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層做信訪|望花創業園區五老社區書記張傑

有人說,信訪工作是“天下第一難事”,但她卻認為千難萬難,只要“走心”就不難。做好信訪工作,成為一名合格的信訪幹部,要做到三點:第一,要熟悉常用的法律法規和信訪政策;第二,要了解基層,熟悉基層,密切聯繫群眾;第三,要有服務群眾的親和力,對待來訪群眾,要給人一種回到家、見到親人的感覺。她就是望花創業園區五老社區黨總支書記張傑,一個做事“走心”的基層信訪工作者。

我在基層做信訪|望花創業園區五老社區書記張傑

張傑接待來訪的劉某

張傑,從一名普通的社區工作者做起,一路走到書記的位置,她一直從事基層群眾服務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在接待來訪群眾、化解矛盾糾紛、回應信訪人訴求等方面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她立足崗位,甘於奉獻,是陽光信訪、法治信訪、責任信訪的忠實踐行者,在推進信訪制度改革和健全法治信訪工作上做出了顯著成績。身為一名社區幹部,一名共產黨員,她深知信訪工作的責任重大;在工作中真誠接待每一位居民,從尊重、理解、關心的角度出發,針對來訪居民的思想情緒和實際問題、生活困難等方面著手,盡力多做解疑、釋惑、順氣的工作。真正做到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幫居民所需,解居民所難,實實在在為居民辦實事辦好事。

我在基層做信訪|望花創業園區五老社區書記張傑

張傑到因牆體漏水而上訪的商某家裡瞭解情況

張傑當上五老社區黨總支書記的兩年來,解決大大小小的信訪事件近40起。鄰居家自來水跑水問題、裝修引發的擾民問題、居民與物業之間的矛盾問題、樓道堆放雜物給居民帶來出行不便問題、樓上居民聲音大影響樓下居民休息引發爭執問題……一樁樁、一件件關乎居民民生的大事小情都記在心裡。

2017年6月13日,五老社區一居民劉某,因為樓下居民王某將自來水水管閥門關閉,導致樓上劉某家沒有水用,產生矛盾糾紛,劉某來到社區投訴。張傑先詳細瞭解事情起因,安慰劉某,又第一時間找到王某瞭解相關情況,進行勸解。原來,劉家曾因跑水給樓下王家造成一定的損失,但未補償;王某因此而生氣,並關閉了上水。事情的導火索基本清楚後,張傑一邊勸說劉某,對王家的損失給予補償,一邊勸說王某,打開供水閥門。事情雖小,可面子事大,兩個倔強的男主人,誰也不肯先讓步,不肯服輸。張傑一時無從下手了……第二天,社區搞活動,張傑無意中發現了舞蹈隊伍裡兩個熟悉的人,正是劉家和王家的兩個女主人,她暗暗觀察,發現二人並未有什麼異樣,於是從她二人著手,把兩個人找到一起,談了兩家的事。二人說,老人都很倔,年輕的時候又在一個單位,老是較勁,這樓上樓下住著,就更來勁了。張傑瞭解到此,想到了一個小計策,三人一拍即合:一個裝病一個幫,終於讓兩個倔強的老人冰釋前嫌。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和諧的鄰里關係,互幫互助的愛心行為,讓在外工作的孩子們省了多少心。

我在基層做信訪|望花創業園區五老社區書記張傑

張傑去探訪與兒子發生矛盾的老人

五老社區兒麻患者矯某,因兒麻賠償問題上訪多年。望花區殘聯、創業園區民政、五老社區的工作人員們,多次登門幫助,社區更是在關鍵節點嚴密看守,但問題不能從根源解決,終究不是辦法。自張傑當上五老社區的黨總支書記,到矯某家中“看一眼、問一嘴、幫一把”已成常態。矯某夫妻二人身體不好,需要照顧的時候,張傑伸手就幹,這一行為讓矯某夫妻很感動。張傑把他們的困難看在眼中,為他們徹底脫困費盡了心思,矯某終於被感動,並於2017年9月簽下了息訪協議,承諾“以後再也不給國家添亂了。”

我在基層做信訪|望花創業園區五老社區書記張傑

張傑探訪生病中的矯某

五老社區是一個人口多的社區,此類的事件還有很多,五老社區張傑團隊,在工作中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杯熱水、一張座椅為開場白,先安撫好來訪群眾,然後心平氣和地一問一答,按相關要求有條不紊地記錄基本信息和主要訴求;每次都會認真傾聽居民們反映的問題,詳實記錄,認真分析問題癥結,入情入理地做好疏導工作。

我在基層做信訪|望花創業園區五老社區書記張傑

張傑一邊打點滴一邊主持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張傑團隊被信訪群眾稱讚為“工作有能力、辦事幹練、有頭腦和實幹精神的好乾部好青年”;也正是他們在工作中的任勞任怨、踏實肯幹,才贏得了社區居民和上級領導的好評,才換來了一方的穩定與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