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會重演當年3G的煎熬歷史嗎?|老兵戴輝

5G在風口浪尖

昨天被美國司法部的通告刷屏了。與5G是否有關,大家心中有桿秤。

最近與5G相關的熱點事件真多,掰開手指都數不過來:.........(此處省去500字);AT&T因手機上顯示的“5GE”被Verizon Diss;中興打通全球第一個5G電話;中國發放5G預商用牌照......

5G会重演当年3G的煎熬历史吗?|老兵戴辉

圖注:5GE中的“E”是evolution演進

2019年是5G發展的元年。1月17日,任正非接受媒體採訪時說:5G實際上被誇大了它的作用,也被更多人誇大了華為公司的成就……實際上現在人類社會對5G還沒有這麼迫切的需要……不要把5G想象成海浪一樣,浪潮來了,財富來了,趕快撈,撈不到就錯過了。5G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

網友鐵流在看到任正非發言之後,寫了一篇“不要再狂吹5G了“的犀利文章,其核心觀點是:5G只是看上去美好,中美運營商對此也都不感興趣。很多人就此來問我的觀點,因此我寫就本文。

旋即,華為在北京發佈了5G基站和基帶芯片,丁耘和餘承東輪番登場,慷慨激昂,神采飛揚。

5G会重演当年3G的煎熬历史吗?|老兵戴辉

我不禁啞然失笑,每次任老闆率真講話之後,華為人要用多大的力氣來“消毒”啊!

任正非是個直性子,有個故事:2006年油價極高。產油國俄羅斯的某大運營商董事長來訪,信心滿滿要全球擴張。任正非直接潑了盆冷水過去:俄羅斯對外別搞什麼電信擴張了,你們應該去賣貝加爾湖的礦泉水! 客戶一怒之下,拂袖而去。隨即發生了2007年金融危機,正好應驗了任老闆的話。

有人問:4G的速率感覺已經夠用了,5G目前並沒看到殺手鐧業務(killer application), 5G的未來到底會怎麼樣?會不會像當年3G一樣飽受煎熬?

這喚起了無數傷心事,老兵戴輝最美好的青春歲月就在2G和3G中糾纏,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我認為:

  • 任老闆所說的5G發展沒有那麼快,是說的在5G上發展起來的創新業務(如AIoT、智慧製造、無人駕駛等)沒有那麼快,可能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實現。丁耘和餘承東在發佈會上傳遞的信息是:5G用來作為承載手段的技術已經基本OK了,老百姓馬上可以用5G手機了。兩者其實並不矛盾。


  • 回頭看3G的多年煎熬也是非常值得的,因為3G催生了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帶來了人類溝通方式的一場革命。算小帳,3G在投資回報上並不理想。如果算大帳就很合算了,一方面4G是3G的自然提升,運營商盈利頗豐;另外一方面,上層構築的應用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價值。和高鐵一樣。


  • “不要狂吹5G了”一文中說到因為美國運營商對5G不感興趣,所以特朗普政府有人提出由國家來建設。 對此,老兵的理解剛好相反:美國政府有人提出這麼做,恰恰是因為對5G可能催生的創新業務極其看重,所以建議象高速路網一樣修建一張連續覆蓋的5G網絡。注意到,美國的創新能力非常強悍,在3G/4G上很成功,如apple /Android /Facebook /twitter /uber /airbnb /snapchat等。美國富有戰略遠見的官員們應該認識到了:基於5G的創新業務一旦成功,勢必會重塑行業格局,甚至有彎道超車的可能,就像之前蘋果顛覆傳統手機巨頭一樣。

  • 5G的形勢與當年剛搞3G時是不同的,基於5G的創新業務成功是大概率事件,不會是灰犀牛。詳見文內分析。

城頭變幻大王旗

無線通信(無論是基站還是手機)有“三高”:高技術門檻、高度標準化、很高的市場容量。

拜經濟全球化所賜,基站和手機企業的結局都是大是大非。賭中了路線,可以讓你賺死。賭錯了,就會輸得很慘。

老兵戴輝入行20年,聽到的好事兒和壞事兒都是罄竹難書。 比如說,那麼多威名赫赫的手機品牌,俱都大浪淘沙了。有道是:城頭變幻大王旗!

前些時候,老兵戴輝赴茉莉山參觀了聞名遐邇的貝爾實驗室。香農(Claude Elwood Shannon)在這裡提出的信息論對於5G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5G就是在追求“香農極限”。

5G会重演当年3G的煎熬历史吗?|老兵戴辉

圖注:諾基亞貝爾實驗室裡的香農雕像

貝爾實驗室在無線領域還發明瞭第一個車載電話、第一個提出蜂窩小區的理念(通過複用擴大容量)、第一套1G系統(AMPS)。不過因為一度認為手持電話沒有前途,將發明手機的機會拱手讓給了摩托羅拉。今天這裡依然充滿活力,在諾基亞貝爾實驗室的TWITTER可以看到:研究方向包括AIoT(結合人工智能的物聯網)、量子計算、未來網絡等眾多前沿方向。

與貝爾實驗室同處北美東部地區的渥太華,是一片熱土,當地人稱之為:北方硅谷。北電當年的研發總部就在渥太華,於上世紀末投入重金做了很多前沿的研究,包括無線技術。領先一步成先烈,長使英雄淚滿襟。

5G会重演当年3G的煎熬历史吗?|老兵戴辉

圖注:北電曾經的研發總部,現加拿大的五角大樓Dept. of National Defence

滄海遺珠,華記、愛記、諾記如今都在渥太華成功開展了5G基礎技術的研究。

Polar碼正是渥太華走向了3GPP的5G標準舞臺。每次5G連接,最先啟動的都是控制碼(採用polar碼)。這是皇冠上的明珠。

有人問:從土耳其Erdal Arikan教授的公式到5G標準再到5G商用有多大的距離?

理論到實踐,往往是漫長的。前些天老兵戴輝也去了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驚奇地發現愛因斯坦的頭銜居然是數學而不是物理教授。從他提出的E=mc²公式到原子彈在日本爆炸終結二戰,中間相隔了一個耗資巨大的曼哈頓工程(吳健雄博士在內)。

5G会重演当年3G的煎熬历史吗?|老兵戴辉

圖注:普林斯頓大學世界首富校友夫妻最近離婚了(亞馬遜貝索斯夫婦)

回顧歷史,詩興大發,賦詩一首: GG復GG

0G 實現了車上打電話,大區制式模擬時代

1G 大哥大的大款電話,掀開蜂窩制式序幕

2G 來到尋常百姓手上,雙向互動業務先河

3G 開啟智能手機浪潮,移動互聯網崛起了

4G 移動視聽時代來臨,直播和小視頻崛起

5G 時延很小流量很大,智能物聯劍在弦上

6G 太空與毫米波來了,對不起老兵還不懂

總結大概十年迭代一次,每代速率相差十倍

3G曾因沒有殺手鐧業務而飽受煎熬

、3G飽受煎熬

愛立信團結了不少同盟軍,成立了一個組織3GPP,諧音就是山雞屁屁。3GPP搞了一個叫UMTS的3G標準(採用WCDMA技術,可以和GSM融合)。早在99年北京無線展,老兵就看到了愛立信的3G DEMO,用一個巨大的基站來模擬手機。

1999-00年,西歐國家基於上述標準,發了不少3G牌照,單單英國就通過拍賣5張3G執照而獲得近225億英鎊收入。運營商抱著玫瑰般的夢想,踴躍競拍。

2000年下半年,IT泡沫破滅,資本市場冰凍。但還是按牌照要求建設3G,歐洲運營商因此承受了巨大的財務壓力。自己約的炮,含淚也要打完。

高通首拉了一個叫3GPP2(山雞屁屁第二)的組織,與3GPP唱對臺戲,主導的是CDMA陣營的3G(名叫CDMA1x EV-DO Release A,很繞)。這個標準出來得晚一些,美國在等它成熟,就沒來得及在IT泡沫破滅之前發3G牌照,陰差陽錯躲過一劫。

西歐的3G網絡建成後,缺乏殺手鐧業務(killer application),運營商們非常痛苦。

02年,老兵和後來發明了飛行模式的李昌竹一起去巴黎的法國電信總部彙報,這也是菊廠第一次向歐洲跨國大T技術彙報。看報紙瞭解到法電因為內部KPI壓力過大,一些員工都自殺了。法國人自尊心很強,電信業一夜從天堂到地獄,心裡承受不了。

2003年春寒料峭,華為第一次參加戛納的3GSM展(巴塞羅那MWC前身)。站臺上,用叫UE的大盒子(模擬手機)加上便攜機展示了三個PC業務:流媒體、FTP、網頁瀏覽。

老兵戴輝是展臺現場總負責,注意到業界的3G手機稀缺,居然還在做inter-operation互操作測試。華為得到啟發,從終端(定製手機和數據卡)上突破歐洲3G市場,Vodafon成了大客戶。

5G会重演当年3G的煎熬历史吗?|老兵戴辉

圖注:前臺的漂亮法國小妹妹親了老兵戴輝一口

回頭看看當時老百姓的需求:大家拿手機打電話和發短信,GSM足夠了。基於WAP的文本為主的網頁,GSM本身的數據業務也夠用了。有段子曰:2G業務是德藝雙馨老師的TXT文本文件。

3G當時讓人感覺是“雞肋”,記得有個業務叫可視電話,終我一生也沒有用過。

唯一上量的業務,是用3G數據卡做便攜機上網,數據卡因而銷售火爆。體驗類似PC的黑莓手機也很流行。不過,盈利並不足以擋住3G的巨大開支。當時WIFI也發展起來了,星巴克裡也可收發郵件。

華為為香港SUNDAY提供大量融資建3G網絡,但容量閒置,不得不又優惠提供了100萬臺3G手機,給用戶無限制打3G網內電話,這樣至少可以檢驗自身3G設備在大話務量下的穩定性。

2007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對西方的供應商又是當頭一棒:北電破產(狂賭WIMAX標準),摩托羅拉則分拆出售。另外四家公司兩兩組合,阿爾卡特和朗訊合併,諾基亞和西門子的電信部門合併。華為中興什麼沒有幹,排名直線上升好幾位。

二、華為在3G上也受盡折磨,卻在老掉牙的GSM上獲得了巨大機遇

華為投資了幾十個億,年年盼著中國發3G牌照,年年都是失望。

老兵戴輝曾任華為GSM移動國際總工,不信邪於2004年孤身進入已經關閉的菲律賓市場,拓展出將千萬人口大城市GSM整體一鍋端的銷售模式。

做夢也沒有想到,華為居然是靠老掉牙的GSM產品開始了開掛人生。在胡厚崑帶領下,用多年未變的老基站於亞非拉地區搶下不少大國大T。只能從後面走線,離牆要一米,城市裡機房小讓人頭疼,一看就知道這貨是從偏遠農村出身的。

大嘴餘承東的最大優點是轉彎快,立馬將“UMTS和GSM行銷部“的名字改成了“GSM和UMTS行銷部”,調轉槍頭拼命賣GSM。兼容GSM和3G的single RAN開始開發,很多3G的研發又調回來幹GSM。

最大的突破是2008年,徐文偉(華為芯片第一人)擔任歐洲總裁時,用新型基站在德國mmO2整體搬遷了8000個北電的老GSM基站。在杜塞爾多夫,徐文偉和餘承東交接,我就在現場..................................吃燒烤。

前兩年,任老闆簽字的戰略紀要(作者潘少欽)上,總結“聖無線”的經驗,痛並快樂著:無線不能插花,只能是整網建設!

三、中國版3G: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中國信產部拖到2009年1月才終於發了3G牌照。幸虧3G的商業模式成熟遲,要不中國版本的TD-SCDMA來不及成熟。

產業鏈中手機芯片是重中之重,陳大同領導的展訊率先做出了TD的手機芯片,立了大功。

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硬拉著G3這輛試驗車,強撐。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高端客戶跑到聯通和電信。

從此,中國終於不再硬蹭熱點,而是在3GPP的4G和5G的標準裡“登堂入主流”了。原因很簡單:如果3GPP不讓中國參與主流標準,中國自己有拉桿子單幹的能力,TD-SCDMA就是證明。If so,未來國際市場,鹿死誰手還難說呢?

3G終於引發了人類交流方式的一場革命

IT泡沫破滅之後,美國在3G投資上比較謹慎,2004年左右才開始大規模開展3G業務。

2007年,喬老爺子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是2G版,08年推出3G版。當年,黑莓CEO吉姆•貝爾斯利曾表示很自信: “iPhone對我們業務的影響微乎其微。”

5G会重演当年3G的煎熬历史吗?|老兵戴辉

圖注:喬布斯的三不,不大屏(要單手操作)、不雙卡、不美顏

智能手機、APP Store(蘋果IOS和安卓OS)帶動了移動互聯網業務井噴,打破了一箇舊世界,建設了一個信息新世界。

  • 從2G到3G的轉換過程,是人類交流方式的一次革命。從主要靠語言,變成了主要靠文字和視頻。


  • 一舉將眾多年輕人的創業激情點燃,創造了豐富的業務和內容。得青年者得天下。


  • 電信運營商淪為了如太平洋一樣寬廣的“管道”,再也不能象2G一樣控制業務了。

  • 主設備供應商(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三星等五家)負責提供“管道鐵皮”。

  • 二維碼手機支付(含紅包)是中國為全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創造了新一代的無現金社會。

人類文明突破一個瓶頸之後,就帶來指數級別的爆發。

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日出。

4G是3G的自然延伸

從戰略意義上講,3G是最偉大的變革,但從商業利益上講,4G簡單粗暴提升數據速率,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我們從此開始在線聽老師唱李香蘭(*.mp3),看老師的視頻(*.avi)。

如果只算小賬,看運營商建網的投資回報,3G真是一部血淚史,還拖垮了幾個供應商。

如果算大帳,考慮到為4G/5G所做的鋪墊及巨大的社會效益,那麼3G堪稱偉大。

4G的數據速率比3G提升10倍以上;專利更加均衡而不是高通一家獨大(大佬們可以相互抵扣);網絡架構全面IP化,不再費事搞語音的TDM通道。

4G專注服務城市高密度地區,而將農村覆蓋交給傳統的2G或3G(移動保留了2G,聯通保留了3G)。

我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變化。

抖音(以及快手和微視)開創了小視頻產業,蘋果的庫克也去訪問。

賣花姑娘Miss Celline的花藝在抖音獲得50萬點擊,老兵戴輝的表演也隨著入鏡。老夫聊發少年狂。

抖音的國際版本Tik Tok流行甚廣,前些天在時代廣場(Time Square)還看到了它的廣告閃過,據說在跨年夜中擠掉了東芝的廣告。

5G的形勢跟當年的3G相比,有三點不同

第一個不同:5G時代,全球第一次統一了標準,產業鏈力量集中,力出一孔!

在3G時代,力量分散得很,鬥得不可開交。

大PK:3GPP的WCDMA標準與3GPP2組織搞的CDMA2000 在世紀大PK。

中國又搞出了TD-SCDMA,北美后來又提出了WIMAX(人稱3.5G)。

4G時代,中國發的是有更多話語權的TDD-LTE牌照,全球主流是FDD-LTE牌照。兩者的標準都由3GPP統一制定,芯片廠在定義規格的時候,也是一步到位兩種技術都支持。

5G時代,全球第一次真正的統一了標準。美國、歐洲、亞太三方在利益上達成了妥協。控制信道用華為建議的Polar,數據信道用高通建議的LDPC。

未來的5G時代,全球共同努力,力出一孔!

華為最大競爭對手愛立信首席執行長埃克霍爾姆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CNBC)表示,一些國家政府禁止使用華為設備的努力,在衡量潛在影響和下一步措施時,已經在運營商中引發了“很多”的擔憂。

埃克霍爾姆還提到了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的衝突是否會引發相互競爭的網絡架構的問題,他表示,保護一個全球標準化模式對行業來說“非常重要”。

5G会重演当年3G的煎熬历史吗?|老兵戴辉

圖注:大家都累了,還是搞一個標準算了

第二個不同:3G改變人類溝通方式後,就是老百姓的自然流量增長養肥了4G,也能養活5G。

熱點地區,4G的容量馬上就不夠了,5G正好頂上。 這和當年3G的流量空淌有天壤之別。

中國是09年初發的3G牌照,四年後,在2013年底又發4G牌照了!

很多人質疑:3G好不容易成熟了,為什麼又要上4G,不是投資浪費嗎? 我們也看不到什麼非用4G不可的業務啊?

當時中國移動積極建設4G,中國聯通和電信步驟慢了一步,結果很多用戶跳槽了。

流量需求的迅速增長,遠遠超過了我們大家即使最激進的設想。

東亞的人口密集,大家對智能手機的喜愛也遠遠超過了西方人,從一兩歲的小BB開始。

短短四五年,中國悍然建設了400萬個4G基站,全球一共是700萬個(美國20萬個)。也就是說,中國超過了全球其他國家的總和。

同處東亞的日韓的4G基站到了150-200米的站距。看來,東亞人都喜歡群居,都喜歡玩手機,一個德行。

5G基站可以和4G基站同站址建設,共用基礎設施如機房、鐵塔和傳輸。如果4G基站已經非常密集,那麼5G網絡新增的站址是很有限的。

換句話說,在中日韓,建設一張5G平行網絡,會比美國要快得多。

進入5G之後,2C的消費領域有幾個發展趨勢:大屏高清(纖毫畢現)、雙向互動虛擬現實(可以與老師面對面)、增強現實(AR)。

5G会重演当年3G的煎熬历史吗?|老兵戴辉

值得一提的是雲遊戲,5G時代會有大的發展。這個事情老兵戴輝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記上一筆。

2015年的情人節前後,國內桌面雲領頭羊京華科訊於福建電信雲計算事業部測試成功基於網絡顯卡的雲遊戲方案(全國首例):在雲端用共享網絡顯卡(Grid),通過傳輸網絡後,用戶在家裡通過廉價的機頂盒就可以玩大型遊戲。共享(顯卡)經濟!

3月份,老兵戴輝應NVIDIA(英偉達)之邀請赴硅谷討論這個技術應用在遊戲和3D設計領域的前景。當時網絡的時延大/抖動大是面臨的大問題,而在5G時代,這個難題可以解決了。

引用5G權威童文博士的話:5G eMBB是用戶體驗的轉折點。基於互聯網TCP/IP協議的基本技術原理,當網絡容量是應用流量的4~5倍時,網絡的擁塞和延時趨近於零。也就是說,5G的G比特級接入速率,已經超越互聯網接入,以及視頻通信應用流量的基本速率,終端用戶體驗開始發生本質變化,進入“無限網絡容量”的體驗時代,即終端用戶感受就像網絡有無限的容量。流量不限的MBB(移動寬帶)模式已經成為移動運營商下一個增長的驅動力。

第三個不同是:5G的卓越能力進一步推廣到人和物、物與物的連接,為智能物聯網AIoT等新業務提供承載,大概率又是一場改變世界的革命!

5G很可能會成為不少國家的國家級戰略。不僅要講商業利益,還要講社會效益。

美國特朗普政府有人提出由國家統一建設獨立的5G網絡,恰恰是看到了5G作為未來物聯網、智慧製造和車聯網等領域重要的基礎設施的戰略價值。

如果完全依賴運營商,從利益出發,最初會採用NSA(非獨立組網)的方式來覆蓋4G容量不夠的熱點,而不會去做耗時耗力、短時間又賺不到錢的完全覆蓋。

如果政府統一組織,就可以採用代價更大的SA(獨立組網)模式做完全覆蓋,時延可以更小(達到1ms級別),可靠性也將更好。這對哺育創新業務會大有裨益。

5G創新業務並不僅是在人與人的聯網,而更是在人與物、物與物的聯網中。

童文博士提到:5G技術的四大技術指標——1-20Gbps的峰值速率、10-100Mbps的用戶體驗、1-10毫秒的端到端延時和1-100倍的網絡能耗效率提升都將在2019年兌現。5G網絡的初步部署不僅將普及移動互聯網極致的用戶體驗,還將推動物聯網創新,進而推動移動互聯網產業的新一代轉型。

任正非所說的5G發展並沒有那麼快,指的是5G帶來的創新業務的大規模使用,這確實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為什麼時延可以更小?鄔賀銓院士對此給出瞭解釋:傳統的IP網絡按無連接方式工作,不論前後的IP包是否屬於同一次通信而獨立選路,效率不高。5G專門採用源選路(SR)的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

“別狂吹5G了“一文中提到物聯網的帶寬要求很小,目前的2G/4G可以滿足。這也是隻見其一,不見其二。簡單的物聯確實與時延關係不大,比如抄電錶水錶煤氣表,共享單車。

但技術如果要進步,對時延和帶寬就會提出高的需求。 物聯網IoT已演進成了AIoT,就是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結合在一起。電力體系也一直有“五遙”的理念:遙信、遙測、遙視、遙控、遙調。

可望將人工智能和增強現實(AR)應用在工業中,舉個例子:地下管道的工作人員頭盔上的攝像頭採集了現場視頻通過5G回傳到雲端服務器上,人工智能自動識別後,將數據庫裡的相關數據回傳到頭盔的眼鏡裡。現場工作人員可以實時看到相關數據。 這對時延和大流量要求都很高。

再舉個例子。張學友演唱會抓到逃犯,是在安檢門架設的攝像頭髮現的。在5G時代,這樣的故事可以在任何地方上演。

5G会重演当年3G的煎熬历史吗?|老兵戴辉

圖注:中國推出警方使用的人臉識別眼鏡

無人駕駛任重道遠,初級應用已經誕生

2015年初,老兵戴輝在硅谷聽了TESLA的Elon Musk與英偉達CEO黃仁勳的高峰對話,這就拉開了無人駕駛和人工智能AI結合的序幕。隨後,多花5000美元,TELSLA可提供自動駕駛功能(autopilot),但依然要求駕駛員在複雜的情況下干預。Google投資的Waymo,蘋果公司也在開發無人駕駛技術。這些都是依靠車子本身來進行計算和反應(用GPU),並不依賴於網絡。

5G会重演当年3G的煎熬历史吗?|老兵戴辉

圖注:老兵在現場聽鋼鐵俠說:也許以後有人駕駛才會讓人覺得奇怪

基於5G車路協同(V2X)的無人駕駛可達到最高級(L5級),將實現真正沒有駕駛員。這個技術會更多依靠服務器和雲端的計算和反應,對本地計算能力的要求急劇下降(成本也下降),但是要更依賴網絡的低時延和高帶寬。

關於車路協同後的無人駕駛,“不要狂吹5G了”一文中也提到了安全問題。借用鋼鐵俠的一句話回答:未來,無人駕駛終將比有人駕駛更安全。

採用雲計算模式來深度學習,可以將一臺車訓練到的收穫迅速傳遞給更多車輛。

當然,真正L5等級的無人駕駛實現日期可能要10年以後才能大規模推廣,到時候尤肖虎教授在思考的6G也出來了。

這樣的追求有意義嗎?任正非回答:無人駕駛就是爬珠峰,爬山過程中,有人可以半路去放羊,有人可以半路去挖礦,有人可以半路去滑雪……把孵化的技術應用到各個領域中,這就是‘沿途下蛋’。”比如,無人駕駛技術將來即使不在馬路上用,也可以在生產線上和低速條件下的場景中應用,“要在攀登珠峰的征程中沿途下蛋”。

我們看到,封閉園區(不是外部開放馬路)裡的低速無人駕駛潮流,在中國已經遍地開花了,物流車,迷你巴士,還有任正非曾提到的拖拉機。無人機、無人船也在快速發展。

5G会重演当年3G的煎熬历史吗?|老兵戴辉

圖注:無人駕駛迷你巴士在東南大學試運行,可避讓行人

5G的時代,將大大促進這些低速率無人駕駛的普及。中國的強大製造力以及創新精神,顯然會引領全球潮流。

春江水冷鴨先知,美國的精英已經預料到了這一點,特斯拉也毅然決然來中國設廠了。注意到,特朗普總統並沒有發TWITTER批評。

5G会重演当年3G的煎熬历史吗?|老兵戴辉

圖注:鋼鐵俠在上海臨港

未來已來

我們再也回不去那個時代了:治安基本靠狗,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娛樂基本靠手。

鄔賀銓院士認為在5G之上構築的應用(不僅是5G本身)將創造大量的價值。

5G会重演当年3G的煎熬历史吗?|老兵戴辉

他講到:特朗普預測5G能為美國創造300萬個新工作崗位,刺激2000多億美元投資,(每年)產生5000億美元經濟收入。

他還講道:對中國來講,則是到2035年5G預計會(每年)增加GDP近1萬億美元,增加就業崗位近1000萬。

當然,這些數據要實現,還需要我們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無論美歐,無論中日韓!

網友精彩評論摘錄:

3G是一個跳變,5G是另一個跳變。任老闆的意思:5G潛力無容置疑,短期沒那麼快。 為什麼沒有那麼快?雞與蛋的關係,因為沒有5G,所以沒有基於5G的應用,5G應用是逐步發展的起來的。5G對社會的改變更加深度,對配套依賴更大,因此發展時間更長。 5G三個場景設計可以概括為“高低大”:高帶寬、低時延、大互聯, 4G做不到,6G可能做得更好,6G和4G一樣,應該是改良,不是跳變。

溫馨提示

感謝閱讀 EETOP(易特創芯) 的文章,如果喜歡本文,請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