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減值引發業績暴雷 這份避雷名單收好……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發佈業績預虧公告,從背後原因來看, 大幅計提商譽成為業績虧損的一大原因。是風險還是機構?分析人士指出,商譽問題成為短期關注焦點,但背後本質是管理問題,此次商譽引發的業績暴雷之後,市場最終將“重表面”走向“重經營實質”,創造新機會。

上市公司“加速爆雷”

1月29日晚間,上市公司業績開始“加速爆雷”。據Wind統計,共有264家上市公司發佈了年度業績預告,其中,有60家發佈預虧公告,從虧損額度來看,48家最低虧損超過1億元,16家最低虧損超過10億元。

昨日夜間公告預計虧損額度最大的為華錄百納,公司預計2018年年報虧損33.29億元至33.34億元,上年同期盈利1.1億元。

公司表示,2018年度業績預虧主要系部分綜藝欄目因招商不達預期,出現較大虧損;內容營銷收入大幅下滑,同時部分影視項目未到收入確認時點致相關營收減少;對資產組進行處置,相應衝減分攤至相關資產組的商譽,形成投資損失;部分客戶經營狀況出現較大變化及公司裁撤部分經營不善業務線,公司擬計提商譽減值準備3.5億元左右。

商誉减值引发业绩暴雷 这份避雷名单收好……

對“暴雷”公司進行梳理發現,昨日晚間爆的“雷”主要分三類:業績預期大幅下修、業績大幅預減、業績大幅預虧。

商誉减值引发业绩暴雷 这份避雷名单收好……

業績暴雷股大跌

面對上市公司紛紛大幅計提商譽,股價也隨之下行。恐慌之下,投資者紛紛出逃。今日開盤期間,多隻昨日業績暴雷的上市公司股價跌停,前期暴雷的公司股價繼續跌停。

商誉减值引发业绩暴雷 这份避雷名单收好……

截至發稿,昨日晚間暴雷的德豪潤達、奧馬電器、銀河電子等逾10股仍然封跌停。不過,隨著滬指盤中企穩反彈,市場恐慌情緒得以緩解,昨日晚間暴雷的人福醫藥盤中翻紅,並漲超3%。

早盤封跌停的西寧特鋼、神州長城、斯太爾等紛紛打開跌停板。而此前暴雷的奧維通信、永安林業、盾安環境等仍封跌停。

風險還是機遇?

上市公司爆雷多數與商譽減值有關,那麼商譽減值爆發之後,是風險還是機遇?不少機構認為,這或將有利於投資者認識到併購的風險,市場有望走向“重經營”階段。

併購重組向來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多數細分領域龍頭的體量並不足以使他們上市,通過併購重組,一方面可以強強聯合提升產業集中度發揮協同效應,另一方面也有助於發揮上市公司平臺優勢,提升上市公司創新實力。

但市場擔憂收購公司業績不達預期商譽減值,無論是收購公司業績不達預期還是無法產生協同效應,背後的核心都在於上市公司管理能力不強和判斷能力一般無法選擇合適外延標的。

申萬宏源劉洋, 劉暢等認為,接近年報,商譽等風險資產放在 2018 還是 2019,成為議題。建議大家不必因為商譽全盤否定。歐美領軍依然很多商譽卻經常發展無憂,背後本質是管理問題,不是商譽數字問題

劉洋, 劉暢等指出,海外巨頭同樣擁有高企的商譽,藉助外部環境降速,2019 年開始上市公司管理重建才是核心。“商譽”啟發投資者注意到經營實質,即管理問題。市場最終都會從"重表面“走向“重經營實質",創造新機會。對商譽的一律否定,也會變為研究管理、協同、企業文化、價值觀。這些定性但本質的研究,往往能躲避"精準的數字”產生的投資錯誤,例如對商譽的一概否定。

投資者如何“避雷”

長期來看,商譽減持導致業績暴雷,有利於市場轉向“重經營階段”,但短期引起的市場恐慌情緒仍然值得關注,對於投資者如何“避雷”這一問題,私募機構給出了以下建議:

建議1:合理併購價格是避雷的關鍵

弄玉投資總經理何上溯指出,投資人要避免商譽減值的“雷”,還是要從上市公司併購的“源頭”開始檢驗:看看併購報告書的詳細內容、資產標的的盈利能力如何、行業發展前景和行業中競爭優勢如何,這和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方式是一樣的。

在考察併購案例時,應當重視併購價格,合理的併購價格是“避雷”的關鍵。如果上市公司能夠以合理的價格併購一些盈利能力強的資產,那說不定多年以後這類資產不會變“雷”,也不存在商譽減值問題,而是一項“隱蔽資產”。

建議2:少買有大量商譽資產上市公司

上海千波資產束其全表示,規避商譽減值這種“雷”,最好的辦法還是少購買具有大量商譽資產的上市公司,尤其是最近大幅度併購、賬面上記載著巨量商譽的公司。上市公司購買資產不能只看評估價值,還要從長遠評估這塊資產在若干年後的預期價值,否則很容易出現高價購買資產“後遺症”,業績承諾期一過就“變臉”,投資者必然面臨巨大的投資風險。

商誉减值引发业绩暴雷 这份避雷名单收好……

數據來源:Wind,上述數據截至2018年三季度

在2015年前後,有很多公司在被收購過程中,其價值被高估至淨資產的十倍甚至百倍之多。這些被高估出的部分被會計以商譽的形式沉澱在總資產中,從而造成了上市公司淨資產大大虛高。如此一來,一旦被收購企業業績不達標甚至發生鉅額的虧損(尤其是被收購企業往往在業績最輝煌的階段被收購),上市公司就不得不對併購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計甚至計提歸零,從而造成上市公司業績的巨幅波動甚至大幅度虧損,給上市公司股價造成重大影響,嚴重影響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建議3:警惕有大量收購行為公司

萬霽資產董事長牛春寶表示,因為2018年市場環境不好,估計很多公司會就商譽做大手筆計提。規避這種“地雷”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碰有大量收購行為的公司。因為90%左右的收購,尤其是跨行業收購,都是不成功的。

也有不願具名的私募人士透露,目前股市處於低位,上市公司會有主動或被動做低2018年業績的預期,為的是2019年“輕裝上陣”,有個好的業績預期,這就是業內認為的“業績洗澡”。上市公司業績“洗澡”主要涉及固定資產、長期投資、應收賬款、存貨等方面,這些都是上市公司可以計提減值、進行業績調整的“點”。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