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對物流行業有什麼樣的推動?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對物流行業有什麼樣的推動?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蹟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這是改革開放代表歌曲《春天的故事》裡的歌詞,描述了領袖鄧小平同志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將廣東、福建兩省劃為出口特區所在省份。

1980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市改稱為經濟特區,真正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潮。1992年南方談話之後,在黨的十四大上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由此,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又邁向了新的時期。港口經濟的發展也帶來物流行業的突變。

1950年到1970年,第一方、第二方物流發展成熟,其主要特點是基於倉儲、成本控制理論,貨物的配送、倉儲在企業內部,通過自身的物流部門實現。1975年到1990年,第三方物流發展迅速,企業將非核心的銷售、採購、生產物流外包,物流企業利用計算機技術、專業能力以及規模效應,為客戶節約成本,同時自身獲取利潤。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對物流行業有什麼樣的推動?

1990年至今,第四方物流(專業供應鏈管理服務)蓬勃發展。這一階段的更多輕資產模式的物流企業出現,依託信息技術和第三方物流,為客戶提供業務流程再造與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

目前,現代物流已經發展成包括合同物流(第三方物流)、地面運輸(公路和鐵路系統提供的物流)、快遞及包裹、貨運代理、第四方物流、分銷公司在內的龐大體系。

現代物流業屬於生產性服務業,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行業。2018年,國務院大督查把物流業降本增效作為督查工作重點。產業地位逐步提升和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為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了條件。

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對物流行業有什麼樣的推動?

網絡信息技術升級帶動行業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湧現。隨著信息技術和供應鏈管理不斷髮展並在物流業得到廣泛運用,通過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貨物運輸過程的自動化運作和高效化管理,提高物流行業的服務水平,降低成本、減少自然資源和市場資源的消耗,實現智能物流。

從政策面來看,“中國製造2025”及“互聯網+”風口下,智慧物流迎來爆發機遇。隨著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越來越多的行業都開始轉型升級,中國的物流行業也正在面臨和經歷著由此帶來的變化,在這個變化中,現代物流提出打造物流4.0的未來發展理念,4.0的構建是所有世界上物流行業正在面臨和正在努力的一種方向,未來物流企業將按照“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要求,在構建物流4.0模式、打造現代供應鏈方面謀求新進展,堅定不移地瞄準高價值物流,構建全球產業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