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是什麼?《孫子兵法》:在輿論與女權壓力下,俞老師道歉了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讀《孫子兵法-兵勢篇》。

前面,我們分別講過了形勢與態勢,這篇重點講講氣勢。

氣勢是什麼?《孫子兵法》:在輿論與女權壓力下,俞老師道歉了

氣勢是什麼?在《孫子兵法》裡面,氣勢就是軍隊的士氣與威勢。這玩意,對軍隊很重要,是戰場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善於帶兵打仗的將軍,都是激發士兵氣勢的行家裡手。大家比較熟悉的《曹劌論戰》講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講得就是在戰場上,將士們的氣勢很重要,士氣高漲容易打勝仗,士氣低落容易吃敗仗。

氣勢是什麼?《孫子兵法》:在輿論與女權壓力下,俞老師道歉了

辣麼,氣勢這玩意,怎麼激發出來的?按照我們優良的傳統習慣,先來讀一段原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攻擊敵人,猶如用石頭砸雞蛋,關鍵在於以實擊虛。兵聖很會寫文案,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石頭砸雞蛋,非常有畫面感,大家就能感受到,什麼是氣勢。

氣勢是什麼?《孫子兵法》:在輿論與女權壓力下,俞老師道歉了

在後面,兵聖談完奇正用兵的變化之後,對氣勢做了更具體的表述。我們再來欣賞原文: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奔騰的激流,能沖走石頭,這是湍急的水勢所致;鷙鳥疾飛,能搏殺獵物,這是急迫的節奏所致。態勢產生氣勢,有利的態勢,產生高漲的氣勢;相反,不利的態勢,往往會導致將士氣勢低落。要想軍隊氣勢高漲,士氣旺盛,統帥將領就要想辦法制造有利的態勢,也就是要善於造勢,讓兄弟們看到勝利的希望。

氣勢是什麼?《孫子兵法》:在輿論與女權壓力下,俞老師道歉了

氣勢有什麼作用呢?為什麼善於帶兵打仗的統帥將領,都是激發氣勢的高手呢?繼續看原文: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彍弩,節如發機。因此,善於作戰的人,其發兵態勢務求險峻,其攻擊的節奏定然急迫。氣勢險峻如張弓射箭,節奏迅疾如弩機發射。兵聖又在打比方,把很抽象的氣勢,比喻成拉弓射箭,說得非常生動形象貼切。

氣勢是什麼?《孫子兵法》:在輿論與女權壓力下,俞老師道歉了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名將打仗都是“其勢險、其節短”,攻擊敵人時如雷電閃爍,敵人還沒有反應過來就稀裡糊塗戰敗了。譬如西漢名將霍去病,他就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大穿插作戰。經常率領精銳鐵騎長途奔襲,進入敵人腹地,出其不意地快速打擊匈奴。霍將軍最著名的案例:元朔六年(前123年),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率領800輕騎兵,深入匈奴後方,斬獲敵人2000多人,斬殺俘虜了多位匈奴單于的高官宗親。霍去病,把《孫子兵法》的“氣勢”,運用得爐火純青。秦朝的項羽,唐朝的李靖,明朝的常遇春,都是這方面的頂級名將。

氣勢是什麼?《孫子兵法》:在輿論與女權壓力下,俞老師道歉了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也經常遇到氣勢奪人的情況。譬如前段時間,互聯網鬧得沸沸揚揚的“女性墮落的言論”,引發網友的激烈討論。在女權主義與媒體輿論的雙重壓力下,俞敏洪老師招架不住,趕緊跑到婦聯去道歉。這就是女權運動帶來的猛烈氣勢,就像一陣迅疾的龍捲風,可以摧毀任何一個人。這就是媒體輿論帶來的強大氣勢,像一股潰堤的洪水,可以把任何一個人沖走。

氣勢是什麼?《孫子兵法》:在輿論與女權壓力下,俞老師道歉了

在後面,兵聖還補充說到,士兵勇敢或膽怯,在於部隊所營造的態勢和聲勢。進一步說明,有利的態勢,會提高將士的士氣;不利的態勢,會導致將士氣勢低落。反覆強調說明“勢”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