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海今年将新增100项可全市通办的个人事项!

「最新」上海今年将新增100项可全市通办的个人事项!

点击蓝字关注浦江法韵

今年将有哪些事项可以全市通办?上海将如何改善营商环境?

今天上午,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多场专题审议,小布现场微直播“转变政府职能 优化营商环境”这一场。快来看看各位代表谈了哪些话题?

「最新」上海今年将新增100项可全市通办的个人事项!

上海今年将新增100项可全市通办的个人事项

市发改委在专题审议时介绍:①今年将提升一网通办服务效能,行政审批事项承诺审批时限平均减少一半,提交材料减少一半,新增100项可全市通办的个人事项。②将证照分离改革推向深入,凡涉及企业审批事项按照证照分离的原则进行改革。③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④继续推进高水平扩大开放。⑤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对跨领域的产业业态探索完善行政管理的容错机制。⑥树立自贸区营商环境的新标杆。

上海要在服务等软环境上有突破

张润斌代表建议,营商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更要在服务等软环境上有突破:①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把该放的权力放给市场主体,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让市场调节;②以包容的心态接纳更多商业模式,以鼓励的眼光去看待,以审慎的态度扶持,对可能带来的问题也边努力边监管;③继续把服务作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④激活市场活力,转变政府职能,带动民间资本的投入。

打造营商环境要区分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

赵春阳代表建议:①优化营商环境要区分企业的类型,重视企业发展阶段的差别;②要根据上海在长三角、全国、亚洲及全球的角色地位,以及与其他城市的互动,打造营商环境的全球高地;③新经济和传统行业转型所需的营商环境有区别和不同,要有细化的研究,对人才培养的政策也应出台相应的新举措。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姚键代表建议:①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理清政府干预市场的合法合理界限。②完善相关立法,构建平等统一规范的营商体制,建立清晰透明高效的监管规则。③引入国际通用的行业规范和管理标准,对标国际规则。对于与国际通行规则有较大差异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在上海先行先试。

为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提醒服务

陈继刚代表建议关注以下问题:①一网通办服务体验有待进一步提升,希望相关部门通过手机APP、短信推送等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提醒服务。②部分新政策落地不快,企业获得感不强。③政务服务信息共享业务的协同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希望有与时俱进的政策解读和指导,支持企业开展创新业务

朱海鸾代表建议:①在营商环境改进过程当中,对于做得好的例子应该宣传,这不仅仅是一种认可、表彰,也是一种倡导。②希望有与时俱进的政策解读和指导,支持企业开展创新业务。③希望继续支持外商在国内投资生产和本土政府招标项目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扩大电子证照的使用范围

毛辰代表建议:①扩大电子证照的使用范围;②延伸电子证照的应用领域;③创新电子证照社会化应用的实施机制;④融合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证照自主采集、规范生成、智能管理和便捷共享;⑤进一步加强电子证照社会化应用的安全保障,确保各类电子证照可控可靠使用。

上海破产法庭即将正式成立

诸正伟代表建议:如果一个企业破产了,技术是不会破产的,能够重新整合。应该给“僵尸企业”一条出路,让其有一个申诉的地方。市高院对此回应说,上海破产法庭将于2月1日正式成立。

让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有更好的生根发芽的土壤

萧飞代表建议:①让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有更好的生根发芽的土壤;②评价人才的机制,要进一步打破条条框框,充分利用市场手段评价;③希望能够理顺机制,加强政府办公智能化建设,特别是基层市场监管、税务机关的智能化建设;④加大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力度。

上海既要有高大上,也要有老店铺、老品牌、老味道

秦钠代表建议: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回应老百姓新消费的升级需求。上海既要有高大上,也要有老店铺、老品牌、老味道。要通过全市营商环境的持续提高,让更多企业发展起来,特别是成长型、创新型的企业。

进一步压缩土地出让之前的各个办事环节

陈容代表建议:①进一步优化相关制度设计,既要考虑与时俱进,也要兼顾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建议选择代表性区域先行先试,再研究全面推行。②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压缩土地出让之前的各个办事环节;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对一些工业容积率和厂房的限高高度进行一定释放;④对于好的企业引进价值评估,到达一定门槛的可以进行扶持。

对路边小店要有更多包容

朱柯丁代表建议:在对存量商业区域规划调整中,对路边小店要有更多包容。城市规划不仅仅包括大商业、大地产,在商业核心区,对路边小店也要给予生存发展空间。对标国际营商环境,除了世界五百强,也要有百年老街上的百年小店,让城市更有温度。

发挥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营商环境系统工程建设

周伟代表建议:①政府层面要有顶层设计,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营商环境的系统工程建设中。②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充分体现时代要求,加快构建有上海特色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③在改革过程中,加快知识产权保护架构的建立和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