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據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四號的發現將對研究月球和太陽系的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計劃在月背開展的低頻射電天文觀測也可以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為研究太陽、行星及太陽系外天體提供可能。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此圖片為嫦娥四號著陸器拍攝的著陸點南側月球背面圖像,巡視器將朝此方向駛向月球表面。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此圖片為嫦娥四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此圖片為嫦娥四號探測器月球背面軟著陸後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今天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據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四號的發現將對研究月球和太陽系的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計劃在月背開展的低頻射電天文觀測也可以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為研究太陽、行星及太陽系外天體提供可能。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經過約38萬公里、26天的漫長飛行,1月3日,嫦娥四號進入距月面15公里的落月準備軌道。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內,隨著現場工作人員一聲令下,嫦娥四號探測器從距離月面15公里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探測器的速度逐步從相對月球1.7公里每秒降為零。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在6到8公里處,探測器進行快速姿態調整,不斷接近月球;在距月面100米處開始懸停,對障礙物和坡度進行識別,並自主避障;選定相對平坦的區域後,開始緩速垂直下降。最終,在反推發動機和著陸緩衝機構的“保駕護航”下,一噸多重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

嫦娥四號著陸區地形起伏達6000米,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撞擊坑之一,被認為對研究月球和太陽系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月球背面是一片難得的寧靜之地,屏蔽了來自地球的無線電信號干擾。這次探測可以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將為研究恆星起源和星雲演化提供重要資料。”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新聞發言人於國斌說。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落月後,通過“鵲橋”中繼星的“牽線搭橋”,嫦娥四號探測器進行了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等多項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線高碼速率鏈路,實現了月背和地面穩定通信的“小目標”。

11時40分,嫦娥四號著陸器獲取了月背影像圖並傳回地面。這是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拍攝的第一張圖片。

後續,嫦娥四號探測器將通過“鵲橋”中繼星的中繼通信,開展設備工作模式調整等工作,擇機實施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

從嫦娥奔月到萬戶飛天,從“天眼”探秘到載人航天,探索浩瀚宇宙,是中華兒女不懈追求的偉大夢想。“這一刻,我們都是幸福的追夢人!”得知嫦娥四號著陸的喜訊,年近九旬的“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豪情滿懷。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嫦娥四號成功降落,是中國航天曆史性的一刻,中國成為第一個登陸月球背面的國家。對於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來說,這次成功只是我國未來航天強國建設路線圖的一個節點,飛天探索無止境,太空逐夢正當時:按照我們的規劃,躋身於航天強國的行列,2020年標誌是什麼呢?一個是探月月球背面探測,然後嫦娥5號月球採樣返回。火星探測2020年開始;2030年在月球上建立長期運行的無人值守科研站。

這些圖讓很多人激動不已: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還有人腦洞大開: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同時,嫦娥四號的成功著陸,讓網友們紛紛想起了嫦娥三號月球車玉兔號,這枚“網紅”探測器退役時曾引來數萬網友催淚留言。今天,不少網友再次去@月球車玉兔 微博下留言:大兔子,家裡來人啦!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新聞多知道一點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有哪些黑科技為嫦娥四號保駕護航?

作為嫦娥三號曾經的備份星,嫦娥四號的設計與“三姐”一脈相傳,尤其是今天的軟著陸,就是站在了“嫦娥三號的肩膀”上。嫦娥四號落月過程繼承了嫦娥三號的技術成果,全自主,通過本身的慣性導航加上月面的相對測量的導航,來確定導航位置,按照既定的這樣一個制導來實現。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不過與嫦娥三號在月球正面虹灣地區著陸時所劃下的那條“拋物線”不同,嫦娥四號在距月面15公里到8公里時是傾斜下降,但到了八公里以內,就開始垂直向下,由於月背環境的複雜性和未知性,要求四號探測器的著陸必須更精準,這也是此次嫦娥四號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突破。

2014年,嫦娥三號月球車玉兔號在進入第二個月夜休眠前,出現了機構控制異常情況,如何讓月球車更“強壯”,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成為四號探測器設計過程中關注的焦點之一。嫦娥四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州說,在月夜和月晝高達300度的溫差下,還有月塵干擾,裸露在外的電纜極易出現故障。為此,他們在在電纜鉤掛、摩擦方面就做了上千次試驗,電纜裸露在外的面積也被減到最小。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嫦娥四號將在月球上大顯神通

2014年,嫦娥三號月球車玉兔號在進入第二個月夜休眠前,出現了機構控制異常情況,如何讓月球車更“強壯”,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成為四號探測器設計過程中關注的焦點之一。在月夜和月晝高達300度的溫差下,還有月塵干擾,裸露在外的電纜極易出現故障。為此,嫦娥四號在電纜鉤掛、摩擦方面就做了上千次試驗,電纜裸露在外的面積也被減到最小。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改造後的嫦娥四號月球車總重量只有140千克,是目前的“世界最輕”。但在它上面,卻有種類更多的科學載荷。在月球背面的探測中,這些載荷將各顯神通:

嫦娥四號探測器由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共配置包括2臺國際合作載荷在內的8臺有效載荷,其中著陸器上安裝了地形地貌相機、降落相機、低頻射電頻譜儀、與德國合作的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等4臺載荷;

巡視器上安裝了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和與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測儀。這些儀器將在月球背面通過就位和巡視探測,開展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巡視區形貌、礦物組份及月表淺層結構研究,並試驗性開展月球背面中子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環境研究。

此外,著陸器還搭載了月表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嫦娥四號任務為中外科學家提供了太空探索的機會。

嫦娥四號還可以在月球開展深度探測,從空間維度上獲取縱向剖面,時間維度上,可以研究古老的物質成分,獲得很多新的信息,也許有可能在這個區域獲取新的岩石、礦物類型。而且通過月球車行走路線,可以獲取集地形地貌、物質成分、淺層結構於一體的綜合地質剖面,這個剖面一旦建立起來,在國際上是首創,而且對整個區域地質演化歷史、演化細節有重大貢獻。

嫦娥四號搭載的國際合作載荷也要開展的月面中子與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表環境探測等方面研究,將會探究宇宙輻射、太陽風在月球表面的環境、和它們與月面物質相互作用的情況、還,包括月面物質成分的太空風化作用是如何影響。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回顧:中國探月之路

中國探月工程,帶著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11年前,“嫦娥一號”飛天;如今,“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整裝待發。2004年,發射的“嫦娥一號”是嫦娥工程第一顆衛星,它圓滿完成了第一期“繞月”使命。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嫦娥一號是中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運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圓形極軌道上。嫦娥一號繞月飛行一年。嫦娥一號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地區。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2010年,嫦娥二號由長征三號丙火箭發射。這是嫦娥一號衛星的姐妹星。主要任務是獲得更清晰更詳細的月球表面影象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衛星上搭載的CCD照相機的分辨率達到十米左右,所探測到的有關月球的數據將更加翔實。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嫦娥二號運行在距月球表面約100千米高的極軌道上,設計壽命半年,分辨率7米。2011年8月25日,嫦娥二號首次從月球軌道出發飛赴日地拉格朗日2點進行科學探測;2012年6月1日,嫦娥二號又成功變軌,首次對圖塔蒂斯小行星進行近距離交會探測。2014年7月,已成為我國首個人造太陽系小行星的嫦娥二號與地球間距離達到了1億千米,為我國未來火星探測的測控通信奠定了基礎。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2013年12月,嫦娥三號由長征三號乙改進型火箭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三號由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組成,12月14日,在月面軟著陸,12月15日,玉兔號月球車與嫦娥三號著陸器分離,踏上月面。12月15日,著陸器與月球車互相拍照,它標著著嫦娥三號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掌握落月探測技術的國家。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之聲、中國青年報、新浪微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