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运重工: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中远海运重工: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2018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和改革发展的困难考验,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四个一”理念,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该公司紧盯市场抓订单,企业经营工作取得新突破;“学川崎”精益管理,重点项目交付取得良好业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智能制造保持行业领先;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企业重组整合稳步推进……

经营工作成果突出

行业影响力再扩大

经营工作是企业所有工作的龙头,是中远海运重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安身立命之本。2018年,该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紧抓在手热点项目,夯实内部管理,全力完成年度任务,营销业绩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实现全年预定目标。

2018年,中远海运重工加大了客户拜访力度,跟踪客户新船需求,强化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加强内部协同,积极服务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内部修理建造业务。在2017年承接2+1艘纸浆船订单的基础上,2018年再签订5+4艘同型纸浆船建造合同,造船订单朝系列化方向发展。海工方面,向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建造、改装和模块建造等高端领域倾斜,把握油价反弹机会,争取低风险高效益订单,与国际一流油公司、世界一流总包商的合作进入新阶段,进一步提升了在高端海工装备建造领域的影响力。修理改装方面,在增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单船产值和利润,在脱硫装置加装以及大型修理改装领域收获较多,截至目前,已经承接的脱硫装置安装订单超过400艘次;继续保持FPSO改装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内首次承接了薄膜型液化天然气(LNG)船货舱修理项目,进一步夯实了高端修理领域的竞争优势。配套业务方面,以脱硝、脱硫、豪华邮轮内装等新业务为主,着力推动配套企业产品升级和技术储备。该公司所属南通远洋船舶配套有限公司脱硫装置项目顺利开工生产,2018年10月开始生产德国扎克第一台洗涤塔,进军高端客滚船内装领域。

重点项目成功交付

成本管控成效显著

2018年,中远海运重工基于项目进展实绩和设计信息,以均衡生产为原则,科学计划并严格按线表推进项目实施,项目交付率实现稳步提升,取得较好效果,全年交付船舶和海工制造项目51艘(座)。该公司所属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成功交付中国首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0000TEU集装箱船;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成功交付首制20000TEU集装箱船;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成功交付首艘超大型油船(VLCC),13500TEU集装箱船实现完工待交付,制造水平迈上新台阶;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交付5艘3600TEU冰级集装箱船,首制船被评为“丹麦年度船舶之星”;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为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62000吨纸浆船建造质量和进度超出船东预期,提升了建造实力。

通过提升设计能力,强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综合采购成本,以及保交付、去产能、降杠杆等措施,中远海运重工持续压控综合成本,2018年前三季度实际成本较年度预算降低3.91亿元。以“生产全过程贯穿成本管控”为指导思想,刚性约束企业直接成本支出,建立修船单船项目毛利核算及考核机制,控制项目直接成本费用支出,提升单船、单项目边际贡献。坚持“无预算不支出”原则,对固定费用实行刚性预算管理。强化库存物资管理,压减两年以上库存积压物资1.75亿元。对产能压缩后各企业出现的闲置设备进行有效的成本管控,统筹分类后在系统内调剂利用,避免了重复性投资,节省了费用。

学川崎促管理提升

取得阶段性成果

“学川崎”是中远海运重工赢得未来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2018年,该公司深入开展“学川崎、促提升”,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效。

该公司通过组织编制三年滚动线表、开展项目前期策划与研讨,促进了企业中长期规划能力提升,以及接单评审、建造策划精细程度的提高,相关企业线表船位布置科学性、生产负荷均衡性和节点设置合理性不断增强。通过开展“质量交流+”活动,推广南通中远海运川崎焊接、精度等方面的管理经验,统筹推进各企业改善生产质量管理,稳步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工艺水平。

该公司还协调落实CKY三方技术协议,试点管理改善效果显著。扬州中远海运重工以“三方技术支援协议”签订为新起点,正式聘请日本川崎专家和南通中远海运川崎指导员驻厂指导,导入和实施川崎作业基准,挑选生产骨干拜师学艺,派员到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进行主题研修,全方位提升生产效率和计划节点实现率。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在布局优化、设计能力和建造生产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和成效,综合制造能力明显提升,进一步坚定了“学川崎”的必胜信心。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在项目前期策划、进度计划以及工艺工法等方面狠下功夫,使纸浆船工时下降明显;舟山中远海运重工积极进行建造完工总结,使项目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建造进度和可控性逐步增强;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有限公司优化管线生产流程,实施分道分线改善,使生产效率提升15%;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狠抓建造项目计划管理,使系列集装箱船建造完整性持续提升;南通中远重工有限公司强化前期研讨和计划与执行管理,使各类产品按时交付率达到100%。南京国际船舶设备配件有限公司解决F20进气阀氮化后阀面跳动差的问题,使一次合格率大幅提升。

改革重组深入推进

去产能成效明显

2018年,中远海运重工在深化改革重组上取得新突破。上海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与长兴船厂重组整合取得重要进展,整体效益实现较大提升,为长期保持赢利打下基础,企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上海地区停止了三林厂区、东沟厂区的修船业务,涉及480余人的分流安置工作进展顺利。中远工业服务有限公司、南通中远船务自动化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取得明显成效,业务持续发展。上海市一电机有限公司、上海万度力机械工程有限公司重组整合顺利完成,当年实现扭亏为盈。南通迪施有限公司和大连迪施有限公司整合进展良好。注销万度力公司和南京航修配件厂,法人实体压减任务顺利完成。推进去产能工作,造船产能累计压减407万载重吨,海工产能压减12个,完成目标任务。

中远海运重工继续推进企业整合,旗下中远工服、南通中远自动化等8家配套企业整合成4家,期间经营生产实现平稳有序过渡。2018年完成整合的4家企业和2017年实施重组整合、管理整合的2家企业中,有多家企业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同时,该公司扎实推进所属5家僵尸特困企业治理工作,实现年度阶段性治理目标。经过努力,4家特困企业实现了阶段性治理目标,完成了国务院国资委和中远海运集团下达的硬任务。荻港船厂克服重重困难,“三供一业”完成向地方政府移交,摆脱多年困扰,得到了国资委和中远海运集团的肯定。

智能制造行业领先

核心竞争力再提升

智能制造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2018年,中远海运重工积极响应中远海运集团“双智建设”号召,有序推动智能制造与技术研发,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框架,并分类、分层、分步骤持续推进。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专项,保持行业领先和示范地位。大连中远海运川崎的船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入选工信部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这是继南通中远海运川崎之后全国第二家入围的造船企业。广东中远海运重工、南京国际船配成为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中远海运重工还完成设计研究院组建方案,进一步深化与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的战略合作,不断增强技术研发实力。作为中国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了上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并与相关方签订了系列合作协议,联合开展海洋工程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在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南通中远海运川崎的“一种大型船舶的半串联建造方法”荣获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专利奖金奖,相关重点项目获得工信部立项,多个科研成果获中国航海学会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技术奖一等奖。该公司全年申请并受理专利61项,获得专利授权55项,拥有有效专利共计591项,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43项。

2018年,中远海运重工在困难和考验中坚定前行,拼搏创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18年的艰苦努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2019年,该公司将坚定信心,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念,以“不信东风唤不回,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克服重重困难,驶向成功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