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復二代”男孩走紅被質疑:有多少父母正在殺死孩子的未來

5歲“復二代”男孩走紅被質疑:有多少父母正在殺死孩子的未來

| 01 孩子,我願意用你一時的不快樂,換你一生的幸福

這幾天一則五歲牛娃簡歷意外走紅網絡,他的父母均從復旦大學畢業,是妥妥兒的“復二代”,看著他的簡歷很多成年人都直呼比不了。


5歲“復二代”男孩走紅被質疑:有多少父母正在殺死孩子的未來


2歲開始學詩,5歲能吟古詩100首。


5歲“復二代”男孩走紅被質疑:有多少父母正在殺死孩子的未來


4歲學鋼琴,現在已經開始備考英皇二級鋼琴考試,圍棋已經取得11級證書。

每年要看500本英文書,每週要寫三篇英語日記,喜歡各種邏輯思維遊戲,會數獨、七巧板,幾何認知,同時還能利用其它時間準備功課。

還會做實驗,已經掌握浮力、密度、磁力、重力、熱脹冷縮的原理和多米諾骨牌效益。


5歲“復二代”男孩走紅被質疑:有多少父母正在殺死孩子的未來


小小年紀,就已經隨父母跑遍了東京、大阪、香港、澳門、河內、胡志明市、下龍灣、巴厘島、長灘島,這都還不包括中國內地其它景點。

這是他2018年英語閱讀書的目錄:


5歲“復二代”男孩走紅被質疑:有多少父母正在殺死孩子的未來


很扎心對不對?

當然了,也有很多網友表示疑問,小小年紀看這麼多書至於嗎,他能記得住嗎?甚至還有很多人說男孩家長完全是瞎折騰,還不如讓孩子快快樂樂的成長。

其中有位網友的評論的是:

“這樣的童年,他...開心嗎...”


5歲“復二代”男孩走紅被質疑:有多少父母正在殺死孩子的未來


如果我是這個孩子的家長,就算給不了他如此豐富和精彩的成長環境和經歷,但至少作為父母我可以給他一個見世界見眾生的童年。

如果只是以開心來衡量孩子的整個童年,這樣的開心未免顯得有些淺薄。

真正優秀的父母,不是急著把整個世界交給孩子,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用知識和時間導引他真正看懂這個世界。

沒有誰會生下來就知道,將來面對的生活會是怎樣,但至少他們的父母可以給到他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及時而正確的瞭解周圍的一切,哪怕這個過程有點辛苦。

到他成年之後,他擁有的不僅僅是看世界的經歷,更多的是抵抗未知和變化難得的底氣。

讀書無論早晚,成長不分日夜。

但早一點讀書,就能早一點在知識中得見自己的渺小,早一點明白自己在世界之中處於何種地位。

既然人生實苦,那我情願將來我的孩子多吃一點讀書的苦,也不願看到他因為失學或沒有文化而被生活無情壓榨。

就像有位網友說的那樣:“用一時的不快樂,換一生的幸福。”

如果我是家長,我也願意。


5歲“復二代”男孩走紅被質疑:有多少父母正在殺死孩子的未來



| 02 孩子,對不起,其實不讀書的人生更痛苦

在當下這個知識和信息日新月異急速更新的年代,依然有很多人常常拿“讀書無用論”的觀念來為自己的不讀書開脫一樣,其實不是真的“讀書無用”,而是很多人恰恰從未感受到讀書的作用。

想起不少網友留言嘲笑孩子父母瞎折騰,他們或許說的也有道理,但他們只是說說而已,真正為孩子人生和未來在努力和負責的,永遠是他們的父母。

而父母對孩子最好的負責,莫過於給他們最好的教育和培養。

那些常常把“讀書無用論”掛在嘴邊的人,大多數都是沒有體會到讀書真正的用途。

記得以前看過一段名叫《學霸是怎樣煉成的》視頻,一位HR曾經披露出招聘的黑暗法則:

大企業篩選簡歷的時候,會把985大學生簡歷放在一邊,再把非985大學生簡歷放一邊。

而離開招聘會時,HR只會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歷,而把非985大學生的簡歷丟到桌子上,讓做清潔的阿姨直接清理掉。

曾經因為講授考研知識而走紅於網絡的張雪峰老師,在《演說家》節目中,接受魯豫的採訪被問到:

“你是真的相信考研可以改變人的命運,還是因為你是做這個之後才開始宣傳考研的?”

張雪峰迴答道:

“在中國的500強企業,甚至是所有世界500強企業,他們都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是,他們不會去二本大學招聘,他們說的都是假話。”

只有那些還未經生活磨礪和摧殘的人,才敢壯著膽子說我的人生不靠讀書。

湖南衛視真人秀節目《變形記》中,大多數城市的孩子基本是都是叛逆囂張的問題少年,他們的家庭大多富足優渥,但事實上到了一貧如洗的大山深處,沒有手機沒有零花錢也沒有外面精彩紛呈的花花世界,精神世界的荒蕪讓他們很快就臣服於現實。

相反的是那些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十分珍惜著在城市裡生活和學習的機會,他們深知,這種生活可能窮極他們一生的努力也難以企及。

現在還有很多人不想讀書,總覺得讀書辛苦。

孩子,對不起。其實不讀書的人生更痛苦。

2006年河南考生蔣多多在高考主動交了白卷,在高考後她曾試圖出門打工,但學歷不高,加上沒什麼專業技能,找工作的路異常艱辛,發出“壓力特別大,總覺得對不起父母。好幾次連死的念頭都有了”的感慨。

2007年同樣是交白卷的考生陳聖章經歷卻更加曲折,高考後他做過藥品推銷、保險公司業務員、公益活動策劃、夜總會營銷員等工作,每樣工作都做不長久,頻繁跳槽。

期間也自己做過些小生意,都以折本告終,只好去酒店打工和給人開車來還債。後來成為了開貨車運土方的司機。早上7點開始工作,晚上10點結束,每天都在路上奔波。

而2008年交白卷的吉劍曾是個數學上很有天分的學生,但是他卻選擇了不讀書交白卷的人生之路,高考後他一直輾轉各地打工。做過餐館雜工、當過建築小工,貼過考研海報,給文化傳播公司寫過軟文;生活上,他睡過公園邊的長凳,為吃飯撿過垃圾換錢。

那些常常嚷嚷著說不想讀書的人,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大多數人的生活還沒有足夠的糟糕。

有時候學習的那種“苦”和因失學而遭受生活的摧殘比起來,真的可能算不上什麼。


5歲“復二代”男孩走紅被質疑:有多少父母正在殺死孩子的未來



| 03 如果可以,我希望你能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

2018年6月5號,87歲的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宣佈退休。張忠謀一直都是商業世界的一個傳奇人物。他曾經就任德州儀器的資深副總裁,是最早進入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管理層的華人。

1987年,56歲時,張忠謀創辦了臺積電。臺積電到今天市值已經超過2000億美元,管理大師邁克爾·波特盛讚張忠謀開創了兩個行業,半導體代工和半導體設計。

在宣佈退休之後,張忠謀接受採訪時,曾經分享過他是如何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

張忠謀把“終身學習”分成兩個部分。

首先是閱讀,閱讀佔了終身學習裡一半的份量。

張忠謀說,終身學習不是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而是“有計劃、有系統、有紀律”地閱讀。

無獨有偶,湛廬文化創始人韓焱在TED演講中分享過一個觀點:

“唯有終身學習才能最快地持續地帶來改變。”

前段時間,一篇《北大美女教授簡短畢業致辭刷屏:是什麼同時導致了成功和熱情?》刷爆了朋友圈。

在演講中這位女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觀點說:

有一個第三方因素同時導致了成功和熱情,就是精通,你對自己職業技能的精通。你達到大師級的水準,就會有信心和成就感,成功和熱情也就隨之而來。

而精通靠的就是是持之以恆的專注、努力和不斷練習的結果。

這樣的方法同樣適用於終生學習和人生規劃。

當我們今天養成了終生學習的習慣,可能一天兩天看不出什麼變化,但是三五年後,人與人的差距簡直是天壤之別,因為這種習慣的堅持帶來的往往是呈指數級的變化。

就像今天很多人還在質疑讀書和學習的意義何在的時候,其實那些真正的優秀者卻已經在這條路上花費了一生的時間。

巴菲特一生致力於學習和研究股票投資,在專注學習這一件事情上他極為專注。

他從小就開始閱讀和學習所有與股票投資相關的書籍。在他讀遍了父親所有的收藏後,他來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在書本的海洋裡求知若渴的閱讀。

關於巴菲特讀書之多這一點,他的合夥人查理·芒格曾經評價過:

“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而沃倫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他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終生閱讀和學習的巴菲特,即使在84歲的高齡,還掌管著全世界最大的投資公司,保持著敏銳的大腦和思維,以及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愛。

讀書和學習不僅不過時,反而是一種最好的自我增值方式。

讀書看似是一個費時費力的苦差事,但它所能帶來的巨大的內在回報是其他學習方式達不到的。讀書這個看似古老的行為,可以給你的人生帶來最積極的改變。

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社會階級上的固化和差異,並不僅僅是財富上的差距,更多是每個人眼界和選擇的不同。

就像上文中有人覺得孩子的家長是瞎折騰,就有人贊成孩子的家長有遠見有格局。

讀書和終生學習,是我們每個人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自己的知識、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徑。

或許我們沒有辦法決定我們出生和家庭,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讀書和終生學習,為自己塑造一個優秀的人格,實現個人的提高和階級的突破。

最後,如果將來有幸遇見了我的孩子,我也會對他說:

我寧願在你成長的路上早一點遍嘗學習的苦楚,也不願多年後你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5歲“復二代”男孩走紅被質疑:有多少父母正在殺死孩子的未來


作者:阿何,清華大學理工男,職場充電寶&唯庫創始人,感性理性兼備的寫作者,國內知名個人成長研究者,個人公眾號:阿何有話說(ID:aheshiwo)

5歲“復二代”男孩走紅被質疑:有多少父母正在殺死孩子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