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月亮全力來襲!


是1979年美國占星師理查德•諾艾爾提出的名詞,是一種新月或滿月時位於近地點附近的現象,月亮位於近地點時正好出現新月,稱為超級月亮。

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離約是38萬千米,但月亮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並不是圓形的,而是橢圓形的。據測量,月球位於近地點時,距離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6.3萬千米,而位於遠地點時,平均距離為40.6萬千米,兩者相差達到10.41%。

當月亮距離我們近時,看到的月亮大一些,當月亮距離我們遠時,看到的月亮小一些。要是距離差距不是很大,比如幾十公里或者幾百公里,一般人不會有明顯的感覺,但是近地點和遠地點相差5萬多公里,就有了比較明顯的差異。

“超級月亮”的產生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最近,一個是最圓。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鄭永春表示,如果月亮恰好運行到近地點或者臨近近地點時滿月,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要比它位於遠地點時大12-14%,就會欣賞到比平時更大、更亮的月亮,很多人也就將其稱為“超級月亮”了

在月球繞地球運動的一個運行週期中,如果有“超級月亮”出現,也往往不是出現在月亮離地球最近的時候,近月點和滿月的出現會有一個時間差,1個小時以內、數個小時的情況都有可能出現,這個時間差越小,從理論上將看到的月亮就會越大。當然,實際看上去,不會有什麼差別。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認為,所謂的“超-超級月亮”只是因為月球在近地點的位置離地球更近了,看上去更大,所以有些人就將其稱之為“超-超級月亮”了。 不過,觀測“超-超級月亮”最好的時機是月亮剛升起或快落下時。這時的月亮處於地平線之上,因為心理效應的原因看起來會顯得更大。

超級月亮會比最小的滿月亮30%,但相比於平日的滿月,其亮度僅增加了15%左右。其實,如果在一個晴朗的冬夜,在遠離城市燈光的情況下,人們所能看到的滿月要更亮。

有天文學專家計算,2034年11月25日的“超級月亮”距離地球僅為356,446km千米,在21世紀中首次出現月地距離小於356,500千米的情形,而本世紀最近的“超級月亮”出現在2052年12月6日,屆時的地月距離為356,425千米。

月球軌道上距離地球最近的那點我們稱為“近地點”,反之則 超級月亮 是“遠地點”。月球每繞地球旋轉一圈,都會經過一次近地點一次遠地點,平均每27.5546日經過一次,這種月球連續兩次經過近地點的時間間隔便是近點月。兩次滿月之間大約相隔29.5天左右。由於每個月月球運行到近地點的時間和滿月的時間都可以精確計算,利用他們各自的運行週期,就能夠計算出何時能夠看到。

網上有聲音說,未來,“超級月亮”、“超-超級月亮”將會變得越來越小,因為月球正以每年3.8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從理論上講未來一個月球運動的大週期和上一個大週期相比,“超級月亮”和“超-超級月亮”的確是會變小,但是就是算到1萬年以後,也才380米的差距,另外就是以一年1米的速度遠離計算,1萬年也才10公里,而這樣的近地點差距,滿月時月球的大小給人的視覺根本不會有差異。


實際上,“超級月亮”、“超-超級月亮”的出現實際上是一個較為正常的天文現象,重複性和可見性都比其他天體現象更強,每年我們都可以看到“超級月亮”的出現。

2019年,三次“超級月亮”發生,月球都非常接近近地點。1月21日,滿月發生時刻是中國時間13:16,地月距離約357300公里;2月19日,滿月發生的時刻是23:54,地月距離約356900公里;3月21日,滿月發生的時刻是9:43,地月距離約360700公里。其中,1月21日時,“超級月亮”發生時,在地球另一端正上演一出年度天文大戲“超級月全食”。遺憾的是,中國正好是白天,公眾無緣此天文奇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