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再起时》朱雨辰演技碾压陆毅,不是故意的

《风再起时》开始部分并没有怎么吸引小编的眼球,但是自从方邦彦进入永江纺织厂之后,剧情变得好看多了。这倒不是说方邦彦有多好看,而是朱雨辰所饰演的康宁出镜得更频繁了。在小编和观众们看来,康宁才是剧中的最大亮点。在康宁的比较下,陆毅就显得呆板好多,不管到哪里、面对谁,都是一种性格一根筋,缺少相应的变化。

《风再起时》朱雨辰演技碾压陆毅,不是故意的

当然,编导倒是无意比较朱雨辰和陆毅之间的演技高下,但是作为观众的小编肯定要加以比较的。决定一个演员演技水平高低的,不是演员的颜值和角色的人设,而是演员能够演绎出角色性格的丰富性、变化性、复杂性。这三性,在朱雨辰诠释康宁时都具备了,而在陆毅演绎方邦彦时,却一性都没有。所以说,朱雨辰才是剧中的演技亮点。

《风再起时》朱雨辰演技碾压陆毅,不是故意的

与方邦彦相比,康宁这个人物应该算是三号角色了。在镜头分配上,也比方邦彦要少。但康宁的人设还是蛮吸引人的。他先是被部队开除转业到地方,然后因为赋闲在家、一文不名而被兄嫂嫌弃。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被镇里的都书记安排进一家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青春服装厂。这对康宁来说,绝对是救命稻草。

《风再起时》朱雨辰演技碾压陆毅,不是故意的

当时康宁的命运几乎低到尘埃里了。当时的乡镇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几乎是在各大国营企业的夹缝中求生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康宁被逼无奈,不得不把自己变得精明、圆滑、世故、功利。演员朱雨辰也正是掐准了康宁的这一背景和经历,所以,才把康宁演绎得那么生动、鲜活。

《风再起时》朱雨辰演技碾压陆毅,不是故意的

与方邦彦的刻板相比,康宁更能把观众带入到一种情境,并让观众和角色一起感受剧情中的氛围与情境。比如,二人吃完西餐之后,康宁不顾何晓燕的反对,硬着头皮要送晓燕回家并上门拜访晓燕父母。当时那个场面不但康宁和郑兰尴尬,就连屏幕外面的小编都跟着尴尬了起来。还有,康宁要请晓燕吃饭时,二人在银行外面对话时,康宁的那种谦卑和示弱,让观众都觉得不忍伤害他。这是什么,这就是情境代入感。

《风再起时》朱雨辰演技碾压陆毅,不是故意的

类似上面这种代入感,在方邦彦的镜头中有没有出现过?我想观众们心目中应该都有数吧。在本文的开始部分,小编说过的人物性格的“三性”(丰富性、变化性、复杂性),在康宁身上体现得相当充分。但是在方邦彦的性格中却体现得并不明显。接下来,在小编分析康宁性格的“三性”时,读者朋友们也可以结合方邦彦来比较一下。

《风再起时》朱雨辰演技碾压陆毅,不是故意的

朱雨辰演绎康宁性格的三性,其实是从人物性格的层次性与阶段性入手的。咱们先说康宁性格的阶段性(也可以叫“成长性”)。在康宁刚转业回家时,他是落寞消沉的;在他进入青春服装厂后,他是勤奋、励志、精明的。还有一个情节,就是方邦彦第一次在永江纺织厂遇到康宁时,康宁心中便充满愤怒与轻视。可是当他得知方邦彦当上车间主任后,他又迅速对方邦彦变得巴结、卑微、示弱了起来。这就是康宁性格的阶段性或成长性。

《风再起时》朱雨辰演技碾压陆毅,不是故意的

我们再来说一下康宁性格的层次性。康宁面对不同人的时候,他的性格就表现出不同的层面。面对何晓燕时,康宁的卑微和示弱,在泥土埋着;面对方邦彦、何晓莺、何有邻时,康宁的卑微和示弱,在地面上落着;面对镇里的都书记时,康宁的尊重与示弱,浮在肩膀上。而在面对青春厂那些员工们时,康宁的尊严则踩在员工们的头顶上。总之,康宁是见啥人说啥话;内啥人就有啥态度。

《风再起时》朱雨辰演技碾压陆毅,不是故意的

而反观方邦彦呢,他见谁都是不亢不卑,这对角色来说是好事儿,但对演员陆毅本人的演技来说,就未必了,所以说,在演技表现上他被朱雨辰碾压,并不是后者故意的,原因在于陆毅本身;所以说,朱雨辰才是剧中的演技亮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