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鴻海美國工廠讓特朗普如此操心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大為光火,因為他所稱讚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可能有變,逼得他不得不與他所稱的“世界上最偉大的商人”、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電話交涉一番。

特朗普所說的“世界第八大奇蹟”,指的是2017年7月特朗普與郭臺銘共同在白宮東廳出席記者會,鴻海將在美國中西部的威斯康星州快樂山(Mount Pleasant)圈地2000萬平方英尺(約為1.858平方公里),投資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75億元),建設8K LCD面板廠。


為什麼鴻海美國工廠讓特朗普如此操心



這也是第一家臺資企業受美國總統邀請在白宮召開記者會。據估計,工廠開工初期能夠為當地創造3000個製造業工作崗位,長期則有望帶動13000個就業機會。

一年之後的2018年6月28日,特朗普親自飛往威斯康辛州快樂山的鴻海工廠預定地,與郭臺銘一起參加了工廠的破土動工儀式。為了美國人民的就業,特朗普也是蠻拼的。


為什麼鴻海美國工廠讓特朗普如此操心



可是隨後鴻海集團就打了退堂鼓並放出口風,打算改變建設面板廠的計劃,變更為建設一個多用途的“科技中心”。由此,一來投資額會大大減少,二來僱傭的大多數美國員工將是工程師和研究人員,員工數量也會大大減少。

正是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特朗普不幹了,專門給郭臺銘打電話進行“嚴正交涉”,逼得鴻海不得不表示繼續“推進我們計劃建造的第六代顯示器設備工廠”。

為什麼鴻海希望變更項目計劃?一來當然還是美國勞動人民的工資實在太高,至少是中國工人的5倍以上——如果需要僱傭10000名美國勞動人民,這個成本高得鴻海將難以承受。而如果是僱傭工程師的話,一來中美之間的工資差距沒有那麼大,二來不需要僱傭那麼多的美國本土員工。


為什麼鴻海美國工廠讓特朗普如此操心



另一個令鴻海難以忽視的,其實還是產業鏈聚集的問題。要知道,鴻海更多的還是一家產品組裝企業,它必須獲得足夠多的配套元器件廠商,才能達到足夠的產能的同時,還能夠將製造成本降到最低。

其實,即使是在中國大陸,產業鏈的聚集同樣也是個問題。鴻海旗下的富士康當初之所以在深圳建立大規模的製造基地,就是因為珠三角地區形成了非常完善的電子產業鏈集聚效應,而當富士康離開深圳去鄭州、成都、太原等地建廠的時候,同樣也需要配套產業鏈也一起過去才行。

產業鏈的聚集在美國已經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由於很早就已經將大部分的低端的電子製造業外包給了中國,致使如今的美國根本不可能為鴻海提供配套的產業鏈資源。

美國媒體前不久報道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早在2012年,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就宣佈,蘋果將會在美國本土製造Mac計算機,這也將是最近這些年首次由美國工人生產的蘋果產品,這款頂級Mac Pro上面也將刻上“美國組裝”這幾個不同尋常的英文。


為什麼鴻海美國工廠讓特朗普如此操心



可是,當蘋果開始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生產這款售價高達3000美元的電腦的時候,卻被一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零部件難倒了,那就是——螺絲釘。

在號稱“什麼都大”的德克薩斯州,蘋果竟然找不到生產規模足夠大的螺絲釘供應商——那家專門為蘋果製造螺絲釘的供應商只有20名員工,其機加工車間每天最多隻能生產1000顆螺絲釘,這也使得這款Mac Pro的銷售推遲了好幾個月,最後蘋果只好從中國採購螺絲釘,才解決了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問題。


為什麼鴻海美國工廠讓特朗普如此操心



無論是蘋果還是鴻海,其實都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當然也包括美國)能夠在規模、技藝、基礎設施和成本這個組合上與中國製造匹敵。

改革開放40年的時間裡,中國在經濟上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打造了非常完善的製造業產業集群。如今,隨著上海、深圳等“製造之都”將低端製造業遷移到更低成本的地區,而自身專注於研發和創新,中國正在形成更有層次、更全面的製造業競爭力。


為什麼鴻海美國工廠讓特朗普如此操心



一方面,我們的中西部地區仍然擁有極為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低成本優勢;另一方面,我們在製造業的研發、設計、培訓等方面的能力正在全面趕上;第三,我們還擁有讓全世界都羨慕的消費能力。正因為如此,我們對於中國製造業的前景,應該保持謹慎的樂觀。

讓特朗普去操心美國的製造業吧,我們只需要繼續做好製造業的升級,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希望與老冀有更多交流,請加老冀個人微信:rouqinghuf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