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稱帝是無奈之舉?學者:不稱帝死得更慘

亂世風雲,亂世魂。

1912年,在袁世凱的逼宮下,年幼的溥儀被迫退位,標誌著統治中國200多年的清王朝的滅亡。

袁世凱還正統於華夏,一時間成為創造民國之最大功臣,孫文兌現了之前的承諾,將大總統位置讓位於袁世凱,妄圖通過議會對袁世凱的總統權力加以控制。

可惜,孫先生的政治手腕畢竟不如在官場混跡一輩子的袁世凱,伴隨著袁世凱的一系列強硬對策,妄圖通過府院去控制袁世凱的計劃全面失敗。

袁世凱稱帝是無奈之舉?學者:不稱帝死得更慘


新民國的權力集中於袁世凱的手中,袁世凱可謂風光無限。

如果照這個發展,袁世凱在歷史上的地位不會像現在這麼臭,什麼“袁大頭”、“竊國大盜”更是不會出現了。

很多人說袁世凱敗就敗在他稱帝這件事上,他逆著時代潮流而行,失敗是必然中的必然。作為一個在官場沉浮一輩子的老人,袁世凱難道會不知道嗎?還是他真的有一顆做皇帝的心呢。

袁世凱稱帝是無奈之舉?學者:不稱帝死得更慘


在清朝滅亡以後,整個北洋軍立刻開始了各自為政的狀態,以前的主子沒有了。雖然跟袁世凱有著上下級的關係。但是這關係也僅限於上下級,和跟清廷主子的奴僕關係完全不一樣。

這些軍閥大多受過袁世凱提攜,所以在清朝滅亡後的一段時間,他們還是對袁世凱言聽計從的。

但是時間一長,袁世凱對於這些軍閥的控制能力大大降低,軍閥們各自為政武裝自己。袁世凱當時所能控制的地區也僅限於直隸地區。許多時候這些原來的老部下都是聽調不聽宣,如果放任這種情況的發展,中國將面臨完全的分裂。

袁世凱稱帝是無奈之舉?學者:不稱帝死得更慘


這種後果是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曾想到的,也是這兩位晚晴忠臣有能力反清而未反的原因。畢竟,反清容易,但是獲得合法的統治權力真是難上加難。

但是,辛亥革命的槍聲已經打響,革命已經不可避免。所以,個人認為袁世凱推翻清廷也是無奈之舉。

他絕對不會容忍別人對於整個中國控制權的爭奪。推翻清廷後,自然能夠使他推向權力的巔峰。但是中國完全不成熟的民主制度,註定這種方式無法成功。

袁世凱稱帝是無奈之舉?學者:不稱帝死得更慘


所以,袁世凱妄想通過重新復辟封建制度來達到對於這個國家的法理上的統治地位。

可惜,這時的軍閥們已經做大,不再聽他的擺佈,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更是不能同意。

在全國資產階級的反抗聲中,袁世凱短暫的復辟鬧劇在罵聲中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