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沙特建交祕史:在室內密談撐傘作掩護,擔心被美國衛星偵知

在中國與沙特建立外交關係之前,沙特一直與中國臺灣保持著密切的關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雙方都持“反共”的立場。當時,沙特支持的北也門正與蘇聯支持的南也門激鬥,中國臺灣甚至派出了飛行員和地勤人員參加了對南也門的戰鬥,而作為回報,沙特則給中國臺灣提供了數額可觀的無息貸款。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沙特最終選擇與中國建交,而與中國臺灣“斷交”的呢?

1985年,兩伊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雙方不停的使用導彈攻擊著對方的城市和軍事基地,這讓擁有石油財富但軍力欠缺的沙特感到了危機,而以色列導彈的威脅也讓沙特王室如坐針氈,更讓沙特王室擔心的是,蘇聯入駐南也門和索馬里讓“反共”的沙特王室感到了真正的威脅,當時,南也門已發現了蘇聯的“飛毛腿”導彈。

中國與沙特建交秘史:在室內密談撐傘作掩護,擔心被美國衛星偵知

沙特駐美大使班達爾為中沙建交起了個頭

沙特王室決心要弄到可以威懾對手戰略性武器,他們首先想到的是美國,然而他們的請求卻被拒絕了,美國人自然不會把魚叉導彈賣給他們,因為那會打破中東軍力格局,也會對美國的盟友以色列造成威脅。

當時擁有彈道導彈的國家主要就是美國、蘇聯和中國,美國這條路已斷,蘇聯人在南也門虎視眈眈,沙特王室只能把希望寄託在當時尚未建交的中國身上了。

時任沙特駐美大使的班達爾親王決定通過中國駐美大使傳達這個訊息,班達爾在回憶錄中寫道,當他在密會中告知想購買中國生產的彈道導彈時,時任中國駐美大使的韓敘一臉驚訝。在班達爾秘密赴中國溝通之後,雙方就開始了實質性的接觸。購買導彈的具體事宜則有哈立德親王負責,當時中沙各率一個龐大的“石化代表團”,在巴基斯坦展開談判,不過最終沒達成協議。

中國與沙特建交秘史:在室內密談撐傘作掩護,擔心被美國衛星偵知

班達爾與里根

沙特王室並不死心,再次向中方發出了談判的請求,哈立德親王前後四次前往中國。為了掩人耳目,哈立德都是借道別的地方,然後在前往中國。在第二次前往中國時,他借道香港,碰巧當時雙方的談判出了問題,北京方面就派了兩個人來到香港與哈立德見面。據哈立德回憶,當時雙方在他下榻的飯店會面,中方的人都帶著沉重的雨傘,在開始談判閱讀文件時,中方的人員就撐開傘,舉在哈立德的頭上。此刻哈立德才發現,原來這不是普通的傘,傘裡面似乎有鋁箔似的東西,看樣子是用來避開衛星或其他設備的電子眼的裝置。

此後,哈立德去到了中國,中方還安排他參觀了一個導彈基地,讓他參觀了一枚裝有核彈頭處於作戰發射狀態的DF—3導彈。中方人員告訴哈立德,他是第一個享有如此殊榮的外國人。

中國與沙特建交秘史:在室內密談撐傘作掩護,擔心被美國衛星偵知

哈立德親王在中國參觀導彈基地

本來中方並不想把導彈賣給跟中國臺灣有“外交關係”的沙特,但高層認為這也是中沙改變關係的一個契機,最終經過艱苦的談判,雙方最終達成了協議。此後導彈的裝運、安裝、人員培訓都是秘密進行的,直到1988年3月,經過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報道,這件事情才被曝光,據說當時美國情報機構相關的工作人員被撤了職。

中國與沙特建交秘史:在室內密談撐傘作掩護,擔心被美國衛星偵知

哈立德親王順便遊長城

導彈的談判打開了中沙建交的大門,在導彈完成安裝之後,哈立德親王奉國王法赫德之命,起草了一份中沙關係正常化的時間表。根據時間表,1989年中國在利雅得設立商務辦事處,隨後1990年中沙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完成中沙關係正常化。

在此過程中,中國臺灣駐沙特的工作人員完全被沙特蒙在鼓中。沙特方面打算在1990年7月22日深夜12時發表建交公報,但中國臺灣的一名工作人員黃介山通過關係在當夜22點拿到了公報的全文,從而使得中國臺灣搶先宣佈“斷絕”了關係,避免了極大的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