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會利用互聯網從錯誤信息中辨別出真實的信息?

任何人,只要擁有一臺手提電腦和無線網絡,就可以欣賞全世界繽紛多彩的景色。從葡萄牙的海灘到符拉迪沃斯託克的象棋比賽,谷歌地球使我們彷彿坐在魔毯上一樣,可以飛越大陸領略無限風光。你可以順便到一個虛擬鎮子的虛擬酒吧聊一會兒,這個鎮子的地理位置並不重要,它實際上甚至可能並不存在。

“對牛彈琴”這個詞算是高估了在線聊天室內的對話,但互聯網的硬件和軟件啟發了我:在維基百科中,互聯網和萬維網都被簡潔地定義為“一個通過互聯網獲取互相鏈接的、超文本組成的系統”。互聯網本身就是天才的作品,是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互聯網最具特色之處在於,它不是僅由單個的天才,如蒂姆·伯納斯-李、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或阿蘭·凱(Alan Kay)所創造,也不是由自上而下的公司,如索尼或IBM領導的,而是由遍佈世界各地的、大量無名機構組成的聯盟所構建。這就是MAC計劃最初所預想的、超乎想象的巨大規模。它沒有一個巨型中心計算機控制著很多人造衛星,在MAC計劃裡,它是一個由不同尺寸、速度和製造商所製造的、電腦連接成的分佈式網絡——這個網絡沒有任何人設計或者組裝,但是它以生物固有的,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以原生態的方式在自然而然地生長。

如何學會利用互聯網從錯誤信息中辨別出真實的信息?

當然互聯網也有弊端,但瑕不掩瑜。我已經指出了很多在線聊天室中存在令人遺憾的談話內容。網絡上的暴力、粗魯傾向是人性使然,某天我們可以討論它的社會性根源——匿名性。當你在線上偽裝成“天線寶寶”時,你做夢都想不到的侮辱和騷擾性語言會隨著你敲擊鍵盤不請自來。

如何學會利用互聯網從錯誤信息中辨別出真實的信息?

互聯網中的另一個常見問題是,如何從錯誤信息中辨別出真實的信息。搜索引擎試圖讓我們將互聯網視為一部巨大的百科全書,但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傳統百科全書的編纂過程非常嚴格,其條目都是由精心挑選的專家審定。說到這兒,我總是驚訝於維基百科能做得這麼好。我曾經通過搜索一些我真正瞭解的東西(可能在這方面,我能為傳統百科全書編寫提供意見)來審視維基百科,在進化論和自然選擇的知識方面,維基百科所做的修正工作讓我印象十分深刻,我開始參考一些我並沒有一手知識的領域的詞條,這也是我引用了維基百科上關於“互聯網”的定義的原因。毫無疑問,仍有一些錯誤悄悄混進甚至是惡意嵌入其中。所幸的是,這些還未被校正機制更正的錯誤只是少數。儘管如此,維基百科的理念很好(即便僅在某些領域,例如科學),衝擊了我過去對互聯網的悲觀態度。我試圖將它看作萬維網樂觀主義的一個隱喻。

如何學會利用互聯網從錯誤信息中辨別出真實的信息?

我們可以繼續對此保持樂觀的態度,但互聯網上的垃圾遠比紙質書多,可能是由於紙質書的成本更高(唉,雖然紙質書也有很多垃圾)。但是互聯網的高速傳播和普及程度的確應該讓我們保持警惕。假如某個報告看上去讓人難以置信(或者讓人信服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那你需要迅速查閱更多資料進行核實。“城市恐怖傳說”和其他病毒“模因”(meme)會在不同的網站上清晰地列出。當我們收到令人不安的計算機病毒警告時(多數來自微軟或諾頓公司),我們不會將其直接拉到通訊錄黑名單中,而是去搜索警告中的關鍵詞,結果往往會發現它們的歷史及地理位置均能夠被準確地追蹤到。

如何學會利用互聯網從錯誤信息中辨別出真實的信息?

也許互聯網最大的缺點是,網上衝浪會讓人上癮而且會浪費大量時間。它使我們養成像蝴蝶那樣從一個話題飛到另一個話題的習慣,而無法專注地做一件事情。但我想在此放棄負面評價,不再唱反調,而以一些推斷性的,也許更為正面的觀察作為結論。互聯網給人類帶來的全世界範圍內的統一不期而至(科幻小說迷也許會將其理解為讓人興奮的新生命體胚胎),這與多細胞動物神經系統的演化過程相似。許多心理學家可能會從中聯想到個體性格的發展,這一過程就像嬰兒分裂、分散的性格會隨著其成長而逐漸變得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