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是秦嶺山裡,這個地方的房子還頗有特色,臥室一般一丈見方


徒步山陽大沙溝,沒走多遠,前面像是有一戶人家。秦嶺山陽這地方,已是秦尾楚頭,往南就是湖北省了。眼前這植被,已和秦嶺其他地區有了細微區別。在這些兩山夾著的山谷裡面,既有北方型的植物,也有南方型的植物,植被呈現南北過渡的景象。

老屋前面這叢竹,照舊惹眼好看。特意查了查1985年出版的《山陽縣誌點釋》,書上說山陽的竹類,大致可分為:鳳尾竹、龍頭竹、斑竹、水竹、苦竹、笛竹、石竹。

眼前老屋前這竹,大約是苦竹吧。老屋,怕是已無人居住了,因為屋簷下已空無一物。不過,大門上還有一把鎖,孤單得如同插了一根筷子。門上,隱隱約約還能看見幾個孩童寫的字,歪歪扭扭,橫撇豎捺還沒整明白。大門上,懸一紅鏡,映照著妖魔鬼怪。

這門上雖也有門簪,但門簪樣式簡單。外方內圓,中間八個花瓣,刀工粗糙。山陽屬於秦巴山區的特困地區,是窮地方中的窮地方。資料裡說民國以前,社會經濟衰敗不堪,廣大山民過著“糠菜半年糧”的日子。從這些門簪也隱約可知,建房時雖講究,但已講究不起。

臺階下,一扇車已破得不成形。此物,南方有叫風斗的,北方也有叫風車的,其實就是一個揚穀器,由車架、外殼、風扇、喂料斗及調節門等組件構成,主要用於清除穀物顆粒中的糠秕。眼前此扇車雖是木頭結構,但看得出製作簡陋,應該是一般人家所用。


緊挨著的另一棟老房,荒廢的日子更久一些。牆已經盡是泥巴,而且極不平整,呈現出原始的粗礦。只有牆上那個老電錶,彷彿還在訴說著這戶人家的故事。大門左邊,兩個板凳重疊在一起。大門右邊,薪錯於門,一堆柴火雜亂堆放在一起,還沒來得及整理。

“色河鋪鎮-太山廟村-231”,門牌上這兩個地名,能有如下信息:色河鋪,山陽縣最大的鄉鎮,舊有街鋪名水合鋪,後諧音為色河鋪;太山廟村,為色河鋪所轄16個村民組之一。此地有南北二山對峙,半山半川,氣候溫和,村民善織龍鬚草地墊。

提到龍鬚草,喜歡讀書的條友大概就會知道,這是作家賈平凹商州系列散文中,常常提到的一種植物。1990年修的《山陽縣誌》介紹:1972年以來,色河等地農民用龍鬚草編制地墊、涼蓆和門簾出口,一般年產地墊50萬片,涼蓆20萬床,門簾7000餘條,遠銷日本、西歐。


我不知道窗戶下的這些草是不是就是龍鬚草,面對物產豐富的大自然,我們其實都是植物盲、動物盲,實際是啥都不知道。就像對於眼前這場景,除了心生無限的感慨外,還能有怎樣的情緒?牆上還有幾行紅漆刷的字,不用說你也知道它的年紀不小了。

這個窗戶是典型的“一碼三箭”式,之前介紹過多次,此處不再贅述。這裡重點說說山陽的民居,這地方的房子還頗有特色:多是房基高、牆壁矮,進深大、開間小;臥室普遍偏小,一般一丈見方;鶻嶺南的嶺南人睡木床,鶻嶺北的嶺北人則睡土炕。

這就是那兩棟老房所處的地理環境,從這一個角度看過去,才有了山大溝深的感覺。看這地形,是不是想說:萬山盤錯,崗嶺雜沓,形如集米。本組圖片拍攝於2019年1月26日,地址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色河鋪鎮太山廟村大沙溝。喜歡秦嶺的圖文,請轉發、收藏、評論,歡迎關注“專業行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