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遠海運重工: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中远海运重工: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2018年,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和改革發展的困難考驗,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全體幹部職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踐行“四個一”理念,團結拼搏、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推動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該公司緊盯市場抓訂單,企業經營工作取得新突破;“學川崎”精益管理,重點項目交付取得良好業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智能製造保持行業領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企業重組整合穩步推進……

經營工作成果突出

行業影響力再擴大

經營工作是企業所有工作的龍頭,是中遠海運重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安身立命之本。2018年,該公司積極應對市場變化,緊抓在手熱點項目,夯實內部管理,全力完成年度任務,營銷業績同比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實現全年預定目標。

2018年,中遠海運重工加大了客戶拜訪力度,跟蹤客戶新船需求,強化服務意識,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加強內部協同,積極服務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內部修理建造業務。在2017年承接2+1艘紙漿船訂單的基礎上,2018年再簽訂5+4艘同型紙漿船建造合同,造船訂單朝系列化方向發展。海工方面,向浮式生產儲油船(FPSO)建造、改裝和模塊建造等高端領域傾斜,把握油價反彈機會,爭取低風險高效益訂單,與國際一流油公司、世界一流總包商的合作進入新階段,進一步提升了在高端海工裝備建造領域的影響力。修理改裝方面,在增量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單船產值和利潤,在脫硫裝置加裝以及大型修理改裝領域收穫較多,截至目前,已經承接的脫硫裝置安裝訂單超過400艘次;繼續保持FPSO改裝國內領先地位,並在國內首次承接了薄膜型液化天然氣(LNG)船貨艙修理項目,進一步夯實了高端修理領域的競爭優勢。配套業務方面,以脫硝、脫硫、豪華郵輪內裝等新業務為主,著力推動配套企業產品升級和技術儲備。該公司所屬南通遠洋船舶配套有限公司脫硫裝置項目順利開工生產,2018年10月開始生產德國扎克第一臺洗滌塔,進軍高端客滾船內裝領域。

重點項目成功交付

成本管控成效顯著

2018年,中遠海運重工基於項目進展實績和設計信息,以均衡生產為原則,科學計劃並嚴格按線表推進項目實施,項目交付率實現穩步提升,取得較好效果,全年交付船舶和海工製造項目51艘(座)。該公司所屬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成功交付中國首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20000TEU集裝箱船;大連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成功交付首制20000TEU集裝箱船;揚州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成功交付首艘超大型油船(VLCC),13500TEU集裝箱船實現完工待交付,製造水平邁上新臺階;舟山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交付5艘3600TEU冰級集裝箱船,首制船被評為“丹麥年度船舶之星”;大連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為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62000噸紙漿船建造質量和進度超出船東預期,提升了建造實力。

通過提升設計能力,強化供應鏈管理降低綜合採購成本,以及保交付、去產能、降槓桿等措施,中遠海運重工持續壓控綜合成本,2018年前三季度實際成本較年度預算降低3.91億元。以“生產全過程貫穿成本管控”為指導思想,剛性約束企業直接成本支出,建立修船單船項目毛利核算及考核機制,控制項目直接成本費用支出,提升單船、單項目邊際貢獻。堅持“無預算不支出”原則,對固定費用實行剛性預算管理。強化庫存物資管理,壓減兩年以上庫存積壓物資1.75億元。對產能壓縮後各企業出現的閒置設備進行有效的成本管控,統籌分類後在系統內調劑利用,避免了重複性投資,節省了費用。

學川崎促管理提升

取得階段性成果

“學川崎”是中遠海運重工贏得未來必須長期堅持的工作。2018年,該公司深入開展“學川崎、促提升”,取得階段性進展和成效。

該公司通過組織編制三年滾動線表、開展項目前期策劃與研討,促進了企業中長期規劃能力提升,以及接單評審、建造策劃精細程度的提高,相關企業線表船位佈置科學性、生產負荷均衡性和節點設置合理性不斷增強。通過開展“質量交流+”活動,推廣南通中遠海運川崎焊接、精度等方面的管理經驗,統籌推進各企業改善生產質量管理,穩步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工藝水平。

該公司還協調落實CKY三方技術協議,試點管理改善效果顯著。揚州中遠海運重工以“三方技術支援協議”簽訂為新起點,正式聘請日本川崎專家和南通中遠海運川崎指導員駐廠指導,導入和實施川崎作業基準,挑選生產骨幹拜師學藝,派員到南通中遠海運川崎進行主題研修,全方位提升生產效率和計劃節點實現率。揚州中遠海運重工在佈局優化、設計能力和建造生產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和成效,綜合製造能力明顯提升,進一步堅定了“學川崎”的必勝信心。

大連中遠海運重工在項目前期策劃、進度計劃以及工藝工法等方面狠下功夫,使紙漿船工時下降明顯;舟山中遠海運重工積極進行建造完工總結,使項目管理水平持續提高,建造進度和可控性逐步增強;啟東中遠海運海工有限公司優化管線生產流程,實施分道分線改善,使生產效率提升15%;廣東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狠抓建造項目計劃管理,使系列集裝箱船建造完整性持續提升;南通中遠重工有限公司強化前期研討和計劃與執行管理,使各類產品按時交付率達到100%。南京國際船舶設備配件有限公司解決F20進氣閥氮化後閥面跳動差的問題,使一次合格率大幅提升。

改革重組深入推進

去產能成效明顯

2018年,中遠海運重工在深化改革重組上取得新突破。上海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與長興船廠重組整合取得重要進展,整體效益實現較大提升,為長期保持贏利打下基礎,企業發展步入新階段。上海地區停止了三林廠區、東溝廠區的修船業務,涉及480餘人的分流安置工作進展順利。中遠工業服務有限公司、南通中遠船務自動化有限公司重組整合取得明顯成效,業務持續發展。上海市一電機有限公司、上海萬度力機械工程有限公司重組整合順利完成,當年實現扭虧為盈。南通迪施有限公司和大連迪施有限公司整合進展良好。註銷萬度力公司和南京航修配件廠,法人實體壓減任務順利完成。推進去產能工作,造船產能累計壓減407萬載重噸,海工產能壓減12個,完成目標任務。

中遠海運重工繼續推進企業整合,旗下中遠工服、南通中遠自動化等8家配套企業整合成4家,期間經營生產實現平穩有序過渡。2018年完成整合的4家企業和2017年實施重組整合、管理整合的2家企業中,有多家企業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同時,該公司紮實推進所屬5家殭屍特困企業治理工作,實現年度階段性治理目標。經過努力,4家特困企業實現了階段性治理目標,完成了國務院國資委和中遠海運集團下達的硬任務。荻港船廠克服重重困難,“三供一業”完成向地方政府移交,擺脫多年困擾,得到了國資委和中遠海運集團的肯定。

智能製造行業領先

核心競爭力再提升

智能製造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2018年,中遠海運重工積極響應中遠海運集團“雙智建設”號召,有序推動智能製造與技術研發,制定智能製造發展框架,並分類、分層、分步驟持續推進。

南通中遠海運川崎深入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部智能製造專項,保持行業領先和示範地位。大連中遠海運川崎的船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入選工信部2018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這是繼南通中遠海運川崎之後全國第二家入圍的造船企業。廣東中遠海運重工、南京國際船配成為工信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

中遠海運重工還完成設計研究院組建方案,進一步深化與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的戰略合作,不斷增強技術研發實力。作為中國深遠海海洋工程裝備技術產業聯盟理事長單位,牽頭組建了上海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創新中心,並與相關方簽訂了系列合作協議,聯合開展海洋工程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推進技術成果轉化。在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方面,南通中遠海運川崎的“一種大型船舶的半串聯建造方法”榮獲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專利獎金獎,相關重點項目獲得工信部立項,多個科研成果獲中國航海學會和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科技技術獎一等獎。該公司全年申請並受理專利61項,獲得專利授權55項,擁有有效專利共計591項,擁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43項。

2018年,中遠海運重工在困難和考驗中堅定前行,拼搏創效,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2018年的艱苦努力為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2019年,該公司將堅定信心,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念,以“不信東風喚不回,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邁氣概,團結一心,奮力拼搏,克服重重困難,駛向成功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