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價目表火了 “門當戶對”難道是“鐵律”嗎?

近日,一則關於“中國式相親價目表”的報道刷屏網絡, 其中“門當戶對是鐵律”“‘我們不找外地的’:外地人的徵婚簡歷都扔樹根下”“可以輕度殘疾,但屬羊的絕對不行!”“‘連房都沒有,也敢來相親?’”等報道標題相當引人關注。


相親價目表火了 “門當戶對”難道是“鐵律”嗎?




相親價目表火了 “門當戶對”難道是“鐵律”嗎?



而讓人印象更深刻的,是兩張圖表,一則是《中國式相親鄙視鏈》,另一是《中國式相親價目表》。

前者列出戶口鄙視鏈(以京籍京戶為最高),房產鄙視鏈(以中心城區和教育質量高的城區為最高),學歷鄙視鏈(男以海歸博士最高,女以本科最高)。後者列出相親男女雙方從頂配到高配到標配到低配到簡配到不考慮的詳細條件。

對於成規模的相親,中國人習慣上稱之為相親“市場”,既然是“市場”,有價目表很正常,關鍵是這個價目表怎麼樣。

◆ 在北京,“京籍京戶”“中心城區及教育高地房產”“男性海歸”“女性本科”,被認為是相親市場中最具競爭力的指標。

◆ 在北京天壇公園相親角,一個身高不足1米65、大專文憑的東北小夥執意要找一個北京姑娘,他特地在擇偶要求一欄註明,對方有輕度殘疾也可以。

◆ 26歲的北京姑娘彭順利京籍京戶、三環有房、985高校碩士。但她出生於1991年、屬羊,於是大爺大媽都惋惜地表示,“你什麼條件都好,要是不屬羊我肯定選你當兒媳婦了!”

◆ 一位蘇北姑娘,在上海top1的高校談了上海男朋友,兩個學霸本碩一路走來感情甚篤。待到談婚論嫁,男朋友家裡大驚失色:媳婦老家竟然都“過了長江”,怎麼能娶進家門?

◆ 一個北大畢業的男生看中了一個女孩,照片、條件都很滿意,但看到女孩是華東師大畢業的,他覺得學校不好,決定不見。

……

在中國,婚姻從來就不是個人的私事,而是一個家庭甚至整個家族的大事,結婚於家庭而言也叫聯姻。

聯姻的標準,在很長時間段裡,就是門當戶對,雖然古今中外不乏反例,但不影響其歷史主潮地位。

近些年,房產在社會財富中異軍突起,形成無可比擬的絕對優勢。早年通過福利分房、自建住房取得房產的長輩,再一次站在了家庭財富和權威的頂端。相親市場價目表的標準選擇權、定價權自然再次回到長輩手裡。

在一排徵婚資料中,一位姑娘表示,自己在西城二環有獨立的學區房,這樣的住房條件在相親角備受青睞。

有網友調侃,現在一線城市隨便的兩家聯姻,都堪比千萬級資產的企業併購整合。新時代裡房產財富的突如其來,更增加了失去的風險焦慮,作為資產所有者或者“守夜人”的家長,在相親市場上,以自己已有的經驗和熟悉的方式控制住,嚴防一切可能出現的風險。

相親大爺大媽們之所以極力強調房產上的門當戶對,說白了就是要確保自己保有的資產在結婚或離婚後,至少不吃虧。

而要求戶籍上的門當戶對,更多的是長期的戶籍體系下,個人記憶的傷痕式思維作祟。但一線城市戶籍制度改革的相對保守,並不能改變戶籍制度改革的大勢。戶籍鄙視鏈,終究只是一出屬於舊思維的荒誕劇。

當公園裡的大媽們將門當戶對的焦點過度集中於房子和戶口的時候,他們其實漠視的正是歷史長河中門當戶對最重要的內涵:

門風清正、家教優良、忠厚孝悌、詩禮傳家,當然,還有兩方家長的志同道合。

在過度關注自身一代利益的時候,他們其實也就忘了婚姻中最看重的,本應是下一代夫妻二人情投意合、同甘共苦、努力奮鬥、琴瑟和鳴。

在這樣的價目表主導下,羅密歐和朱麗葉、才子佳人狀元郎的故事也越來越失去空間,社會心態漸趨保守,核心價值觀建設也將受到巨大阻力。

門當戶對固然是歷史經驗,但並不說明其本身具有合理性。正是在過去許多的反例中,我們看到了婚姻最珍貴的東西,那就是超越等級、超越境遇的愛和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