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包袱太重!2018年這些農化企業倒下了,2019再難也要拼!

春天不遠了,但很多農化企業倒在了2018年!

有些企業老闆自我解嘲苦笑著說:

“現在申請破產要比申請註冊公司要難得多”。

儘管官方公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化肥、農藥價格持續走高,許多品種價格都創出近5年來新高。隨著價格大漲,農化企業整體盈利狀況也大幅好轉。根據今年前三季度的化肥上市公司報告,有些企業盈利超過10億元。各地政策對民營經濟都給予了不同力度、不同層次的傾斜與支持。

但是,從年頭到年尾,一個個農化企業卻相繼倒下!

歷史包袱太重!2018年這些農化企業倒下了,2019再難也要拼!


2018年瀕臨破產和已經破產的企業遠不止大型民營企業集團,還有一些國資背景的企業:世界500強化肥企業子公司兗礦魯南化肥廠因為累積37億宣告破產;長期因為虧損資不抵債,江西六國申請破產重組;專門從事化肥生產經營的大化集團大連瑞霖有限公司複合肥、液體肥料的生產、銷售等一併例入破產重整對象......

山東省臨沭縣是山東化肥企業較為集中的地方。據當地業內人士介紹,早些年,臨沭大約於化肥企業100來家。最紅火的時候是在十年前,每家企業門口,都有等待取貨的經銷商和客戶,拉貨的車隊經常要排出幾公里遠。而最近幾年,絕大多數企業都倒閉或停業了,現在剩下的大約只有40來家。


01 部分倒閉或面臨破產的農化企業案例回顧


2018年破產的農化企業,有不少都是以前大名鼎鼎的企業,非常可惜。

兗礦魯南化肥廠資不抵債

10月29日,山東省棗莊市中級法院裁定,受理兗礦魯南化肥廠以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及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進行破產清算的申請。

兗礦魯南化肥廠前身是山東魯南化肥廠,始建於1967年。1993年,經棗莊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兗礦集團、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兗礦魯南化肥廠;2010年,兗礦集團收購了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所持的4.53%股份,出資比例達到100%。

公開信息顯示,兗礦魯南化肥廠主導產品生產能力為合成氨25萬噸/年、尿素35萬噸/年、甲醇15萬噸/年,此外還生產碳酸鉀、NHD溶液、各種高純氣體、建材、木糖醇等精細化工產品。

根據審計報告,截至2018年9月30日,兗礦魯南化肥廠累計虧損37億元,資產負債率為290.05%,流動負債超出流動資產31.9億元。

年產100萬噸的江西六國申請破產重整

因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江西六國也面臨破產重整。根據2018年11月5日公告,江西六國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長期虧損,資不抵債,已無力持續經營,擬申請破產重整。

江西六國化工前身為江西貴溪化肥有限責任公司。1988年破土動工,1991年建成投產。 該公司是以生產高濃度磷複肥為主導產品的企業,年產化肥100萬噸。化肥產品有磷酸二銨、含鉀二銨、氯基複合肥、硫基複合肥和作物專用肥、BB肥等系列近80個品種。產品銷售遍佈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同時還出口到越南、尼泊爾、朝鮮、日本、印尼、古巴、韓國、泰國、美國、約旦、比利時、危地馬拉等國家。

但近年來公司卻遭遇困境。截至2018年9月30日,江西六國資產總額4.86億元,負債總額為9.05億元,淨資產為-4.19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86%。因財務狀況持續惡化,自2017年11月份起,各家金融機構對江西六國陸續抽貸或縮減放貸規模。

近年來,江西六國長期虧損,資不抵債,已無力持續經營。破產重整能夠集中法院、管理人、公司股東、債權人等各方面的力量,對江西六國進行全面整頓和調整,有利於引入戰略投資者,併力爭通過重整恢復公司生機。如果破產重整失敗將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大化集團複合肥、新型肥料線一併破產重整

前段時間公佈的一份司法文書顯示:2018年7月18日,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已經被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裁定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始建於1933年的大化集團是具有85年曆史的老國企,主營業務以生產、銷售無機化工產品為主,是國內最大、最早的基本化工原料、化學肥料生產基地,曾是中國化學工業的長子和骨幹企業。

公司旗下有專門從事化肥生產經營的大化集團大連瑞霖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複肥產品生產、銷售,複合肥、復混肥料生產、銷售,磷酸銨、磷系列精細化工產品生產、銷售,氮肥系列產品的生產、銷售,液體肥料的生產、銷售等,此次也一併例入破產重整對象。

瀘天化債務高達34億元

2018年1月20日國內老牌化肥企業--四川瀘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瀘天化”)的一紙公告引發行業震動:已處於破產重整階段的瀘天化及其控股股東接到92 家債權人共計34億餘元的債務訴求。

瀘天化是國內老牌大型化肥、化工產品生產商,也是我國四川地區規模、體量都位居前列的化肥化工企業,該公司在1999年正式登陸深交所,是當時國有企業上市的典型。

近幾年來,受國內宏觀經濟下滑、國內煤炭、天然氣產品供應等諸多因素影響,瀘天化在2016年虧損近7億元,其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時有資不抵債的風險。瀘天化自2016年12月與銀行一道啟動重大資產重組,希望通過資產重組與債轉股結合方式解決債務問題,但最終受制於各方面因素而在2017年4月份失敗而終止。


柳化股份被法院裁定進行重整

廣西老牌化肥企業--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柳化股份”)因陷入經營困境,財務狀況惡化,已被法院裁定進行重整,面臨破產危機。

柳化股份2月1日表示,由於長達6年難以償還債權人821萬餘元貨款,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柳州中院”)裁定對公司進行重整。屆時,如果這家已經陷入66樁訴訟案件的化肥企業難以扭轉目前的困境,重整失敗,將被法院宣佈破產。

公開資料顯示,柳化股份是廣西地區最大的化肥生產企業之一,化肥業務主要以尿素、高濃度複合肥、液體肥等為主。2016年尿素銷量達21萬噸,區域市場佔有率約為26.25%,在廣西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02 2018化肥行情這麼好,為什麼肥企會破產?


中國化肥信息中心主任陳麗表示,這些企業之所以走入了破產境地,最主要原因是累積虧損過大、歷史包袱太重所造成的。今年化肥價格高,但如果企業處在持續停產狀態,價格再高也沒有用,企業一年四季都在停車,沒有產量,價格高低與企業沒有任何關係。

再者,肥價漲了,也並不意味著每個企業都能盈利,有些企業還會繼續虧損,關鍵取決於成本高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氮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1428.3億元,同比增長15.4%;全行業利潤總額49.6億元,同比增長31.6%(2016年是全年淨虧損74.1億元}。1至8月統計氮肥企業203家,其中虧損企業68家,行業虧損面為33.5%;虧損企業虧損額40.3億元,同比下降40.7%。所以說,在肥價高的時候,一樣的會有企業破產,但整體而言,相比肥價低時,破產企業數量要大幅減少。

據瞭解,前幾年,化肥市場很不好,價格屢創新低,但有些企業不顧大額虧損還在拚命生產,從供應商那裡賒銷原材料、設備,從經銷商那裡收取預付款,有些還拖欠電費,最後因虧損過大,導致銀行斷貸,供應商斷供,電力公司斷電,企業陷入癱瘓。即使今年這樣的好行情,企業也無法再恢復生產。

歷史包袱太重!2018年這些農化企業倒下了,2019再難也要拼!



03 小老闆在愁、中老闆在挺、大老闆咬著牙夜夜難眠


現在的生意確實不好做,2018年,很多企業都有在虧錢。你要慶幸你還有工作!

這些可怕的數據,你瞭解嗎?你的老闆真的很不容易。

176000家不達標企業全關停,想要生產都不行,成本上漲壓力頂不住,是禍,也是福,行業洗牌,格局顛覆,只有攜手過難關,勝利在眼前,擊敗攔路虎,處處都是財富路!不知多少箇中小老闆還能挺過多長時間?

1、一個環保壓垮多少中小企業

簡單的一個環保嚴令就覆滅了企業的發展?沒有一個企業是因為簡單的環保問題就倒閉的,更多的是因為隨著環保帶來的各種問題的連鎖影響。

歷史包袱太重!2018年這些農化企業倒下了,2019再難也要拼!


首先是一批漲價潮,各種成本的上漲。中小企業本身對原材料的需求少,資金有限,對價格上漲的風險應對能力很弱。原材料上漲之後,產品價格必定會隨之上漲。

價格上漲帶來的價格混亂,價格體系混亂。對中小企業來說,價格的混亂,市場的混亂是最致命的。損失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市場良好的發展與市場信譽度,很可能多年積累下的經銷商一次就損失大半。

市場混亂後帶來的是資金流無法跟上。中小企業要改善環保問題,解決環保問題,需要的也是更多資金的投入,惡性循環之下,大多數企業最終的結果只有破產!

環保一刀切帶來的不是單方面問題,而是中小企業所有問題最終集合爆發的點,最終造成所有結果的導火索。

2、資金斷裂成為大多數企業破產的最直接因素

有多少企業存在資金問題?有多少企業在使用銀行貸款?有多少企業身上的負債遠高於企業本身價值?……

歷史包袱太重!2018年這些農化企業倒下了,2019再難也要拼!


在經濟快速增長,市場快速發展中,這些問題沒有爆發出來。而經濟發展放緩的這幾年,所有問題的爆發,就造成了現在中小企業面臨的現狀。

資金迴流變慢,銷量下滑,利潤變薄,企業盈利能力下降,最終的結果,就是企業不斷倒下。很多我們熟悉的品牌在最近兩年變得杳無音信,或者直接倒閉。

3、經驗主義害死一大批

現在大多數中小企業老闆,歲數集中在40歲以上,甚至已經60歲。很難對現在的消費者有一個很好的把握。

歷史包袱太重!2018年這些農化企業倒下了,2019再難也要拼!


同時,經歷了數十年的創業、發展,這些老闆更偏向於經驗主義,對自己成功經驗的總結,對行業成功經驗的總結,對大品牌經驗的總結。

從產品的開發到企業的管理都更偏向於經驗主義,而不顧及市場發展,不顧及員工的情緒。最終產品很難適應現在年輕人的消費,偏好,管理也很難留住年輕員工。

這是接觸的不少廠家之後發現的共性問題,每一個對各自的產品都有充足的信心,但是產品進入市場後,往往與想象之中差距很大,消費者並不買賬。

4、老思維害死一大片

市場上,產品過關,品質過關,差異化典型的產品有沒有?

有!!但是真正崛起的卻很少。這不是產品的問題,而是思維的問題,商業模式的問題。大多數的企業老闆都處於很迷茫的一種狀態,越來越多的信息,越來越多的選擇擺在他的面前,最終卻無法選擇。

歷史包袱太重!2018年這些農化企業倒下了,2019再難也要拼!


最後,

2019年,改變思維,迎接挑戰,加油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