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成名時正逢勞資談判,天使人和都佔據的他怎能不成功

之所以說林書豪的故事是上帝寫下的最完美的劇本,是因為這實在是太湊巧了,巧到令人不敢相信,彷彿一切都是為了配合林書豪的成名成功發生的。首先從當時的大環境說起。平時經常關注NBA比賽的人可能會發現。

林書豪成名時正逢勞資談判,天使人和都佔據的他怎能不成功

NBA新賽季開賽很晚,本來早就該開始的季前賽乃至常規賽都遲遲不見動靜。這是因為NBA勞方和資方展開了漫長的勞資談判,而且談判幾度陷入僵局,甚至一度有消息傳出新賽季可能停擺。很多球員都開始考慮到其他國家的職業籃球聯賽打球,當時林書豪還受到過CBA球隊的邀請。

林書豪成名時正逢勞資談判,天使人和都佔據的他怎能不成功

談判雙方的主要矛盾點在於,球隊認為當今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球票收入減少,想要降低各隊的薪資上限,並且要調整各隊的分紅比例。這種做法就相當於給球員減薪,肯定會引起球員的不滿和強烈反對,雙方在這一點上僵持不下,多次談判都以破裂告吹。最後,球員工會從7月1日開始罷工一直到12月中旬,勞資雙方才達成新一輪的勞資協議,這時已經相當於錯過了正常賽季的近四分之一比賽。

林書豪成名時正逢勞資談判,天使人和都佔據的他怎能不成功

儘管這是NBA的例行薪資談判,但是傷害已經造成。球星的社會形象,原本屬於職業籃球運動收入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資方在談判陷入僵局時,為了降低勞方調薪訴求的合理性,採取的做法是讓球員看起來是一群貪得無厭的逐利之徒,這種玉石俱焚的做法已經傷到了自己的“金雞母”。而且,職業運動員的薪資動輒成百上千萬美元,收入水平一般被歸類為高薪行業,為了薪資而罷賽,將觀眾晾在一邊,再怎麼自圓其說,形象上也已受損。這其中受到牽連的還包括賽事轉播、營造場邊花絮的媒體,以及廣告商、廣告客戶。總之,一個行業的小事,都會變成所有老闆的大事。

林書豪成名時正逢勞資談判,天使人和都佔據的他怎能不成功

勞資雙方大戰後,資方、勞方、媒體、廣告商都需要重新塑造球員的形象,只有清新的球員形象、新的話題才能讓觀眾重新回到球場看球。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才有可能將一個傳奇捧上雲霄。林書豪對於此時的NBA和大衛·斯特恩來說無疑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樹立一個嶄新的球員形象能讓人忘掉之前惡言相向時的醜惡,是重新營造運動產業形象的良好契機。現在看來,這場“造星”運動對於林書豪和NBA來說是大大的雙贏,林書豪成為全球偶像,NBA也成為過去幾周內全球關注度最高的體育聯盟。

林書豪成名時正逢勞資談判,天使人和都佔據的他怎能不成功

再來說說尼克斯隊。林書豪來到紐約尼克斯後,只是球隊的第12或第15人,是替補的替補,一度還被“下放”到發展聯盟。如果沒有在尼克斯與籃網的比賽中有驚豔表現,很可能現在林書豪已經被尼克斯裁員,當時尼克斯的想法是裁掉林書豪然後簽下麥克·詹姆斯。尼克斯在控衛位置上的首選是“大鬍子”拜倫·戴維斯,然後是邁克·畢比、伊曼·山姆珀特、託尼·道格拉斯和林書豪。但是拜倫·戴維斯在賽季開始後一直受傷病困擾,無法上場,舒伯特還很不成熟,畢比太老,道格拉斯根本不會打擋拆。再加上“甜瓜”安東尼的推薦,林書豪獲得了這個機會。其實林書豪並不比這些人強很多,只是他更勇敢,打球更有膽量。

林書豪成名時正逢勞資談判,天使人和都佔據的他怎能不成功

林書豪在這樣的天使人和情形下,抓住機遇一戰成名,吸引全世界成為“林來瘋”,他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被人們津津樂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