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冬至”嗎?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

冬至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冬至前後,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運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間比直射北半球的時間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你知道什麼是“冬至”嗎?

節氣地位

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古人講: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循環開始了,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為“大吉之日”。

在古代,民間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冬至節氣在一月中的位置,來預測往後的天氣。“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的意思則是說:冬至這天如果是陰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陰天,甚至下雪 。

你知道什麼是“冬至”嗎?

傳統飲食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古人喜賀冬至,今人雖多不以為節,但冬節再怎麼說也是“年時八節”之一,吃貨們還是不會放過這有著各種冬至特色美食的節日的:如北方水餃、潮汕湯圓、東南麻餈、台州擂圓、合肥南瓜餅、寧波番薯湯果、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蘇州釀酒等。

二十四節氣

春季▪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夏季▪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中國傳統節日

▪ 春節 ( 農曆正月初一)▪ 元宵節 ( 農曆正月十五)▪ 頭牙 ( 農曆二月初二)▪ 寒食節 ( 清明節前一天)▪ 清明節 ( 節氣清明)▪ 端午節 ( 農曆五月初五)▪ 七夕 ( 農曆七月初七)▪ 中元節 ( 農曆七月十五)▪ 中秋節 ( 農曆八月十五)▪ 重陽節 ( 農曆九月九)▪ 冬至 ( 節氣冬至)▪ 臘八節 ( 農曆臘月初八)▪ 尾牙 ( 農曆臘月十六)▪ 祭灶 ( 農曆臘月廿四)▪ 除夕 ( 農曆十二月卅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