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頭條 國產電影的科幻元年來了,劇集的科幻熱何時能興起?

文|石榴

喊了一遍又一遍的科幻元年似乎終於要來了。

等待是漫長的,距離2015年劉慈欣《三體》宣佈籌備,已經過去了近四年的時間。

但等待也是值得的,在史上競爭最激烈的2019年春節檔,科幻類型電影破天荒的佔據了兩個席位。甯浩導演的《瘋狂外星人》和郭峰導演的《流浪地球》如兩把尖刀,刺破了四年來的無數次失望。

Mirror頭條 國產電影的科幻元年來了,劇集的科幻熱何時能興起?

截至目前為止,《瘋狂的外星人》貓眼想看人數累計38萬,《流浪地球》貓眼想看人數也已經突破18萬。

大銀幕科幻元年的復興在即,便愈發讓人好奇小熒屏的科幻熱。從“玄幻”到“科幻”,從硬科幻到軟科幻;自2015年便開始跌跌撞撞探索著可行之路的科幻劇,又能否在2019年讓“星星之火”燒出一波“燎原”之勢呢?

遲來的科幻元年

軟、硬科幻的正面battle

2015年被視為中國科幻的一個新開始。

彼時,還是個小眾作家的劉慈欣成為了第一位站在世界舞臺上的中國科幻作家。雖說獲得雨果獎,只能意味著“大劉”在世界舞臺上的成功,不能代表中國科幻已經站在世界科幻的前沿;但可以肯定的是,《三體》的確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科幻題材再次站在行業的面前。

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對於“元年”的呼喚中,沉寂了太久的中國科幻電影,能否在2019年真正進入“科幻元年”尚且未知,但從目前公佈的影片陣容來看,的確值得影迷們期待。

Mirror頭條 國產電影的科幻元年來了,劇集的科幻熱何時能興起?

在接下來的一整年時間裡,除了大年初一上映的《瘋狂外星人》《流浪地球》之外,由古天樂、劉青雲主演的科幻戰爭片《明日戰記》,由滕華濤執導、江南同名小說改編、鹿晗、舒淇主演的科幻戰爭電影《上海堡壘》,以及改編自同名網絡漫畫IP、將故事延展到了外太空的《拓星者》都預計將於2019年陸續登場。

Mirror頭條 國產電影的科幻元年來了,劇集的科幻熱何時能興起?

此前,劉慈欣的另外一部科幻經典《三體》雖傳出夭折消息,但《球狀閃電》《全頻帶阻塞干擾》等著作已在拍攝計劃中。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今年的科幻電影主要分為了兩大類別。以即將上演“左右互搏”的《流浪地球》與《瘋狂的外星人》為例,前者代表著觀眾最熟悉的科幻電影形式:投資巨大、以畫面取勝的硬科幻作品,《拓星者》《明日之戰》皆是同類作品。

Mirror頭條 國產電影的科幻元年來了,劇集的科幻熱何時能興起?

而在這一批科幻影片中,《瘋狂的外星人》是尤為特殊的一個。這一作品的靈感來源於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鄉村教師》,交由甯浩手中改頭換面,在外星人入侵的背景中,盛裝裡掩的是荒誕喜劇的內核。

Mirror頭條 國產電影的科幻元年來了,劇集的科幻熱何時能興起?

相比而言,《流浪地球》更符合傳統意義認知中的科幻電影。但有意思的是,不論是從最直觀的數據表現還是在觀眾期待值方面來看,太空探險和特異功能結合生成的“硬菜”《流浪地球》,吸引力反而不如僅穿著“科幻外衣”的《瘋狂的外星人》。

再結合2016年民意中國網和益派諮詢對於國產科幻電影的一項民意調查來看,54.6%受訪者提出國產科幻電影不一定要大製作;通過情節和想象,給觀眾以視覺感官外的震撼,這一現象或許更值得琢磨。

數量翻倍增長

頭部公司領跑

相比於命運莫測的中國科幻影片,從2015年開始,與科幻相關的影視劇接連不斷。國產網絡劇更是大規模進軍了科幻題材之路,《端腦》《不負如來不負卿》《顫抖吧,阿部!》等題材不同、形態各異的科幻網劇層出不窮。在短短的四年時間裡,已有20餘部科幻劇接連與觀眾見面。

Mirror頭條 國產電影的科幻元年來了,劇集的科幻熱何時能興起?

但,數量與質量並沒有齊頭並進。就目前而言,中國影視市場上幾乎沒有出現能夠代表中國科幻水準的現象級影視劇作品。從電視熒屏上的《快樂星球》《魔幻手機》到網絡平臺上的《顫抖吧,阿部!》《端腦》等網劇,或是頭頂“兒童文學”的定位,或是在以腦洞取勝,中國科幻劇囊括了古裝、懸疑、愛情、青春等多種亞類型,但拿得出手的國產科幻作品卻依然屈指可數。

不過在2019年,這樣的狀況或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從過去兩年的電視劇備案公示來看,2017/2018年分別有29/22部科幻題材作品備案,平均一個月就有兩部。可以預見,在未來一兩年內,將有一大波科幻劇集與觀眾見面。

Mirror頭條 國產電影的科幻元年來了,劇集的科幻熱何時能興起?

同時,相比於曾經的小成本劇集,在近兩年的備案情況中,不乏頭部影視公司的身影:華策影視的《不可複製》《就喜歡你看不慣我的樣子》,慈文影視的《脫骨香》,歡瑞世紀的《天目危機》和唐人影視的《尋找時間的灰度》都一一在列。

Mirror頭條 國產電影的科幻元年來了,劇集的科幻熱何時能興起?

毋庸置疑,頭部影視公司的入局,對科幻劇的探索是一種利好。

此前,以《顫抖吧!阿部》《同學兩億歲》為主的科幻題材作品,多是以腦洞取勝,在製作方面稍遜一籌。如今,頭部影視公司的入局,無疑意味著科幻劇集,從此具備雄厚的資金基礎以及抵抗高風險的應對措施。

此外,他們的入局也將會帶來更加專業化的人才和工業化的製作團隊,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當下科幻劇“質不敵量”的現狀。

從電影裡

我們能學到什麼?

銀幕與熒屏的區別,自然不僅僅在於本身的大小。

科幻片原生西方,以大製作、大場面見長,縱觀如今被搬上大銀幕的科幻作品,也多延續了這種風格。

在製作方面,影視劇與院線電影無疑仍有著巨大的差距,但在拋開特效製作、器材發展等硬性拍攝條件和所謂的和諧制度之外,對中國科幻題材影視作品創作影響最大的方面,

就是科幻故事獨特的創作和表達方式。

科幻電影的精彩之處,絕不僅僅在於那些光怪陸離的未來景象,更在於片中通過邏輯、擴展性、世界觀、根基以及對於人性的刻畫方式等等呈現出來的那些對新世界、新觀念、新理論的建構。

Mirror頭條 國產電影的科幻元年來了,劇集的科幻熱何時能興起?

更深層次的是以一種近乎玄思的哲學思辯,運用了大量的隱喻和暗示,糾纏於現實和靈境、客體和本體之間,進而針對現實世界的各種投射、解構與思考。

一如劉慈欣在《超越自戀——科幻給文學的機會》一文的所寫:“科幻是內容的文學,不是形式的文學。在科幻小說中,形式是承載內容的容器,是為內容服務的,形式高於內容的科幻小說可能是很好的小說,但已經不是科幻了。”

同理,在多重限制之下,較之“硬科幻”,軟科幻影視劇似乎更有可能帶領國產科幻影視成功突圍。

Mirror頭條 國產電影的科幻元年來了,劇集的科幻熱何時能興起?

在電影方面,《超時空同居》已經做出了嘗試,《瘋狂的外星人》同樣在路上。而影視劇方面,《顫抖吧,阿部!》《同學兩億歲》等口碑與熱度兼備的作品,在“軟科幻”的外包裝之下,以懸疑、恐怖、愛情、青春等內部“盛裝”來突破類型劇藩籬的行徑,也在啟發著中國科幻影視作品的創作。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編 | 鐵皮小鼓

校對 | 黃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