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電影:美國電影工業發展史

美國電影繼續在全球市場處於強勢地位。當前每年全球電影業總產值約為900億美元,其中美國電影產值約為380億美元,美國電影每年的產量約為全球產量的十分之一,但是不少影片可以發行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平均每年攫取全球電影票房的65%。2013年,以美國為主體的北美電影市場票房達到109億美元,僅比2012年同期增長了1%,而海外總票房達到了250億美金,相較於2012的同期增長率6.7%。


好萊塢電影:美國電影工業發展史​一、美國電影產業現狀

1.票房強勁,但觀影人次總體下滑

在美國,電影對於觀眾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從1984到2002年,美國電影的觀影人次一直在穩步上升,從12億增加到了16.4億,全國人口平均觀影次數也從每年4.8次增加到5.2次。但是,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興起,很多人會犧牲一部分品質享受,轉向網絡尋求“免費午餐”。因此,到影院觀影的人次從2003年開始,便呈現明顯下滑趨勢。到2013年只有12億人次,觀眾的平均觀影次數也降為3.9次/年。

美國電影票房近年來基本呈現穩定上升的狀態,維持在100億美元的規模。以2012年為例,美國影院售出13.58億張電影票,分別是主題公園和體育比賽門票數量的3.78倍和10.37倍。美國電影票長期穩定在7美元左右,2013年突破了8美元。
好萊塢電影:美國電影工業發展史​2、產量穩定,六大製片廠更重發行

近年來,美國電影的總產量和公映數量都比較穩定,每年生產電影700多部,其中進入院線公映的超過600部。低限制、寬受眾範圍的影片數量增多、票房比例提升。在美國本土,票房排名前25位的影片基本上都是美國自產,製作方主要是美國電影協會(MPAA,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六大成員公司:迪斯尼公司、華納兄弟公司、派拉蒙電影公司、索尼娛樂公司、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和環球影業公司。受金融危機及觀眾在電影消費方式上的數字革命影響,近年來六大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呈下降趨勢,從2007年的139部下降到2012年的92部、2013年的90部。這些電影製片廠被不斷轉手買賣,最後成了巨大的媒體、娛樂、電器等集團的一份子。電影製片廠的製片業務外包趨勢越來越明顯,其職能主要是發行。也就是說,現在的六大製片廠不但發行自己製作的影片,也發行其他小公司製作的影片。因此,在發行方面,六大製片廠依然佔據著美國電影市場的主導地位。2013年北美排名前六的發行公司票房收入均超過10億美元,但只有其中前4家的市場份額超過了10%,而過去8年來這一數字一直穩定在5至6家。
好萊塢電影:美國電影工業發展史​3、帶動力強,為國民經濟增長做出重要貢獻

美國電影產業在繼續穩定增長的同時,也帶動了國內稅收、居民收入的增長。據美國電影協會公佈的數據,2010年美國約有210萬人直接或間接從事和影視有關的產業,產生了1430億美元的勞動收入。其中,直接從事影視生產的工作報酬是421億美元,僱員們的工資水準比全國平均工資高出32%。2010年,美國有95000家與影視生產有關的公司,產生了27.8萬宗交易,交易額為374億美元,上繳的失業稅、醫療與社會保險稅、州所得稅及商品銷售稅等達到156億美元。影視行業的貿易順差超過了電信、管理、諮詢、法律、醫學、計算機和保險服務等領域。2010年,影視行業進出口貿易順差為119億美元,2011年出口進口比率懸殊至7:1。可以說,美國電影在構築起國家文化疆界的同時,也已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二、美國電影產業扶持政策

1.美國電影產業政策環境寬鬆

美國更加強調電影的市場屬性和產業特點,對這個行業的干預較少,行業管理大於政府管控,政府通過各種優惠政策為其提供保護,但是電影行業沒有依賴於這種保護,而是通過市場化、商業化路線來贏得持續發展的動力。

聯邦和各州通過多種方式支持電影業發展。美國儘管未設置文化部和電影局等類似的電影主管部門,但政府對電影業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並不是直接提供經費資助,而是通過立法、稅收和外交談判等方式,培養、壯大電影企業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聯邦政府更多地致力於在世界範圍內打擊盜版,為美國電影產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各州政府也承擔了扶持電影產業的責任。新世紀以來,受加拿大等國家電影產業扶持政策的影響,一些州政府按照加拿大模式實施了電影產業扶持政策。在新世紀以前,各州政府對電影產業的激勵項目只有4個,資助金額一共只有200萬美元。但是,新世紀之後,美國電影產業的激勵項目數量不斷增加,僅2010年各州政府的激勵項目數量就多達40個,項目總額達到13.96億美元。各州還在稅收政策、製作服務等方面為電影產業提供諸多支持。如在紐約州,凡是直接用於影視製作的商品和服務,最高可獲得佔製作費用15%的稅收優惠。而在加州,符合有關條件的電影項目所獲稅收優惠的額度更可高達製作費用的25%。這些稅收優惠可以轉讓、出售甚至累積到下一個財年。如,馬薩諸塞州規定電影出品人和製片人如果有一半的電影製作或一半的預算花費在本州內,就可以獲得25美分貸款一美元的信用。他可以將此信用摺合票面值的90%直接退稅,也可以按照市場利率出售。美國各州的優惠政策適用範圍廣,不僅包括電影、電視劇,還有互聯網視頻、音樂製品、網絡遊戲等等;不僅包括前期製作,也包括中後期製作及付給僱員的工資。各州地方政府大多建有電影機構,為在當地拍攝電影提供便利。如加州政府成立專門公司為電影製作提供完善的公有設施服務,只收取少量費用或免費,甚至凡是在加州公共土地上拍攝電影,需要出動的警察、消防員和其它公共服務,都由政府來支付相關開支。這些措施對於降低電影的製作成本,提升其製作品質,從而增強美國電影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無疑大有裨益。

2. 產業扶持的要求與條件

不過,美國各州的扶持激勵政策都帶有附加條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一是本州內花費的預算超過一定數值或電影主要鏡頭在本州拍攝才可以獲得稅收優惠,且優惠額度有最高上限。如,夏威夷對於在本地支出超過20萬美元的影視投資項目將給予15%-20%的退稅,不過800萬美元封頂。馬里蘭州要求在州內投資最少達到50萬美元,且50%的主要鏡頭應該在州內完成。二是僱傭一定本州居民才可以獲得優惠,且僱傭本州居民產生的稅收信貸額度大於非本州僱員。如,科羅拉多州規定,如果25%的演員及劇組成員是州內居民,在州內的製作費用可以獲得10%的稅收優惠。緬因州對於僱傭本地和非本地居民分別給予12%和10%的工資稅退稅。

三是每財年州內的稅收信貸優惠設置上限或每個項目的優惠額度設置上限。如,密西西比州規定每個財年可減免的稅費上限為2000萬美元。

從美國各州設置的門檻可以看出,各州政府刺激電影產業的初衷不是定位於宣揚美國文化,而是為了拉動本地的經濟發展,增加本地居民的收入,但是這些優惠政策為美國電影業帶來了資金與活力,使其成為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成為世界電影市場上最強大的力量。

通過行業組織來規範行業秩序。美國電影之所以能風靡全球併成為美國的支柱性產業,除了美國政府與電影市場主體之間良好的互動之外,還得益於各種電影行業組織發揮的橋樑作用。重要的行業組織主要有美國電影協會(MPAA)、美國影院業主協會(NATO,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Owners)等。美國電影協會成員由美國六大製片巨頭的負責人組成,為保證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最大收益,該協會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制定了一系列面向海外市場的政策,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版權政策。該政策規定,任何國家上映好萊塢電影,都必須先獲得好萊塢的同意,交納一定的版權費以購得放映權。如果一家公司反對某個國家的購買,那麼好萊塢其它幾家大公司也會對這個國家關上大門。這樣的政策讓好萊塢各大公司在對外策略上相當一致。

美國電影協會每年向貿易署提交美國電影在世界各國遭遇的貿易壁壘報告,以便政府有針對性地採取保護性、支持性措施。該協會還在世界各地招募人員,協助其發現各國、各行業對美國影視的盜版行為。由此可見,美國電影協會在某種程度上充當著好萊塢電影業有力保護者的角色。美國影院業主協會(NATO)成立於1965年,最初由美國的幾家大型商業影院合併而成,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電影放映業組織,總部位於華盛頓。該協會的成員包括大型電影院線及眾多的獨立影院業主,迄今其已擁有美國全部50個州的超過29000塊電影銀幕,以及遍佈在世界上50個國家的其他影院。該協會不僅是美國影院業主的聯合體,也是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影院業主組織,其發佈的觀點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對全球影院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