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蘇聯什麼時候恢復外交的

1945年8月8日前蘇聯對日宣戰,日蘇處於戰爭狀態。1951年9月,前蘇聯雖派代表出席舊金山對日媾和會議,但前蘇聯拒絕在對日媾和條約上簽字,所以日蘇在外交上仍處於斷交狀態。隨著形勢的發展,日蘇雙方都感到有必要恢復邦交正常化。斷交狀態使得日本很難解決被扣留在前蘇聯的日本人回國、北洋漁業、領土等遺留下來的問題。

尤其前蘇握有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行政否決權,若不恢復與蘇邦交正常化,日本無法加入聯合國,恢復其在國際社會中的應有地位。前蘇聯也感到由於拒絕在媾和條約上簽字,圍繞日本問題的國際外交活動受限制。

日本和蘇聯什麼時候恢復外交的

1953年以後國際形勢發生很大變化。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前蘇聯開始調整對外政策,1953年7月朝鮮半島實現停戰。日本在這種國際背景中,長期推行對美一邊倒政策的吉田內閣垮臺,於1954年12月10日成立了鳩山內閣。鳩山打出自主外交、調整與前蘇聯關係的旗號。他把自己的政治生命寄託在實現日蘇邦交正常化和加入聯合國上。

對此,前蘇聯也做出積極的反應。12月16日,鳩山內閣成立不到一個星期,前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發表談話說,前蘇聯願意研究實現“蘇日關係正常化的實質性措施”。翌年1月25日,蘇駐日代表部臨時首席代表多姆尼茨基密訪鳩山首相私邸,遞交“為了蘇日邦交正常化準備舉行會談”為內容的公函。日蘇雙方經過反覆協商,最後決定從1955年6月1日起在倫敦舉行正式談判。

談判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55年6月3日至9月13日。日方全權代表為民主黨眾議院議員松本俊一,蘇方全權代表為駐英大使馬立克。會談中,有關被蘇扣留的日本人情況調查及他們回國問題取得一些成果。但在領土問題上雙方意見大相徑庭。

蘇方認為包括齒舞、色丹在內的千島群島和南庫頁島是根據雅爾塔協定取得並在波茨坦公告中也被確認,日本又在舊金山條約中已放棄,所以日蘇間領土問題已解決完畢。但在會談中前蘇聯表示在一定條件下齒舞、色丹兩島可以還給日本。日方則認為,舊金山條約中雖然規定日本放棄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但這並不等於立即承認它為前蘇聯領土。

日本要求歸還齒舞、色丹,同時主張擇捉、國後是日本固有領土,不包含在舊金山條約中規定的放棄之範圍,要求歸還。還主張把南庫頁島和北千島歸屬問題應將由有關國家召開國際會議來決定。對此前蘇聯採取強硬態度,談判陷入困境。加之馬立克奉命將以聯合國總部蘇方隨員身份赴紐約,松本也“奉本國政府訓令回國”。所以,第一階段談判於9月13日第15次會議後就結束。

1956年1月至3月為談判的第二階段。1955年11月日本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併成立自由民主黨,併成為執政黨。自民黨內鳩山首相對日蘇談判持積極態度,重光外相持慎重態度,黨內原自由黨派系中的很多人採取消極和反對態度。從1956年1月17日起第二階段談判開始以來,對和平條約草案進行逐條審議。

但領土問題上雙方意見仍對立,未能取得進展。3月20日第23次會談後,進入無限期休會階段。翌日,前蘇聯發表了為保護漁業資源限制北洋的鮭魚、鱒魚捕獲量的決定。這實際上是蘇方為再度舉行日蘇談判而對日方施加的壓力。

日本和蘇聯什麼時候恢復外交的

4月29日,日本派河野一郎農相去莫斯科與前蘇聯漁業部長伊仕科夫進行漁業談判。5月15日簽訂了日蘇漁業條約、海難救助協定以及1956年度出海捕魚臨時措施協定。聯合公報中提到漁業條約和海難救助協定是自日蘇間恢復外交關係之日起同時生效。河野和伊仕科夫同意為了迅速實施“條約”和“協定”,在7月31日以前恢復日蘇關係正常化的談判。

從7月31日起莫斯科舉行第三階段談判。日方全權代表是外相重光和松本俊一,蘇方是外交部長謝皮洛夫。談判中雙方對領土問題的意見仍對立,無法取得一致意見。重光一度想要基本上按前蘇聯方案進行妥協,但日本政府不同意。

8月15日,重光以參加蘇伊士運河問題國際會議為理由離開莫斯科。蘇方也以9月份領導人休假為理由中斷了第三階段談判。

9月11日,鳩山向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布爾加寧建議繼續談判領土問題,若實在解決不了把它暫時擱置起來,先解決恢復外交關係、歸還被扣留的日本人、漁業條約的生效、加入聯合國等問題。蘇方表示同意。

於是鳩山首相於10月7日去莫斯科和布爾加寧舉行第四階段談判。會談中商定暫時將領土問題作為懸案予以擱置,先結束戰爭狀態。10月19日簽署了《日蘇聯合宣言》。聯合宣言規定:結束兩國戰爭狀態,恢復外交關係,蘇答應遣返戰俘和清查失蹤的日本人;雙方相互放棄由於戰爭的結果而提出的所有要求。

宣佈日蘇漁業條約及海難救助協定生效,就締結和約繼續談判,蘇同意在和約訂立後將齒舞、色丹移交日本。根據聯合宣言日蘇恢復了邦交,同年12月目本加入聯合國。但由於北方四島問題未解決,日蘇和約至今仍未簽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