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人為何在“午時三刻”斬首?“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

古代犯人為何在“午時三刻”斬首?“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

經常在古裝“小說”或者“電視劇”中聽到類似於“午時三刻斬首”、“推出午門斬首”之類的話,那麼,小編就好奇了。“午時三刻”、“午門”有什麼特殊的地方,為何處死犯人還要這麼有講究?還有,“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幾點,小編對這個時間表示沒感覺?

古代犯人為何在“午時三刻”斬首?“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

首先,要知道這種說法多見於“小說”或“電視劇”中,與真實的情況未必相符,但仍可考究其說法的緣由。“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幾點呢?按照現在的時間觀,午時,肯定就是中午十二點唄,午時三刻就是十二點半,所謂的“天氣最陽”的時候。不少人的看法都是這樣的,但是,到底是不是呢?古代一天之中是分為十二個時辰的,每個時辰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午時”是11:00~12:59這個時間段,那麼“午時三刻”又是多少呢?

古代犯人為何在“午時三刻”斬首?“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

關於“刻”有兩種說法。首先,“刻”也是古人的一種計時單位,但是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古代一晝夜劃為十二個時辰,又劃為九十六刻,所以,一刻約15分鐘,午時三刻就是11:45”,這種說法我覺得挺“現代化”,好像是拿著現代的鐘表來劃分時間的。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代用漏壺計時,壺內有立箭,箭上有一百刻度,箭隨著壺內的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所以,按照這種計時方法,一天就被分為一百刻,一刻大概就是14.4分鐘,午時三刻大概就是現在的中午11時 43.2分(即11:43:12)”。小編偏向於贊同第二種說法。

古代犯人為何在“午時三刻”斬首?“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

那麼,開刀問斬為何要選擇在“午時三刻”呢?因為,古人信奉陰陽學說,認為人死後是要變成鬼魂的,如果選擇在其它的時間開斬,那麼,犯人死後變成鬼魂可能要來糾纏活著的人,比如說劊子手、監斬官等人。而“午時三刻”是被認為一天之中陽氣最盛的時間,陽氣最盛則陰氣即時消散,若此時將犯人斬首,那犯人死後就變不成鬼了,也就無法騷擾活著的人了。其實,古代的“斬刑”並不都是“午時三刻”的,也有其它的時間,因為“午時三刻斬首”很殘忍,選擇這個時間斬首的犯人不光人做不成,連鬼都做不成。所以,只有針對重大惡極的犯人才會選擇在“午時三刻”斬首作為重大的懲罰,一般的犯人,通常還是讓其“有鬼可做”的。值得一提的是皇城的“午門”被認為也是陽氣最盛的地方,而且不限時間,所以,那些被“推出午門斬首”者也無鬼可做。

古代犯人為何在“午時三刻”斬首?“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

最後,補充個小常識。你知道中國人為何將60分鐘成為一個“小時”嗎?因為,在西方的鐘表計時傳入中國之前,中國人用一天十二個時辰來計時。當西方的鐘表傳入中國後,中國人就將一個時辰稱為“大時”,而西方的一個鐘點稱為“小時”。以後,隨著鐘錶的普及,“大時”一詞隨著“時辰”被棄用也就消失了,而“小時”卻沿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