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大屏還不夠?不如把車門也換成 3D 觸控屏吧

近日,芬蘭知名科技公司 Canatu 指出,他們已經研發出一種納米碳材料,它能讓車門、車內皮革製品等表面換成 3D 觸控屏,而且預計未來三到四年內將投入量產。觸控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尤其是在智能手機上的應用,使得人們更加方便的使用電子產品。

而 3D 觸控技術的加入可以針對手指對屏幕壓力的不同而做不同的交互行為,像蘋果的 3DTouch 就給我們帶來了更高級的使用體驗。而在今年 CES 展上,拉斯維加斯 Continental AG 電子發佈的 3D 觸控屏就在 " 汽車音響 / 視頻 " 類別中榮獲 "CES 2018 最佳創新獎 ",說明 CES 為代表的技術展正在極力推進這類產品的發展。


車內大屏還不夠?不如把車門也換成 3D 觸控屏吧


本次 Canatu 更進一步,創新性地將屏幕挪到了車門內板上,豐富了內飾的交互體驗。可能你會說這是幾年以後的事情了,真實表現怎麼樣還不得而知。但事實上 Canatu 已經發布了類似產品,比如他們曾與汽車零部件廠商佛吉亞合作幫戴姆勒研發了一款概念車門,該車門配備了整合透明、加熱成形的觸控傳感顯示屏,可以操控車窗和座椅。


車內大屏還不夠?不如把車門也換成 3D 觸控屏吧


雖然 3D 觸控屏要幾年後才能投產,但大家有沒有發現近些年汽車內飾正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3D 觸控屏所代表的材料技術升級是重要的發展方向,但變革還不僅限於此。

比如從特斯拉引入 17 寸中控屏開始,中控屏的迭代被啟動了快進鍵,就如手機屏幕逐漸佈滿整張界面一樣,中控上密密麻麻的物理按鍵很快被一整張巨大的觸摸屏取代。中控作為內飾最重要的一部分,也順帶將其推入了全新的極簡時代。

1

內飾革命的外因和內因

1885 年,卡爾 · 奔馳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以汽油為動力的三輪汽車奔馳一號,在當時汽車就是馬車的延伸,並沒有特別設計可言。事實上直到福特 T 型車時代,汽車造型設計都不太出彩,直到通用色彩部大放異彩後,汽車造型設計迎來了大爆發時期,像美系車所代表的火箭式車尾設計、美式肌肉車設計就在汽車設計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車內大屏還不夠?不如把車門也換成 3D 觸控屏吧


但近些年汽車造型設計發展已然放緩,大家都朝著 " 兇臉 " 設計出發,清一色的大嘴和攻擊性前臉,並沒有太多新意。也難怪有專家說造型設計語言的金子早就被挖得差不多了,後人不過是一直在複製粘貼罷了。但汽車設計要發展,需要不斷提出新點吸引消費者,所以內飾設計開始爆發就有其外因推動了。

有了外因,那內因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新四化,也就是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智能化。

雖然外飾造型設計也能彰顯這些特質,比如奧迪的幾何多光束 LED 車燈就極富特色;又或者威馬 EX5 的交互式車窗、小鵬 G3 車頂的 360° 攝像機也能讓人眼前一亮。但因為要考慮安全性和空氣動力學等問題,表現力和發揮空間有限,能做到其中一個方面就很不錯了。


車內大屏還不夠?不如把車門也換成 3D 觸控屏吧


但來到車內後,設計師馬上被鬆綁,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智能化通通有發揮空間。如果想要體現電動化,我們加電機、電池,雖然看不到他們的存在,但變化已經在悄然發生,比如換擋器的作用越來越小,駕駛模式越來越豐富,雖然一開始使用起來會不習慣,但開起來確實變得更簡單、更有樂趣了。

又或者想要體現網聯化,共享化,智能化,我們可以豐富車載多媒體系統的能力,以前汽車就是獨立木訥的移動機器,但現在完全不一樣了,比如上汽大通 D90 所搭載斑馬智能互聯繫統通過語音控制可以實現對天窗、空調、外後視鏡、雨刮、天氣、音樂、車窗、導航以及收音機的控制;又或者首汽約車推出的 CI 車載智能硬件系統就具備 DADSS 酒精檢測、一鍵報警、終端報警、高精度定位、語音播報、電子圍欄、報警數據、監管大屏。


車內大屏還不夠?不如把車門也換成 3D 觸控屏吧


我們拿 DADSS 酒精檢測來說,對網約車主來說就非常重要。這套設備不用駕駛員刻意去吹氣,安裝在方向盤上方的呼吸式監測系統,會自動監測客艙內的空氣樣本,來判斷其中酒精含量,檢測的範圍基本上覆蓋整個駕駛區域。當血液濃度超過合法濃度(0.08%),系統讓汽車啟動鍵功能喪失。

2

汽車內飾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

雖然內飾發展還在革命中,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模樣還不能下定論,但潮流發展趨勢卻是有跡可尋。總結來看,汽車內飾正在從三個方面發生變革。

1. 功能模塊化

受極簡主義影響,我們希望汽車上的功能越簡化越好,而具體體現方式就是功能模塊化。藉助於芯片、電子元器件等成本下降,整車企業都在以車載以太網和域控制器為核心器件對汽車電子架構進行模塊化升級。


車內大屏還不夠?不如把車門也換成 3D 觸控屏吧


像車載顯示屏變得越來越大、集成功能越來越多就是功能模塊化的具體體現。Canatu 憑藉著材料技術的升級將車門變為 3D 觸控屏,其實目的也是取代物理按鍵,並通過觸感上的提升強化乘員的使用體驗。

2. 交流多元化

交流多元化的核心技術在於智能網聯技術。比如已經實現量產的 AR-HUD、駕駛員檢測系統等,都從不同角度提升了我們與汽車的交流。

而在未來,交流的豐富性還會更多,比如日產 IDS 概念車,它的方向盤就十分獨特,隨時可以根據需求收起和展開,當汽車處於無人駕駛模式時方向盤會收起,原方向盤處變為一個可溝通交流的機器人,在手動駕駛時又能切換成酷炫的握柄式方向盤。


車內大屏還不夠?不如把車門也換成 3D 觸控屏吧


3. 情感設計

隨著二戰後經濟的復甦,深受波普文化影響、追求時尚潮流、叛逆的年輕一代逐漸厭倦了現代主義設計缺乏個性和人情味,強調 " 形式追隨功能 " 的風格。至於說設計中的情感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各個設計元素組合在一起後,能夠詮釋出特定的感受,比如舒適的、運動的、協調的、時尚的、親切的,這些感受就是我們所說的設計中的情感。


車內大屏還不夠?不如把車門也換成 3D 觸控屏吧


這就好比我們父輩小時候有衣服穿就很不錯了,但我們現在不僅要有得穿,還要穿得有個性。比如奔馳的內飾氛圍燈就很絕,64 色 / 3 區 LED 環境照明,不僅可以營造出舒適的氛圍,還可以根據心情改變,甚至可以創造一個 Edge-lighting 在三個層面發光。


車內大屏還不夠?不如把車門也換成 3D 觸控屏吧


在近幾年在汽車照明界,又悄然間出現了一個新貴族—— 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其發光柔和、低藍光的光線特性,加上圖案化的照明技術,非常適用於營造汽車內部氛圍。先奔馳寶馬就很青睞這項技術,紛紛將它使用到車燈上,未來肯定也會逐步發展到內飾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