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的數據,大部分都是假的

我们看到的数据,大部分都是假的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又是一年“雙十一”戰罷,天貓數據出爐:銷售額2135億元,遠超去年的1682億元。

有人開玩笑,昨天參與了一個兩千億的大項目。不過,奶爸要說一聲,這數據應該是假的,我們參與的項目,可能遠沒有這麼大。

據一些“剁手黨”朋友給奶爸發來的諜報:

@:雙十一當天不準退貨退款。另外有的賣家沒現貨,是去別的店拍了再發的。

@加菲是隻貓:雙11數據有三分之一是水分,福袋裡裝個鞋墊,標價賣1111,收到全額退款,福袋裡裝片面膜,標價賣9999元,收到申請全額退款。

@Milo Smith:雙十一有很多水分,很多都是刷單的,不是真實購買,還有很多最後會被退貨,因為商家規則太複雜,可能雙十一最後實際的成交額也就是現在公佈的50%左右。

@Antino:今天周邊朋友說自己的訂單被下了雙份,這款據說手快還付了,可不止一個朋友這麼說哦!

@只愛長髮:雙十一成交金額上漲的原因是,大家發現了折扣的秘密,就是買的時候多下單,拿到最多折扣,然後後面都退貨,留下想要的一兩件。

@滿載而飛:雙11要減去一週內退款的才是比較真實的數據當然確實人民消費力還是有的。

其實我們在研究公司和股票的過程中,也會經常遇到加過美顏和濾鏡的數據。比如,三全食品和貴州茅臺的三季報。

三全食品今年前三季度的淨利潤是0.9億元,但有4家機構預測它2018年全年的淨利潤只有0.97億元。也就是說,認為三全食品四季度只能賺700萬元。

第一反應,會不會太悲觀了呢?但實際情況卻是:從2015年開始,三全食品全年淨利潤都比前三季度的低。所以哪怕700萬,都有可能是“高估”。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三全食品把開拓渠道等成本都統一放在第四季度。如果有些人做研究時不專心,看到三季報利潤又創新高,預估一個比較高的增速,可能就會帶來估值的虛高,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我们看到的数据,大部分都是假的

再來看股王貴州茅臺。2018年三季度,淨利潤增速只有2.71%,但預收賬款在連續5個季度下跌後又一次開始環比上漲。

這組數據的反常,讓不少基金經理懷疑茅臺為了迎接新的領導層,修飾財務報表,隱藏了利潤。

因為背後是有動機的:新領導過來一看,你總是考98分,以後我還怎麼進步,先考一次60分再說,這樣才容易一年比一年好。

除了這種報表的人為調整,我們還容易進入另一個數據陷阱:抽樣偏差。

前幾天領英發布的一個報告:職場人平均升任經理(Manager)的年齡是27歲,你拖後腿了嘛?原文中有這麼一段話:

領英數據發現,27至35歲期間是職場人發生人生轉折的高峰期,其中,職場人升任manager/經理的平均年齡僅為27歲。這一數據是對領英中國超過4400萬註冊用戶的晉升時間進行統計,並對各職級晉升年齡進行計算分析得到的。統計樣本覆蓋18個核心行業,超過150個細分領域。

看起來4400萬的樣本數據,覆蓋領域廣泛,統計結論應該很權威,但仔細推敲也可能存在問題。就是:一般城市的員工可能根本不用領英,而本身表現比較優秀的人可能更願意參與此類調查。

所以這個結論應該是年齡偏小的。他們在發佈報告時也應該知道,但出於吸引眼球、製造焦慮等需要,就故意這樣寫了。城裡人,套路深。

綜上,我們看各種數據,都要留個心眼。特別是在做投資決策時,更需要用各種邏輯去交叉驗證。比如關掉美顏、關掉濾鏡、關掉瘦臉,再加卸下假睫毛等。

我自己就乾脆只看K線圖,尤其是指數的K線圖。這種要大週期作假,基本不可能,會確保我們基於更客觀、真實的依據來做分析和決策。於是就有了,趨勢交易的奶爸。

------操作指南------

1.大勢。總體趨勢評分:6.5分;階段最強指數:無。(8分以下不超過半倉,6分以下不建議參與)

2.概況。今天市場大漲,創業板指數放量拉昇3.5%,各板塊全線飄紅。環保、殼資源、汽車和科技(網絡)股等漲幅居前,白馬藍籌股表現稍弱。個股漲跌比3385: 107,自然漲停100家、跌停1家。妖股恆立實業再次漲停,13個交易日收穫12板;創投概念弘業股份7連板、民豐特紙6連板被交易所警示風險。

3.觀點。昨晚說雖然市場連續小幅調整,但小指數還可以再觀察一下,也許還能再搶救回來,奶能蒙又蒙對了。那就繼續順著方向往上看,同時注意本輪主要是“低價、小市值、超跌”的修復行情,如果這個特徵消失,又要重新警惕。

奶爸最後一次線下課,昨晚已經開始預約,今天不再贅述。詳情請點擊鏈接(直接看後半部分就行):一個消息,砸崩銀行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