商譽減值浩蕩來襲,引爆兩市業績地雷

適逢春節假期前一週,同時也是2018年度業績預告披露的最後一週,商譽減值卻“浩蕩來襲”,帶來一份市場並不樂見的“驚喜”。

商譽減值的公告仍不斷更新。1月30日,勤上股份(002638.SZ)發佈的業績下修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18年虧損12億元至15億元,同時擬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確認約12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此外,還有珈偉新能(300317.SZ)等公司發佈計提商譽減值公告。

而在1月29日晚間,人福醫藥(600079.SH)拋出30億元的年內最大商譽減值計提數額,多家公司批量發佈涉及“下修業務、計提減值”的公告,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驊威文化(002502.SZ)、高升控股(000971.SZ)、銀河電子(002519.SZ)等多家公司計提的商譽減值數額均在10億元左右。

市場情緒降至冰點。1月30日,西寧特鋼(600117.SH)、奧馬電器(002668.SZ)、達華智能(002512.SZ)、銀河電子等個股集體開盤跌停。截至當日收盤,兩市跌停個股多達70只,暴雷股是跌停板的主力軍。

兩市雷聲不斷

人福醫藥業績暴雷疊加大額商譽減值計提,也讓背後一眾機構踩雷。據東方財富數據顯示,人福醫藥前十大股東中,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其第一大股東,持有人福醫藥3.961億股,持股比例29.26%。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央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分列二三,分別持有4259萬股和4048萬股,持股比例佔總股本的3.15%和2.99%。此外,前十大股東中還有多個基金資管計劃和社保基金,包括工商銀行匯添富-優勢醫藥企業定增計劃2號資產管理計劃等。

實際上,時間往前推進,在1月29日之前,商譽也已成為2018年上市公司的業績痛點。此前,寧波東力(002164.SZ)、恆康醫療(002219.SZ)、雛鷹農牧(002477.SZ)業績虧損部分原因均涉及商譽減值準備。

另據第一財經1月10日報道,1月7日至10日間,投資者即通過“上證e互動”等平臺向70餘家上市公司追問商譽問題,但彼時,上述70餘家上市公司中回答者佔比還不到1/4。

彼時冷,此時熱。對商譽問題集中出現的原因,市場普遍認為,2014至2015年是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的高峰期,積累了較高的商譽,三年業績承諾壓力消減後,普遍出現業績下滑從而導致商譽減值。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上市公司需要每年進行商譽減值測試,如果被併購對象可持續盈利能力下降時,就要計提商譽減值損失。而商譽減值損失會直接影響公司的淨利潤,導致業績變臉。

記者梳理部分公司公告發現,對於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的原因,多家公司歸因為行業週期、收購標的業績不達預期等。飛馬國際(002210.SZ)1月29日發佈的業績下修預告表示,報告期內,對公司境外子公司愷恩資源未來經營情況的分析預測,公司判斷因收購愷恩資源形成的商譽存在減值風險,因此擬計提相應商譽減值準備。

批量計提商譽減值

在業內人士看來,由於行業週期影響,一次性計提商譽減值對公司影響可能並不是長期的,這類型個股當業績虧損情況改善,或市場反應過去之後,股價往往能夠走穩。

商譽減值個案的披露尚屬正常,但近期市場呈現出批量、系統性的商譽減值計提準備公告釋放現象,原因為何?

首先,從交易所對業績預報披露時間規定來看,上海和深圳主板年報預告有條件強制披露,截止日是1月31日。有條件主要指淨利潤或淨資產為負、淨利潤同比變動超過50%或者扭虧為盈。如果沒有“達到”這些條件,就沒有要求披露。而創業板則是強制披露,上市公司必須在1月31日前披露年報預告。

據第一財經此前報道,目前,創業板共有742只股票,目前已披露年報預告的個股家數只有約一半。這周還剩下3個交易日,創業板年報預告將進入密集披露期。一般而言,業績優秀的創業板公司都會搶先披露業績,而越是拖到最後的,往往都是業績不達預期公司。這類公司趕在本週密集披露,於是出現“雷報”披露的密集期。

業內人士認為,還與當下整體市場環境有關。

“在熊市期間,企業傾向於多計提減值損失,為來年業績打造一個低基數。”星石投資合夥人、副總經理易爰言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可持續性盈利能力沒有明確的量化標準,因此商譽減值損失計提的多少是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上市公司也可以據此對企業盈利進行合理調整。

“商譽是雙向的,一方面是減值,另一方面在此後還有增值的可能。” 中郵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程毅敏在採訪中表示。

同時,北京某大型券商研究總監對記者表示,不排除通過商譽手段隱藏未來要釋放的利潤的可能,商譽一旦在未來增值,可能將影響上市公司的估值和市值,在市值重回高峰時,再融資能力相應提高。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一次性出清,未必是壞事,出清之後,業績壓力減小,但上述情況適用於主業清晰而有價值的公司。

長期考量之下,市場短期影響已經顯現。從投資者角度及1月30日的市場表現來看,“用腳投票”的情況可能已經出現。

問詢緊隨其後

交易所的問詢緊隨其後。據記者不完全統計,1月29日晚間至今,深交所向晨鑫科技(002447.SZ)、風華高科(000636.SZ)、奧維通信(002231.SZ)、驊威文化、飛馬國際等下發關注函,要求其說明計提減值、業績下滑的原因及其他財務問題。上交所在人福醫藥業績預告發出當晚即對公司發出問詢函,問題直指公司是否涉嫌“業績大洗澡”。

然而,在部分公司的業績預告中,商譽減值情況尚未明確說明。據達華智能1月29日發佈的下修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18年淨利潤預計虧損13億元至17億元,此前預期虧損5.14億元至5.99億元。報告期內,部分子公司收入下降,公司按照謹慎性原則對相關業務的存貨、無形資產、固定資產、商譽等進行清查,對相關資產計提減值準備。

“有這個事(商譽減值),但是現在具體數額確定不了,會在業績快報或者年報裡面再披露的。”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達華智能時獲得如上回復。

此外,奧馬電器、ST九有(600462.SH)、飛馬國際等均表示擬計提相應商譽減值準備,最終減值計提金額將經審計後確定。

後續影響如何?

根據2018年三季報數據,全部A股的商譽規模達14487億,其中創業板的商譽問題更為突出,商譽/淨資產比例達19.24%,遠高於主板2.6%的比值。

“今年1月中下旬,創業板業績預告中會集中爆發出來,這一塊的風險是比較大的。還是要對創業板以及具有很高佔比的併購重組行業處在相對偏謹慎的階段。”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峰表示。

但市場人士認為,市場對於商譽減值已經有比較充分的預期,風險釋放後輕裝上陣。“在年初的春季躁動行情當中,由於對商譽減值的擔憂,創業板漲幅在各大指數當中墊底。因此,一月底商譽風險集中釋放過後,有望帶來部分公司的業績底,A股能夠輕裝上陣。” 星石投資合夥人、副總經理易爰言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此外,對於商譽減值的監管要求,有律師認為,對於商譽減值的原因,上市公司需做出充分披露。“一個是發生的時間,一個是事由,即計提商譽減值的原因。”對於商譽減值的披露,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遠忠應做到上述兩點,尤其對於商譽減值原因應進行充分的說明。

但市場上出現批量的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的情況,張遠忠認為,商譽減值發生的時間點各有不同,應及早披露,未確定數額可延期披露,但對於具體數字不可拒報。此外,張遠忠表示,如果商譽減值涉及違規或信息披露違規相關問題,應明確違規原因和種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