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

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

2013年統計,我國有留守兒童6103萬,接近英國全國人口,大約每五個兒童中就有一個留守兒童,他們大多數都是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大的也有一部分寄住在學校。

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充分發揮家庭教育職能,不僅關係到子女成長、家庭興衰,而且影響著民族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因此,整個社會必須攜起手來共同關愛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

e

(一)發揮家庭教育功能,增強家長監護職責。

1.留守兒童父母要提高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認識。

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應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素質,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式。父母外出後應儘量參加諸如“家長學校”等培訓活動,聽聽專家們的教育經驗和指導。要教育好孩子,父母或監護人首先要通過自我教育不斷地完善自己,多學點家庭教育理論知識,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特徵,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規律。父母要有高度的家庭教育責任感,關心子女身心的健康發展,培養子女良好的習慣、獨立自強的精神、遵紀守法的觀念。

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

2.留守兒童父母應儘量與孩子加強親子互動,做到缺位不缺職。

留守兒童的父母要用一顆溫暖誠摯的心去和孩子溝通,加強親子情感的交流融合。父母應努力協調好外出務工和照顧孩子兩者之間的關係,如果條件允許,最好能把孩子接到自己打工的地方一起生活。這樣既可以和孩子增進感情,又可以讓孩子見見世面,同時讓孩子瞭解父母的辛苦,以激勵他們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父母儘量通過各種方式與孩子做心靈保健互動,多鼓勵孩子寫信,多聽聽孩子的傾訴,真正做到缺位不缺職。

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

3.留守兒童父母應改進家教方法,調整家教內容。

父母或監護人應端正教育思想,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念,深信“沒有教育不了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爭取用較為民主和諧的教子方式教育孩子,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加強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視孩子的全面素質的培養。在家庭教育的內容方面,美國家庭教育專家史蒂文先生對此說得非常透徹:“家教最基本的內容不是教孩子掌握多少知識,而是教會孩子怎樣與他人建立聯繫,怎樣面對困難,怎樣處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難題。”父母和監護人應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同時還應與時俱進,對新事物有一定的瞭解,以便及時調整教育內容。

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發揮主渠道教育管理作用。

學校應多開設一些培養孩子素質能力的活動,鼓勵孩子們互相幫助,利用同伴友誼、師生情誼彌補家庭缺失的親情,增加留守兒童與父母聯繫的機會。建議進一步加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兒童的寄宿制學校建設,在鄉鎮中心區域或者人口密集區建立寄宿制小學。近年來,重慶已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作為統籌城鄉教育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2010年新建農村寄宿制學校480所,加上此前已建成的1600所,重慶提前兩年高質量解決了101萬農村留守兒童的讀書問題。同時,要改善寄宿學校的設施,切實解決學生宿舍、食堂、廁所等設施不足的問題,改善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環境。學校可以安裝“親情電話”,為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溝通和交流創造條件;有條件的學校還可開辦心理輔導室,注重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及時發現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