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其實在名字這件事情上

杭州有一堆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今天,休閒醬就來爆料一下

那些消失了的杭州曾用名

扒完這些老地名休閒醬不得不說

杭州,你真的變了


餘杭—錢唐—臨安—杭州


杭州的歷史十分悠久,因此改名也算比較頻繁。“餘杭”可以說是杭州最早的名字。

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今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裡,並舍其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

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餘”,乃名“餘杭”。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舊時錢唐縣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隋餘杭郡(大業八年,612年)與今杭州市域對照圖

到了南宋時,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南宋臨安地圖

元至元十三年(1276),設兩浙大都督府,又改設安撫司,十五年(1278)升杭州路,為江浙行省省會。明代改杭州路為杭州府,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治所。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好了,最後來總結一下:餘杭--錢唐--泉亭縣--臨江郡--錢唐郡--杭州郡--餘杭郡--臨安府--杭州路--杭州府。歷史悠久的杭州,連名字都特別多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紅太陽廣場—武林廣場

如果你是一個老杭州人,肯定也有一張和八少女的合影。站在八少女前方,背景就是當年的浙江展覽館。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by 杭州綜合頻道

浙江展覽館,這座武林廣場最早的建築,在老杭州的記憶裡,更習慣把它叫做“紅太陽展覽館”,原因是整個廣場俗稱就是

“紅太陽廣場”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過去的武林廣場

紅太陽廣場和展覽館建成後成了杭城最大的公共場館和集會的廣場,也成了市民遊覽觀瞻的場所之一。1984年“紅太陽廣場”改為武林廣場,也成了杭城的新座標。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京杭國道—莫干山路

莫干山路歷史不是很長,在民國時期,它還叫“京杭國道”,聽這名字,就知道它其實並不在杭州城內。之後,城市一次次膨脹,“京杭國道”最終變成了杭城工業匯聚、南北向主幹道

的莫干山路。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莫干山路曾經的地標建築物,就是杭州熱電廠的那根高聳入雲的大煙囪,如今,杭州熱電廠早已搬遷,但大煙囪仍在。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湧金路—膺白路—環湖南路—南山路

民國年間拆除古城牆而改建名湧金路,1925年,拆湧金門至清波門的城牆,並向南延伸到了淨慈寺,因地處南屏山麓,南山路便由此而來了。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抗戰勝利之後又為紀念國民黨政要黃膺白(郛)而命名為膺白路,1964年,南山路與南屏路合併稱環湖南路;直到1981年,複稱南山路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御街—中山路

中山路在南宋時為皇帝至景靈宮祀祖御道,名御街,是一條只允許皇帝架行的專用道路,一端連著皇宮北面,一端通往祀祖的景靈宮。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100年前的杭州中山路 西德尼·甘博攝

抗戰勝利後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統名中山路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板兒巷—建國南路

建國南路的身世,實在有點跌宕起伏。在南宋以前,這裡都是荒郊野嶺,南宋時期,太上皇在這裡建起了御花園,荒地搖身一變成了皇家地盤。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老建國南路


到了明朝,建國南路早就沒了當時的風光,成了買賣木製傢俱的草根聚集地,久而久之,這裡被稱之為

“板兒巷”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延齡路—延安路

延安路是杭州規模最大的商業街,原名延齡門大街,因正對杭州清旗營延齡門而得名,文革後改名為延安路。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100年前的延齡路

草橋門—望江門

望江門,俗稱草橋門。舊時,這一帶為郊區,明代中葉以後,由於望江門外江岸淤沙日增,江塗田野。農民便在此墾荒,以種菜為業,然後挑到城裡售賣。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清末以後,城磚多被居民拆毀,很多菜農便直接在城牆上種起菜來,一時間破損的牆頭上到處可見到菜農搭的管理菜園的棚子。民謠“草橋門外菜擔兒”,說的便是望江門的菜地和菜農。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原望江門火車道口


灌肺嶺—高銀街

南宋時,此處叫肉市巷,又稱灌肺嶺,以出售糯米灌豬肺出名。後來這裡出了一位姓高的珠寶行老闆,帶動了灌肺嶺的產業轉型,從賣灌豬肺產業轉變為珠寶行當,這個地方也被改名為“高銀巷”。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白沙堤—孤山路—十錦塘—白堤

白堤在唐代原名白沙堤,宋代又叫孤山路,明代時又稱十錦塘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今日人們所知的白堤,雖與白居易主持修築的白堤不在一個方位,但杭州人民為緬懷這位對杭州作出傑出貢獻的"老市長",仍把它命名為白堤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皇妃塔—雷峰塔

雷鋒塔始建於975年,為吳越國王錢俶因黃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於雷峰,後人改稱“雷峰塔”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還有一些只有在杭州待了超過10年的人

才慣用的老地名


01

老農大


浙大華家池校區,它的前身就是浙江農業大學,所以當你在杭州聽到“老農大”的時候,對方指的就是現在的浙大華家池校區了。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02

老杭大

浙江大學西溪校區,這裡原本是杭州大學的所在地,後由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等四所高校合併組建成立新的浙江大學。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03

小車橋路

東起東坡路,西連武林路,這裡原本為省第二監獄,因連通監獄的一座橋名為小車橋,故路因橋得名。而如今小車橋路被統一改名為慶春路。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04

法院路


中河路至浣紗路的慶春路段,因是原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所在地,故原本雙車道小路被命名為法院路。而如今,這條小路被進一步加寬,成為橫穿市區的主幹道,被統一命名為慶春路。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05

工聯

說起工聯大廈,去過龍翔橋的新杭州人應該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印象,但對於老杭州人有著太多的記憶。以前的工聯跟龍翔服飾城很像。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還有類似於三橋(西興大橋)、四橋(復興大橋)……都是老杭州們慣用的地名。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杭州原來之前不叫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



時光荏苒,時移世易

在城市的發展變化中

杭州街頭巷尾的地名有些被保留下來

有些幾經改變留在了文字記載中

但每一個地名的變更

都是杭州成長的最好見證

那是我們回不去的過去

也是我們內心中最珍貴的杭州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