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貼“標籤”害人害己

純原創文章,帶你從不同角度看世界,初來頭條,感謝大家關注。

本文字數:952 閱讀時間:3 分鐘

年輕人似乎總喜歡給自己貼標籤,將自己歸類在某一人群中獲得安全感。他們熱衷於網絡上各種自測,星座測試、抑鬱症測試、亞健康測試各類層出不窮的自測。根本其科學性有待驗證,但是很多人對測試結果“深信不疑”。

原來我是亞健康體質怪不得總感覺身體昏沉;難怪我最近心情不好,原來我有抑鬱症;星座說我最近運勢不佳,害的我最近工作老是出錯。他們給自己貼上各種標籤,來讓自己的很多荒誕的行為合理化。

現實中,很多抑鬱症來訪者讓諮詢師有種無力感,他們從心裡牴觸別人的幫助,不願意配合。他們認定自己就是“病人”並傾向相信抑鬱症很難治癒,我根本無法康復。這類人不僅在治療上存在很大難度,而且就算治癒,後期復發的概率也會很高。

亂貼“標籤”害人害己

他們一旦給自己貼上“病人”的標籤,會用“有病”來“合理化”自己的所有行為,也會驗證“我果然是病人”“我果然與其他人不一樣”“我果然很難治癒”,情緒又全面崩塌。

合理化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即表示,你可以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解釋,以緩解難以承受的壓力。當我們總想把事情合理化的時候,就會生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解釋讓人痛苦的事情。

抑鬱症與很多負面情緒相關聯,不受標籤影響的人出現負面情緒時,他們會積極調整。而不是第一時間用抑鬱症來合理化自己所有的負面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做了一個實驗。隨機把孩子分成兩組,完成三輪拼圖任務。第一輪很簡單,幾乎所有孩子都出色完成了。一組孩子得到了智商的誇獎“你拼圖很有天分,你很聰明”,另一組得到了努力的誇獎“你剛才非常努力,所以表現的很出色”。

第二輪讓孩子自己選擇難度,一種比上一輪難,一種比上一輪簡單,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難的,而被誇聰明的孩子,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

總被誇聰明的孩子,會害怕困難和挑戰,他們擔心挑戰失敗,暴露自己的不聰明。

第三輪,題目很難,孩子們都失敗了。但他們的反應完全不同。被誇努力的孩子嘗試各種方法解決難題,也能坦然面對失敗,覺得自己需要更加努力。而被誇聰明的孩子,做不出難題就很沮喪。

這就是標籤的“魔咒”,你信什麼,你的信念就能決定你的行為趨向,結果也會向著你的信念發展。

有時我真想對那些認為自己格外獨特的人說一句:你確實與其他人不一樣,人跟人都不一樣,但也沒有達到無法治癒的地步。那些容易被標籤影響的人是希望有個“抑鬱症”的標籤來解釋和理解他的很多行為,同時這類人去掉自身標籤的難度也比較大。他們也喜歡用這個標籤來區分正常與非正常,可能還會建立一個評判機制。

亂貼“標籤”害人害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