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變身”陌陌,聽歌報告刷屏背後的尷尬

网易云“变身”陌陌,听歌报告刷屏背后的尴尬

上週五,網易雲音樂的 2018 年度聽歌報告可以說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並且一如既往的在朋友圈刷了屏。

不過這次的刷屏中,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不少小夥伴吐槽網易雲音樂這次的報告不走心。當然,“不走心”的評價可能是由於用戶此前的期待值太高。

不過,還有更多的聲音在吐槽報告裡新增的一個彩蛋,叫做“尋找與你最像的他”,說白了就是陌生人匹配聊天。

網易雲,這是想在情人節之前幫一部分用戶脫單呢?還是想走上陌陌或探探的道路呢?

網易雲音樂版“陌陌”怎麼玩?

網易雲音樂的陌生人匹配聊天主要有 3 個入口,但每一個都藏得比較深:

① 2018 聽歌報告最後一頁

② App 首頁左下角 “2019 一歌一遇” 浮窗

③ 站外好友邀請鏈接

网易云“变身”陌陌,听歌报告刷屏背后的尴尬

和陌陌、探探玩法不同的是,網易雲的匹配是基於用戶的共同興趣或相似品味,即“以歌會友”,用戶本人的信息不會過多展現。

通過任一方式進入後,系統會根據聽歌品味和性別進行匹配(大概率匹配的是異性),配對成功的兩個“村友”(網易雲音樂用戶)有一首歌的時間來實時聊天。

网易云“变身”陌陌,听歌报告刷屏背后的尴尬

聊天界面設置了一個叫作“ M2 小可愛”的 AI 機器人,大致作用相當於化解尷尬的中間人。

用戶可以自行輸入文字,也可以召喚 M2 發送固定模式的互動:默契大考驗 or 向 TA 提一個問題(和 M2 的對話,對方是不可見的),從而引導用戶打開話匣子。

网易云“变身”陌陌,听歌报告刷屏背后的尴尬

聊天過程中,可點擊右上方添加對方為雲村好友。

如果歌曲結束沒有選擇繼續,或其中一方提前退出,則聊天終止,可以重新匹配、退出或分享給站外好友。

网易云“变身”陌陌,听歌报告刷屏背后的尴尬

看起來,每個環節都很貼心,但整體的用戶體驗並不好。

比如,用戶不可以自行選擇匹配者的性別;成功匹配但不想聊天時,找不到退出按鈕;推薦的紅心歌曲並不精準;以及,文案總是在強調一種 “網絡一線牽,珍惜這段緣” 的感覺......

網易雲音樂為什麼要做社交?

網易雲的這次陌生人匹配社交嘗試可以算是被罵慘了,甚至有用戶說“被嚇到退出 App”、“什麼都想做成社交,真噁心”……

网易云“变身”陌陌,听歌报告刷屏背后的尴尬

聯想到 12 月底,網易雲音樂推出了“丁選之子”活動(類似錦鯉活動),也是需要用戶邀請附近的用戶,對方接受邀請後,2 個人一起聽 5 秒歌曲才能獲得抽獎的彩票。

可以看出來,網易雲音樂在逐步加深社交嘗試,為什麼網易雲冒著被用戶謾罵的風險,也要嘗試做社交呢?

因為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是爭奪用戶時長的戰場。

根據 QUESTMOBILE 發佈的, 2017 年 12 月移動互聯網各熱門行業用戶時長佔比來看,即時通訊類 App 的用戶時長是在線音樂的近 18 倍。

网易云“变身”陌陌,听歌报告刷屏背后的尴尬

從圖中還能看出,從 16 年底到 17 年底,即時通訊的用戶注意力明顯轉移到了短視頻。與此同時,在線音樂的用戶注意力其實也被轉移了。

在 QUESTMOBILE 發佈的另一個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來 2017-2018 年,在線音樂日人均使用時長僅有大約 8 分鐘。

网易云“变身”陌陌,听歌报告刷屏背后的尴尬

用戶時長面臨縮水,在騰訊系的音樂產品已經打造了音樂生態閉環的情況下,網易雲音樂採取應對措施是明智之舉。

2018 年 3 月份,因版權問題被詬病的網易雲音樂推出了短視頻模塊,視頻標籤被放在了首頁,招惹了不少罵聲,但是 4 月份月獨立設備增長率達到了年度最高,或許短視頻功不可沒。

网易云“变身”陌陌,听歌报告刷屏背后的尴尬

現在,已經在短視頻上下完功夫的網易雲音樂,開始做社交嘗試,似乎也完全可以理解了。

最關鍵的是,網易雲音樂其實已經具備了一部分的社交基因。

目前網易雲的音樂評論區,其實是已經具備一定規模的內容驅動型社交平臺。它擁有足夠數量並且足夠優質的 UGC 內容,具備成熟的編輯推薦和算法推薦機制。

而現在,網易雲決定進一步發展基於音樂興趣的關係鏈,提高用戶粘性,增加用戶時長。

網易雲音樂社交基於何種增長邏輯?

儘管這次社交嘗試被很多用戶吐槽,但事實上,這種“匹配村友”的需求是用戶提出來的,只不過網易雲音樂將社交需求嫁接到了年度報告上。

网易云“变身”陌陌,听歌报告刷屏背后的尴尬

可為何網易雲音樂這次明明順應需求推出“匹配”功能,卻被吐槽得這麼慘呢?

我們從用戶的吐槽中可以看到,最具爭議的評論聚焦於年度報告的內容不走心(數據不精準、UI 界面不走心等),另一個爭議的點是匹配時無法選擇想匹配的性別。

网易云“变身”陌陌,听歌报告刷屏背后的尴尬

今年的年度報告相當於一篇為社交匹配導流的轉化文案,而偏偏報告中就出現諸多讓用戶吐槽的問題,用戶自然一開始就質疑內容的真實性。比如我,看到報告說我喜歡晚上聽歌的時候,就已經徹底不相信這份報告了。

在此基礎上,既然報告有問題,那根據報告匹配到的“村友”又怎麼可能是靈魂相近的人呢。所以,網易雲音樂此次社交嘗試第一步輸在摧毀了用戶的信任值,第二步輸在匹配時未給用戶選擇對方性別的權利。

拋開以上兩個致命的問題,其實網易雲音樂社交導流的底層邏輯並沒有問題。

首先,抓住大流量入口(6 億流量)的機會植入社交活動,充分利用流量資源。

網易雲音樂憑藉 2017 年度報告打造出現象級刷屏活動,由於上一次的驚喜體驗,許多用戶很早就開始期待 2018 年度報告。

由此看來,2018 年度報告會成為火爆活動基本上沒有懸念,藉此機會植入社交,曝光的程度自然比任何時候都廣。況且,理論上來說年度報告帶來的流量不用白不用,無論如何總能帶來一定數量社交轉化。

類似在大流量入口進行“廣告植入”的做法,還有前段時間微信給微視的引流;在咪蒙、新世相等自媒體大號文章末尾貼廣告等。

其次,這次社交嘗試遵循了被多次驗證過的“三近一反”原則。

什麼是“三近一反”原則呢?

徐志斌老師在《小群效應》這本書中指出:

“三近”是相近地域、相近興趣、相近年齡;“一反”是相互幫助卻又存在衝突和協作的兩方,除了最常用的兩性關係外,還有商業環境中的甲乙雙方、供需雙方等。

微信在最初階段利用“搖一搖”、“附近的人”功能,實現早期的用戶增長;陌陌、探探這類產品主打兩性社交需求,用戶粘性也很強;滴滴出行曾在順風車的宣傳中提出異性社交場景,用戶量(尤其是司機端)獲得快速增長。

網易雲音樂這次想要使用”三近一反“中的興趣相近(從聽歌興趣判斷)、性別相反(大多數人匹配到異性)進行社交匹配,理論上看,也完全符合互聯網產品做社交的邏輯。

總結

許多公司都有社交夢,支付寶也在社交的道路上磕磕碰碰探索著,這些產品那麼希望能做好社交,本質上還是希望能增加用戶對產品的粘性,搶佔用戶的時間。

網易雲音樂的這次嘗試,想來還蠻有趣,明明是響應用戶(忠實粉)的需求推出匹配功能,卻被其他用戶(可能不明真相)罵的很慘。

但再仔細看一看,整個年度報告卻又漏洞百出,用戶又怎麼相信通過一份不準確的報告,能匹配到一個“靈魂相近”的人。這樣看來,被用戶吐槽也是應該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