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作家陳豔玲作品:你好,渭南

渭南地處關中,是陝西省的東大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是“省垣首輔”,“形勝甲於三秦”,“三聖三賢”享譽中外。1990年我在渭南師範讀書時,渭南城區的商業中心主要集中在東風街、南塘和北塘一帶,新開的西嶽商場算是市郊了,不過離學校近一些。公交車是有的,兩毛錢一張票,需得等很久。等得久也是藉口,主要還捨不得兩毛錢的車票錢,常常是走著去逛街。路面上坑坑窪窪,回來時半條褲腿都佈滿了塵土。遇上下雨天,貨車或客車從身旁經過,常濺了一身的泥。

2005年因工作調動,再次來到了渭南。當時的渭南是座早睡的城,晚上八點多鐘,街道上除了若有還無的幾處燈光外,黑漆漆的分外冷清。暑假裡,伴隨著雨季,城區四處水漫金山,時常阻隔了交通。老街的路倒是修了幾次,但因為常過大貨車,不久又變得滿目瘡痍。人們買東西大都去國貿,當時國貿廣場是渭南的市中心。

七點前出門上班,街面上找不到吃早飯的地方,零星幾家鋪子開了門,店主煙熏火燎地在生火。晚歸時,行人皆行色匆匆,大街上路燈總顯得距離遠了些。一次,大約十點鐘的時候大家騎車往家趕,聽到前面一聲喊,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呢,一個同事遇到搶劫傷了手。有幾年,小區裡的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時常不翼而飛。大家交流時總是說坐公交車包要放在胸前,走路時包要挎在右肩,尤其是女同事不要提太招眼的包。直到大街上有了巡警,三兩個人開一輛摩托偶爾從身邊經過,尤其是晚上,警車的燈在路邊一閃一閃的,心底便溫暖了許多,繃緊的神經也放鬆下來。

一天下班途中,同事突然說,奇怪,好久沒聽說有誰的自行車丟了。是因為小藍車的出現還是治安好了?傍晚行走在沋河邊,老街在燈光的映照下,宛若一幅絕美的盛世圖。咖啡店裡小憩,櫥窗外公園裡人來人往,遠處隱約傳來刀郎憂傷的歌聲,深情而滄桑,恍若隔世。幾乎是一夜之間,渭南通過北跨、東擴、西融、南優,已然是一座頗具規模的城市了。傳說中圖紙上宏偉的藍圖,“一城三區三走廊”眼見著一項項變成了現實。

曾經,客自遠方來,問,城裡有什麼好去處?我抓耳撓腮半天,帶他去了東邊的楊樹林,那一度是全城人最理想的休閒地,被人們譽為“天然氧吧”。一行行楊樹整齊排列,鬱鬱蔥蔥宛若一片樹海。若逢秋日,“碧雲天,黃葉地”,閉眼倚靠在樹幹上,別有一番意趣在心頭。然而,渭南要發展,發展要有大格局,楊樹林只能永久的留在了記憶裡。

時過境遷,今非昔比,渭南已成長為一座富有魅力的現代化都市。城區九大公園星羅棋佈,各具特色。人和公園裡,靜靜地佇立橋頭,腳下流水淙淙,四面綠樹掩映。或可清風半夜,聽取蛙聲一片。西海公園依山勢而建,水是活水,清澈見底,“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夕陽下,看成群的金魚逍遙自在,時間彷彿靜止了一般。週末相約郊外,天留山森林公園山巒疊嶂,深峽劍谷,草木茂盛,溪水潺潺。飛簷翹瓦的院落裡,輕掀珠簾,你便是參禪的天外人。桃花源景區,濃縮了當地的文化精髓。徜徉園中,縱是“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也“勝卻人間無數”。

去冬,渭南迎來一場罕見的大雪,“舉目天地白”,足足積了兩尺多厚,紛紛揚揚還在下。大家就雪做詩拍照,美翻了朋友圈。隨之而來則是擔憂出行的不便,消雪後的泥濘更讓人心有餘悸。然而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各單位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除雪行動。人們手持鐵鍁、掃帚結隊到指定位置,鏟雪車也出動了,陣容甚為壯觀。雪終於不敵大家的朝天熱火,退到邊角旮旯,露出了乾淨的路面。

喜悅過後,憂愁總是不請自來。何處成愁?風寒葉枯霧霾濃。缺雨少雪的日子,霧霾頻頻肆虐,高樓林立在一片迷霧中若隱若現,遠遠望去,像海市蜃樓,又似一幅模糊不清的畫卷。手機屏幕裡霧霾黃色預警、橙色預警的提示,讓人倍感壓抑、分外焦慮。灑水、限行之外,還能做些什麼?熱電廠拆了,鍋爐房拆了,煤換成了天然氣,光伏領跑新能源……開發區的“渭化”也終於遷走了,新興產業正通過新的創意、新的思路、新的模式不斷髮展壯大。“環境與發展”是事關民生的大課題……新與舊在拉著鋸,人人都參與其中。不知何時霧消霾散?期盼你我摘下口罩的一天!願渭南的明天更美好!

你瞧,手持“美麗經濟”的名片,一個新的渭南正悄然崛起。渭南,你好!

你好,渭南!

作者簡介:陳豔玲,筆名晨山,高中英語教師。喜歡書法、閱讀和寫作。有多篇散文、小說、影評等發佈在文學網絡平臺和報刊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