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被販賣出國的中國“豬花”,大部分都淪為娼妓,苟延殘喘

學過初中歷史的人都知道,在近代西方人為了攝取利益,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勞動力數量,曾將黑人作為奴隸進行販賣,這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黑奴貿易。這一貿易使非洲大陸在近四個世紀裡減少一億左右的勞動力,而在這一億勞動力中,有九成是在獵捕和運輸途中非正常死亡的,因此每一塊通過奴隸貿易賺取的錢幣上其實都沾滿黑人的鮮血。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除了販賣黑奴之外,清末民初時歐洲人甚至還販賣中國人,而且這數量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以萬甚至數十萬計。在陌生的國度,這些中國人從事著最危險、最低下的工作,生活的極其悽慘。

清末民初被販賣出國的中國“豬花”,大部分都淪為娼妓,苟延殘喘

在清末民初隨著黑奴貿易逐漸變得艱難,一些奴隸販子便將眼光瞄上了當時的中國,這是因為中國有龐大的人口,而且戰亂頻繁,很容易便能哄騙到一些走投無路的人上他們的船,跟隨漂洋過海,然後被他們賣掉。最開始這些被販賣的人主要是男性,他們有一個外號叫“豬仔”,意思自然不言而喻,因此他們大都被販賣到南美挖礦、北美修鐵路,幾乎只要是最危險的工作,就有他們的身影。正因如此,在美國東西大鐵路完工之後,才有“每一根枕木下都埋有一個華工”的說法。不過正是由於華工的付出和努力,使其在所處的地方紮根生存了下來,而這也引出了“豬花”這一角色。

清末民初被販賣出國的中國“豬花”,大部分都淪為娼妓,苟延殘喘

所謂“豬花”其實指的就是被拐賣出國的中國女人,由於她們價格便宜,而且沒有絲毫的地位,所以才得到了這樣一個外號。隨著被販賣到美洲的華工紮下了根,很多歐洲人發現他們急缺女人,因此他們將這當成一大商機進行經營,大肆誘騙、綁架妙齡的中國少女,將她們賣到美洲等一些華工和亞洲人集中的區域。“豬花”中除了少部分被華工買下作為妻子後,剩下的大部分都淪為娼妓,靠出賣自己的身體苟延殘喘,悽慘不已。而除了結局悲慘外,這些“豬花”在被販奴者運送的過程中,也是在與死神作鬥爭。

清末民初被販賣出國的中國“豬花”,大部分都淪為娼妓,苟延殘喘

因為販奴者根本就不把“豬花”當成人看待,所以這些“豬花”在運輸過程中所獲的對待十分的惡劣。比如說1854年英國的"英格伍德號"從寧波買了一批“豬花”運送到葡屬澳門,但是在運送的過程中,這些船員卻將四十多名女子全部塞到一個船艙內,而為了防止裡面的惡臭溢出,他們竟然堵住縫隙。在這樣的生存條件下,到達澳門時這些女子身上無不長疥瘡、膿瘡,有些甚至奄奄一息,令人不忍直視。與此相反的則是那些販奴者的暴利,當時香港有一個叫“協義堂”販奴組織,他們從私人那裡收奴才只要50銀元,但是當他們將這些女子運送到美國時每人值1000銀元,實在是暴利,不過這種暴利卻是建立在中國這些無辜女性的痛苦上的。

清末民初被販賣出國的中國“豬花”,大部分都淪為娼妓,苟延殘喘

如今很多國家的博物館中都有當年“豬仔”、“豬花”的照片,看到這些照片相信大家的內心都是痛苦的,但有時痛也是一種良藥,讓我們大家不至於忘記落後就要捱打這一真理,同時也激勵大家開創一個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