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母親節——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家,生命開始的地方,人的一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簷下,生火、做飯,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裡,盛滿了中國式的人生。

人生百味,屬於家裡的味道是什麼呢?是媽媽的味道,是愛的味道,是一種無可替代的溫暖。

媽媽的味道是一種鄉愁。每一個不在媽媽身旁的孩子,都有一種念念不忘的執著,時間越久,越不敢觸碰的東西,最是這種說不出口的愁。

@開心寧_檸檬:

記得小時候一到陽春三月份榆錢兒長出來的時候,我就和哥哥上樹摘榆錢,媽媽都在樹下不厭其煩的叮囑我們小心點。回家後,媽媽開始給我們做榆錢飯,這是我最快樂的時候。現在我在外地工作,每逢榆錢兒滿枝頭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這個情節,想起媽媽,想起媽媽給我們做的榆錢兒飯。媽媽,您辛苦啦!

母親節——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媽媽的味道是一種回味,每一個特定的時間,或一個突然的瞬間,總能觸碰到那個隱秘的痛點,那就是:想家。最想的便是那一口媽媽的味道。

@不期而遇:

吃了二十多年老媽做的麵條,並沒有厭煩過。後來出去闖蕩,生病了,心情不好的時候,還會想念它。獨自在北京,周遭陌生的環境,冷淡的人情讓我越來越想家,越來越想念老媽的麵條,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買包火鍋料,煮開了,下一把掛麵,自己能吃一鍋。然後樂呵呵的給老媽打電話說我想她了,我過得很好,剛剛吃了一鍋肉。

母親節——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曲何成調:

每次回學校都要早上5.20出發,老媽總是凌晨3點起來包蝦餃,老媽很講究,蝦必須是新鮮的,餃子也必須是早上現包的,雖然每次我都只吃那麼幾個,但是每次想起來都覺得是天下最好吃的餃子。以至於,現在在外面吃餃子,總覺得難吃。

母親節——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亮著燈的房間飄滿了熟悉的飯菜香,稍微一聞就能猜出火上正燉著什麼,廚房裡的身影成為最令人踏實的記憶。

@小旺旺家的小美膩:

在我記憶中是媽媽做的烙餅,怎麼說呢,老媽手特巧,擀的餅特好吃,每次做烙餅之前揉麵什麼的都特講究。小時候還不如桌子高,老媽站著擀餅,我就站在馬紮上看。現在每次回家,老媽做烙餅,我比她還高,站在桌子邊上看。雖然會累,但是她說還是站著擀得勁兒。

母親節——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耶路撒冷舊城:

我是海的女兒青島人,從小吃各種海鮮,母親節快到了,我很想念媽媽做的爆炒蛤蜊,小時候經常和媽媽去海邊撿一些蛤蜊,然後提著一小桶的蛤蜊回家,媽媽在晚飯時,會做一大盤的爆炒蛤蜊,吃完後我會收藏吃剩下的好看的蛤蜊皮,還經常拿那些剩下的蛤蜊皮騙別人說是貝殼。一眨眼童年都過去那麼久了,我很久沒和媽媽去海邊撿蛤蜊了。

母親節——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媽媽的味道,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媽媽的味道,維繫著一家人的溫飽和幸福。即使相隔海角天涯,萬水千山!

@Jessic-tang:

小的時候家境拮据,總喜歡圍繞著媽媽,讓媽媽給我做回鍋肉吃(PS:一不留神暴露了四川妹子吃貨本質)肉總是我一個人吃,那個時候媽媽是我世界的中心。長大了,到過很多城市,吃過很多人做的菜,但少了“溫暖”的味道,那份溫暖我知道只有她才能給我。現在我很希望不要長大,這樣你就不會變老。

母親節——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小魚:

高中的時候離開村子獨自一人到城裡上學,每次離家前媽媽總會在行李裡為我準備一籃煮雞蛋讓在我路上吃。後來才知道,每次我離開家後媽媽會把家裡母雞下的每一個雞蛋都攢起來,自己一個都捨不得吃,等我下次回家的時候讓我帶上。

母親節——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媽媽的味道是一種依賴,媽媽的味道是盪鞦韆上盪漾的幸福。

@曉雯:

記得小的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媽媽帶我到村口榕樹下盪鞦韆,每次當我坐在鞦韆上,媽媽在後面溫柔的推著我,鞦韆輕輕的蕩落,我開心的笑著,整個世界都是幸福的味道。

母親節——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母親節——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有人說,味蕾是情感的閘門。無論走多遠,總有一道喚醒你記憶的菜!那是媽媽的味道,飽含著我們對家的眷戀。

少小離家,老大不回。隨著時光的遷移,在經歷了年少的熱血、衝動,中年的財富與盛名後,唯有那記憶深處的味道無處安放。

而國壽嘉園正在努力併為之奮鬥的,就是將您所有由記憶深處對家的味道引起的垂涎之心皆可從這裡找到最好的出口,一切懷舊、想家、美好的情緒都能在這裡得到最溫暖妥帖的安放。

這裡沒有複雜的技法、炫目的配料,只有與家傳承的質感、美味;這裡是綠色的農場,為您私人定製個性美味的均衡膳食;這裡旨在守護您記憶深處無處安放的味道。

最後在母親節之際,嘉園君謹祝天下所有的母親倖福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