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複試,你必須要避開的三大坑!

所謂攻略,從本質上來說,都是在避險。所有的攻略都是基於那些可能存在的“坑”而設定的。


所以,這篇文章主要說的是複試中存在的“坑”。


Tip:以下說的可能看後會覺得很“虛”,可能會認為自己本來就很懂,但,知易行難!最可怕的不是顯而易見的“坑”,而是那些隱形的啊,並且很多人踏進去之後絲毫不曾察覺到


考研複試,你必須要避開的三大坑!


切忌毫無邏輯地瞎侃

很多人存在一種錯覺,認為很能說在複試中就可以脫穎而出(這種情況只能說部分正確),當然嘴上是不會承認這點的,但在其內心深處卻會為此而沾沾自喜。


這樣的例子著實不在少數啊!見過很多侃侃而談之人的背後,是讓人無法直視的邏輯混亂。毫不誇張的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思維不清,還認為自己說的有章有法。


考研複試,你必須要避開的三大坑!


面試時候,導師最看重的是什麼?是思維!要看你——

·是否有完整的知識體系。

要求:專業基礎要紮實,提問專業性問題時,能夠比較順利地答出來。

·是否有分析問題的能力。

導師拋出問題,是要看一個人是隻會考試還是真的懂了。在學生回答過程中,觀察學生的思路是否清晰,考慮問題是否全面。

當導師提問之後,不要立馬作答,不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一個好的回答,應該是足夠清晰、既具有大局觀,又能兼具足夠多的細節。千萬不要不懂裝懂,分析必須得有理有據才行。

·是否具有創新能力。

導師可能從兩個方面來觀察,一種是從過往經歷中察看,一種是故意拋出一些很難的問題,看學生能否在短時間內想到比較創新的方案來。

功夫在詩外呀,這就要平時有意地去鍛鍊思維。一定要多思考!多思考!多思考!

千萬別認為這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正確的解讀應該是:要先掌握“思考”這個技能後再去思考。

知易行難有時候也只是體現在對詞性的理解不同上啊!

所以,當你在網上看到那些高分被刷的人,請不要驚訝,看到那些低分卻能逆襲的人,真的也不用驚訝,都是有跡可循的。


切忌爭鋒相對

複試中有個令人心驚肉跳的環節:看本科成績單!導師其實是不會看你考了多少分的,因為這分數摻雜了多少水分,這個大家心照不宣。

而是要看以下幾點:

·是否學過相關的專業課程?

因為每個學校設置的課程不一樣,而且有不少學生是跨專業的,所以需要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體系是什麼樣的。

·重點幾門課學的怎麼樣?即:看潛力如何?

如果有優點,應該多想想怎麼把這問題圓過去,儘可能把話題引到優勢科目上。如果專業課成績單確實很難看,一定要拿出正確的態度來。

這其中有一個需要注意的點,就是不要和導師爭鋒相對。很多人在和導師討論起專業問題的時候,就會不自覺表現出一種“固執”來,然後發展成了“爭論”,通俗點說就是“懟”。

千萬別認為這事不可能發生哦,因為老K就見過。他們可能在面試前都反覆告誡過自己要謙和,但在面試現場還是可能會失控而不自知。

因為啊,從爭辯方的視角來看,那是天經地義的正確,但學術探討,本就沒有絕對的正確呀!

記住!導師很注重一個人的性格和品質。


切忌玻璃心

當初和我一起面試的一個女生從教室哭著跑出來的情形!

在有的面試中,導師有時候真的不按照常理出牌,他們會不斷打斷學生的回答,或者是問到一些出其不意的問題,或者是瞬間裝出充滿敵意。

這些都是對學生的壓力測試,一定要從容化解。

考研複試,你必須要避開的三大坑!


如果遇到不太瞭解的問題,首先,要仔細聽清提問。如果沒聽懂,可禮貌地要求考官重複一下。

其次,不要輕易說出“我不知道”或者是回答一兩句草草了事,這會給導師們留下你不重視面試或者知識面過窄的印象。

最後,要儘量把答案往自己擅長的方向去引導,讓自己有話說。其實,壓力測試中,只要你一直在說,就已經成功一半啦(前提是不要掉進第一坑裡)。

一定,一定,不要有玻璃心!

吞下了委屈,喂大了格局。

格局是什麼?就是這些看起來很虛的大道理呀,這些大道理在漫長曆史中都是在被反覆告誡,而又反覆被人們遺忘。殊不知,正是這些貌似雞湯的東西,無形中左右著一個人的成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