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成長的一課 作者:百合師姐


離別,成長的一課 作者:百合師姐


曾經有人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他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昨日,金庸先生與世長辭,享年94歲。金庸筆下,真正的離別從來都不是哭哭啼啼求你別走,而是小心保重,可見他的世界觀及格局之大。

陸陸續續,我們熟悉的人離開了。其實,離開的豈止金庸先生一個?每分每秒,地球上有多少生命誕生,就有多少生命消逝。若面對親人的離別,我們能否坦然接受與釋懷?

生、老、病、死、怨憎會、求不得、愛別離,世間再難的考題也超不出這個範圍。跟隨靈芝師姐學習這麼久,對於怨憎會、求不得已經看開,而愛別離、愛別離、愛別離……弟子在心中默唸良久。的確,在這三個字面前,“超然”不易!

想起小沙師姐在群裡分享的龍應臺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看著看著,眼淚就下來了。一句“不必追”,飽含多少宿命、多少無奈。

父母會老邁、離去,孩子會長大、遠行……聚散匆匆,悲歡離合,四顧蒼茫,也唯有“目送”最貼切。“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每一個人,不論修行與否,都旅居在這天地、光陰間,緣起緣滅,時間到了便要離開。

離別的場景如此真實,讓我們忘了這也不過一幕幻境,所以仍忍不住傷心難過、悲痛欲絕。其實,輪迴中,生命的航程從未停止,這一段旅行的結束,又是下一段旅行的開始。生死看淡,難道連金庸先生都能做到的超然,我們身為修行人,反而看不透、做不到麼?


離別,成長的一課 作者:百合師姐


如果不是幾年前與父親的“愛別離”,弟子可能還是那個曾經自以為是、心比天高的俗人,怎會選擇修行之路? 時間一晃而過,在靈芝師姐的教導下,弟子開始漸漸地放下情執,並積極地灑淨、煙供、氣供。想到父親定然也在另一個空間與我共修,便心生歡喜。

父親性格內向,想說的話都留在了最後一天,可是因為太過虛弱,我們什麼都沒有聽到。幾年過去,母親對父親的思念依舊濃得化不開,一談及此事就潸然淚下。我寬慰母親:“聽到與未聽到又怎樣呢?離開了就是離開了。”

母親卻深以為憾,總覺得人在最後時刻的交代不該這麼沒有分量。豈不知人在旅途,前緣已定,情再深、義再厚,也似電光石火、青草葉上的露珠般,一番目送與被目送之後,旅途還要繼續。

在我的影響下,母親知道了灑淨、煙供是在度靈做功果,也可以幫助到父親,因此我不在的時候常常主動代勞。彷彿是一瞬間,我才發覺母親變老了。對於父母的老去,我們又是多麼地無能為力!不由倍加珍惜與母親在一起的時光。無論風流雲散、歲月沉浮,有我常伴左右,她也能安然到老了。


離別,成長的一課 作者:百合師姐


生活裡,母親總不乏奇思妙想,做出些令人驚喜的小創意,每每看到我都會誇她:“真是太厲害了,我覺得媽媽你不應該是普通人!”她聽了非常高興,這兩天也在看靈芝師姐的微博,只是還沒有聽課。

弟子盼望我們與家人不僅僅是至愛血親,更能是同參道友。儘管有能力時也會為家人多做功果,但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為不留遺憾,不忍看家人魂魄歸於無形時才知自己竟與真法失之交臂,有緣做親,無緣同道!

再看這世間的人,哪一個不是痛苦煩惱一生?待到真法普傳救世,這些人生八苦、三災九難終將消失;在快樂佛祖星球,人人一心向道,甘做聖賢……擺脫了業力、習氣的程式控制,當覺醒後的人類再度相聚,又將創造出怎樣令人期待的新天地?為了這一天早日到來,弟子願意赴湯蹈火,奮鬥不止!

自然之家是強大能量的聚集體,它的發展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就看我們的修行能否保持與之同頻共振,踩住每一個節拍點了。好像開車時遇到紅燈,往往一處等,處處等;又如跳舞,一個節拍跟不上,一串節奏都亂了。修行更是如此,跟不上團隊的進程,即便仍在前行,最終還是會被落下。

既然認定了追隨,那就握緊每一個時點,接受每一次打磨;既然深埋在土中,那就珍惜每一寸光陰,吸收每一分營養。靜待破土而出的時刻,擁抱第一縷新紀元的陽光!

(感謝雅彬師姐、語山師姐、玥彤師姐對本文編輯、配圖。)

離別,成長的一課 作者:百合師姐


百合師姐2018.10.29課程心得報告(文章來自於靈芝師姐微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