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寧娶從良女,不要過牆妻”,何謂“過牆妻”?

老話說“寧娶從良女,不要過牆妻”,何謂“過牆妻”?

在封建時代,社會對於女性的要求是嚴苛而又冷漠的,尤其是在婚姻生活中,女性更是弱勢到不能自主。那時的男人都有大男子主義,娶個媳婦回家,就是讓她做“賢妻良母”的。所以,在古代有句話就叫“女子無才便是德”,一旦嫁人,負責把家料理好就行了,其他,別管。

老話說“寧娶從良女,不要過牆妻”,何謂“過牆妻”?

更有甚者,坊間還流行著一句這樣“惡毒”的話,叫“寧娶從良女,不要過牆妻”。所謂從良女,就是回頭是岸的失足女青年,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是有一定市場的。古時的特種服務行業的從業多是為生活所逼的,有人是被轉賣的,有人是被拐騙的,總之,自覺從業者幾乎沒有。單從這點上看,那些女子的本質並不都是壞的。正因為如此,古代的文人墨客、富商公子才會花巨資去捧紅她們。

老話說“寧娶從良女,不要過牆妻”,何謂“過牆妻”?

在古代,要想從事這種特殊職業,光有漂亮的臉旦是不行的,還得有真才實學,就是大家常說的“琴棋書畫”,樣樣能通。有這種本領的女子,即使是放到現在,也是可以收穫大把粉絲的,何況是古代可以正規營業的娛樂圈。比如明清之交的“秦淮八豔”,她們都有從良的故事,嫁的不是才子,就是高官。雖然,她們只能屈就側室偏房,但從另一方面可以說明,娶個從良女,在當時並不是一件醜事。

老話說“寧娶從良女,不要過牆妻”,何謂“過牆妻”?

而“過牆妻”的命運就慘點了,一旦確認“過牆”,都會遭人唾棄的。那麼,什麼是“過牆妻”呢?“過牆妻”是種比喻,指的是婚內出軌者。此喻源自一首大家熟悉的古詩《遊園不值》。

老話說“寧娶從良女,不要過牆妻”,何謂“過牆妻”?

《遊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詩作名篇。葉紹翁是龍泉(今浙江麗水市龍泉市)人,祖籍建陽(今福建建甌),原姓李。其祖父李穎士於北宋政和五年(1115)中進士,因抗金有功,升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後因趙鼎黨事被貶。

老話說“寧娶從良女,不要過牆妻”,何謂“過牆妻”?

葉紹翁因祖父關係受累,家業中衰,少時即給龍泉葉姓為子,故改名葉紹翁。宋光宗至宋寧宗期間,葉紹翁曾在朝廷做小官,仕途上沒甚長進,但是,詩文卻沒少寫,其詩語言清新,意境高遠,被歸類於江湖詩派。其詩以七言絕句最佳,如《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老話說“寧娶從良女,不要過牆妻”,何謂“過牆妻”?

寫的是詩人春日遊園所見所感,曲折而有層次,情景交融,膾炙人口。尤其第三、四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既渲染了濃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本來是首摹景狀物的抒情小詩,其後兩句詩卻在流傳的過程中,被人為地附著上了“情色”的味道,一首清純的“梅花詩”,後來被告人用於暗喻女人出軌了。

老話說“寧娶從良女,不要過牆妻”,何謂“過牆妻”?

與從良女相比,女子的婚內出軌,並不是為生活所逼,而是人性使然,所以,這樣的“不潔”之舉是最遭世人唾棄的,尤其是在朱程理學主導社會輿論的封建時代,過牆妻就如過街老鼠。古代婚姻中對犯錯的女子有“七出”之條,其中之一就是“淫去”(意即作風不好的老婆可以直接休掉)。

“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大戴禮記·本命》)。”

老話說“寧娶從良女,不要過牆妻”,何謂“過牆妻”?

對於曾經出軌過的女人,男性必然會用懷疑的目光看她們,會擔心會被她再戴綠一次,所以,對於這樣的女子,寧可繞著走,也不去招惹。

老話說“寧娶從良女,不要過牆妻”,何謂“過牆妻”?

時代在發展,觀念在更新,無論是從良女,又或是過牆妻,只要是她們真心悔過重新做人,我們也應該給她們一個機會,畢竟,浪子回頭金不換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