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傅園慧有戀物癖?|真正的原因竟然是……

22歲的傅園慧居然有 「戀物癖」?

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中邀請了四位女孩,她們在節目中展示了自己生活中最真實的樣子,爸爸們也在屏幕外同大家一起觀看女兒們的生活。

最先出場的是運動員傅園慧,早上她在半睡半醒中伸出手來摸到床上的一個紅色的東西。

當她起床洗漱時,我們終於看清了那個紅色的東西是什麼——一根大紅色的繩子,而這根紅繩正斜挎在她粉色的睡衣外邊。

22歲傅園慧有戀物癖?|真正的原因竟然是……


等傅園慧收拾好去游泳館訓練的時候,大家發現她身上依然掛著那根紅色的繩子。

傅爸爸解釋說,他們管這個叫「摸摸」。

22歲傅園慧有戀物癖?|真正的原因竟然是……

他說,傅園慧小時候就一直喜歡摸一塊小毛巾,後來長大就改成一根繩子了。

維嘉問:「如果不摸會怎麼樣?」

傅爸爸說:「不摸,手就沒有地方放。」

秦海璐說:「但是她已經二十二了。」

傅爸爸笑著說:「她一直都是這樣的。」

可能很多人都會有一樣的想法,一個成年人怎麼還會有這麼小孩子氣的行為呢?

其實這並不是因為傅園慧沒有長大,那根繩子只是一直陪伴她的「好朋友」而已。

父母應該接受孩子對朋友的這份依賴,而不是強行戒掉孩子的這一行為。

這是很多孩子都會有的小習慣,有的孩子喜歡抱著毛絨玩具不離手,有的孩子則喜歡枕巾或浴巾,這些物件大都是柔軟、適合抱在懷裡的東西,這是孩子的安撫物。

22歲傅園慧有戀物癖?|真正的原因竟然是……

北京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趙紅梅在「要不要主動給孩子引入安撫物」的視頻中說: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安撫物,但如果孩子需要,父母可以適當地提供。

正是在這些安撫物的陪伴下,孩子才會更開心地成長,相信這些安撫物會帶給孩子更多的愛和信心,讓孩子的心理得到更多的滿足。

02

小侄子快9週歲了,每天以極快的速度在成長。

嫂子和我說,大概1週歲以後,他開始喜歡媽媽的一件睡衣,每天晚上都要抱著這件睡衣睡覺。

問他:「為什麼要抱著媽媽的睡衣?」

他說:「有媽媽的味道。」

嫂子說:「媽媽就在你身邊啊,你可以來聞媽媽的味道呀。」

可是他堅持:「那件睡衣上才有媽媽的味道。」


22歲傅園慧有戀物癖?|真正的原因竟然是……

小侄子3週歲左右,因為訂閱畫報時贈送的一個紅袋鼠玩偶,他放棄了媽媽的睡衣,開始每天晚上抱著紅袋鼠睡覺。

哪怕經歷了搬家,哪怕他現在已經是個三年級的小學生了,這個被他抱得老舊的紅袋鼠一直都陪著他。每次要跟他商量好久,他才願意把紅袋鼠拿去洗一洗。

現在小侄子白天一般不找紅袋鼠,只有晚上臨睡前才會從床頭櫃上拿起紅袋鼠,一起鑽進被窩。

嫂子問他:「你打算讓紅袋鼠陪你到什麼時候? 」

他想了想說:「等我上初中吧。」

22歲傅園慧有戀物癖?|真正的原因竟然是……

嫂子從來沒有阻止過兒子對紅袋鼠的依賴,也知道他從來都不缺安全感,紅袋鼠就是他成長過程中的最好的朋友,如此而已。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對安撫物特別依賴,就會覺得這是一個不好的習慣,想盡各種辦法阻止孩子,甚至簡單粗暴地扔掉這個東西,這反倒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

也有人認為,有這些依賴安撫物的孩子是因為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沒有給予他足夠的愛,孩子缺乏安全感,其實並不一定如此。

親密育兒倡導者西爾斯醫生說:

我見過的安全感最強的孩子,在他們認知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前,都有他們內心所依附的物或者人。

當孩子的情感有了附著以後,他們的內心才會更安定,知道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情況,回到床上就會有安慰,這會讓他們更安心。

22歲傅園慧有戀物癖?|真正的原因竟然是……

03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曾寫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個小女孩,從小特別喜歡吸吮裹在拇指上的一塊破羊毛布。

媽媽在小女孩3歲的時候,強行拿走了這塊布,導致小女孩雖然不吸吮拇指了,卻在睡覺前強迫性咬指甲,根本不受自己控制。

父母強行切斷孩子跟安撫物之間的鏈接,只會讓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戒備,他們不知道為何父母會這樣做,更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22歲傅園慧有戀物癖?|真正的原因竟然是……

一名精神醫學家在《慰藉:精神醫學失落的層面》中說:

孩子在小的時候,與母親長時間的接觸,感受到來自母親的安慰感,才能建立起穩定的心理感覺。

但是孩子沒有成熟的思想,無法建立成熟的關係。當孩子與母親分離的時候,母親給予的安慰感缺失,此時就需要一個物品或行為來替代與母親之間建立的聯繫。

安撫物就是連接孩子與母親之間親密關係的那個物品,父母能夠理解這一點,就會對孩子總抱著毛絨玩具的行為表示理解了。

尤其是夜晚睡覺前,一個可以塞進被窩的小毛巾,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媽媽的氣息,哪怕媽媽就在身邊,都沒有這個小毛巾更能給孩子帶來安慰。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安撫物,可以陪伴孩子儘快適應外面的世界,對於越長大越需要學習獨立的孩子來說,是非常棒的陪伴者。

22歲傅園慧有戀物癖?|真正的原因竟然是……

04

美國一所大學研究表明,安撫物作為孩子們的第一個小夥伴,在長久的陪伴中,給予他們更多的情感依賴,讓孩子的內心更踏實。

其實在國外,安撫物是大部分孩子成長的好夥伴,阿湯哥家的女兒蘇瑞,街拍照片中大部分時候都抱著一個毛絨玩具。

22歲傅園慧有戀物癖?|真正的原因竟然是……

這些毛絨玩具不見得是多名貴的東西,只是孩子無意中選擇的一個陪伴者而已,但是這些玩具卻可以讓孩子減少焦慮和不安。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要經歷逐漸離開父母的時刻,當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這些柔軟的、可抓握的、可摟在懷裡的安撫物,就是父母最好的替代。

如果你的孩子缺乏安全感,請給他準備一個他喜歡的安撫物吧,至少會讓孩子不安的心得到安放。

22歲傅園慧有戀物癖?|真正的原因竟然是……

當孩子在闖蕩世界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挫折,他至少還可以退回到那個柔軟的世界中,汲取更多面對未來的勇氣。

在每一位父親的眼裡,自己的女兒都是上天最完美的禮物,是溫柔的小天使,是甜蜜的負擔。

寵愛了,怕把她慣壞;嚴格了,又怕傷了她的心。到底該如何對待這掌上明珠,是讓很多爸爸困惑的問題。

下面這些爸爸們的做法,也許值得我們借鑑:

有邊界的寵愛

大名鼎鼎的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在二女兒八月出生時,給她寫了一封信。

這位父親在信上這樣說:

“童年是神奇的。你一生中只能有一次童年,所以不要浪費太多時間擔心未來。你有爸爸為你做這些事兒,我們會盡我們所能來保證你這一代未來的世界更加美好。

小八月,我們如此愛你,我們非常興奮陪伴你一起開始你的人生探險,我們希望你的一生充滿快樂,愛,以及希望。”

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父親對女兒深深的愛與祝福。

扎克伯格不但在妻子生產後,請了兩個月假,在家專心帶娃,甚至還規定公司全球男員工,都可以享受4個月帶薪陪產假!

愛她卻不替代她,是他對待女兒們的一貫堅持。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跌倒了,被要求自己站起來;遇到困難了,被鼓勵自己想辦法。

而這一教育理念在扎家由來已久,扎克伯格的父母便是這樣對待他和三個姐妹的。

所以現在不但扎克伯格的FACEBOOK經營得風生水起,他的姐妹們靠著自己的能力,也都事業有成。

父親對孩子們有邊界感的寵愛,能讓他們學會欣賞卻不依賴他人,收穫獨立且親密的家庭關係。

在此基礎上形成完整的人格,為孩子未來追求幸福之路增加了砝碼。

有前提的嚴格

歌手蔡國慶在一次訪談中,談到幼年時父親對自己的嚴厲,有一段記憶尤為深刻。

有一天深夜了,爸爸還在逼著他辛苦地練歌,而自己卻半迷瞪著眼,斜靠在床邊小憩。

到現在回憶起來,他還是覺得當時的父親太不近人情了。半夜三更誰都會困,他可以躺著休息,而自己卻要一遍又一遍枯燥乏味地練習。

直到兒子慶慶出生,蔡國慶還當著父親的面對他說“我一定不會做你這樣的爸爸。”

可見對於這段過往,他始終心結難解。

而另一位看起來慈愛,私下對女兒卻很嚴厲的爸爸——臺灣藝人夏克立,說到跟女兒夏天一起參加綜藝《爸爸去哪兒》,一次因為夏天說了謊,他便當著所有人的面,毫不留情地讓女兒罰站。

雖然這件事讓夏天在朋友們面前顏面盡失,但她卻毫無怨言,因為爸爸很早就告訴過她,說謊是錯誤的,而做錯事就要接受懲罰。

一位爸爸可以對自己的孩子嚴厲,但是這嚴厲必須是有底氣,有前提的,是必須在平時與孩子之間有很好的溝通和交流,讓孩子明白對錯是非,前因後果。

只有充分的瞭解了彼此,你的嚴厲對孩子來說,才是幫助而不是傷害。

父與女

主持人李小萌曾經轉發過一條微博,內容是一位高三的班主任給即將離校的同學們最後的黑板書留言。

我覺得同樣適用於父女之間的情感歷程,將它分享給大家:

22歲傅園慧有戀物癖?|真正的原因竟然是……

你的一生我只送一程

不忍離別

但車已到站

你遠走高飛

我原路返回

再見!”

父與女,深情與不捨;

寵與嚴,牽掛與獨立。

如何做父親,

這並不是一個孤立的設問,

而是一次次發自內心的思考,

一回回身體力行的復觀。

當爸爸們能這樣去斟酌和覺知,

這本身就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