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海今年將新增100項可全市通辦的個人事項!

「最新」上海今年将新增100项可全市通办的个人事项!

點擊藍字關注浦江法韻

今年將有哪些事項可以全市通辦?上海將如何改善營商環境?

今天上午,上海市第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舉行多場專題審議,小布現場微直播“轉變政府職能 優化營商環境”這一場。快來看看各位代表談了哪些話題?

「最新」上海今年将新增100项可全市通办的个人事项!

上海今年將新增100項可全市通辦的個人事項

市發改委在專題審議時介紹:①今年將提升一網通辦服務效能,行政審批事項承諾審批時限平均減少一半,提交材料減少一半,新增100項可全市通辦的個人事項。②將證照分離改革推向深入,凡涉及企業審批事項按照證照分離的原則進行改革。③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的力度。④繼續推進高水平擴大開放。⑤積極探索包容審慎監管,對跨領域的產業業態探索完善行政管理的容錯機制。⑥樹立自貿區營商環境的新標杆。

上海要在服務等軟環境上有突破

張潤斌代表建議,營商環境是城市的核心競爭力,需要改善基礎設施等硬件環境,更要在服務等軟環境上有突破:①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把該放的權力放給市場主體,凡是市場能夠調節的讓市場調節;②以包容的心態接納更多商業模式,以鼓勵的眼光去看待,以審慎的態度扶持,對可能帶來的問題也邊努力邊監管;③繼續把服務作為上海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④激活市場活力,轉變政府職能,帶動民間資本的投入。

打造營商環境要區分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

趙春陽代表建議:①優化營商環境要區分企業的類型,重視企業發展階段的差別;②要根據上海在長三角、全國、亞洲及全球的角色地位,以及與其他城市的互動,打造營商環境的全球高地;③新經濟和傳統行業轉型所需的營商環境有區別和不同,要有細化的研究,對人才培養的政策也應出臺相應的新舉措。

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姚鍵代表建議:①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理清政府幹預市場的合法合理界限。②完善相關立法,構建平等統一規範的營商體制,建立清晰透明高效的監管規則。③引入國際通用的行業規範和管理標準,對標國際規則。對於與國際通行規則有較大差異的法律法規進行修改完善,在上海先行先試。

為企業提供更為精準的提醒服務

陳繼剛代表建議關注以下問題:①一網通辦服務體驗有待進一步提升,希望相關部門通過手機APP、短信推送等平臺,為企業提供更加精準的提醒服務。②部分新政策落地不快,企業獲得感不強。③政務服務信息共享業務的協同程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希望有與時俱進的政策解讀和指導,支持企業開展創新業務

朱海鸞代表建議:①在營商環境改進過程當中,對於做得好的例子應該宣傳,這不僅僅是一種認可、表彰,也是一種倡導。②希望有與時俱進的政策解讀和指導,支持企業開展創新業務。③希望繼續支持外商在國內投資生產和本土政府招標項目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擴大電子證照的使用範圍

毛辰代表建議:①擴大電子證照的使用範圍;②延伸電子證照的應用領域;③創新電子證照社會化應用的實施機制;④融合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證照自主採集、規範生成、智能管理和便捷共享;⑤進一步加強電子證照社會化應用的安全保障,確保各類電子證照可控可靠使用。

上海破產法庭即將正式成立

諸正偉代表建議:如果一個企業破產了,技術是不會破產的,能夠重新整合。應該給“殭屍企業”一條出路,讓其有一個申訴的地方。市高院對此回應說,上海破產法庭將於2月1日正式成立。

讓新經濟、新模式、新業態有更好的生根發芽的土壤

蕭飛代表建議:①讓新經濟、新模式、新業態有更好的生根發芽的土壤;②評價人才的機制,要進一步打破條條框框,充分利用市場手段評價;③希望能夠理順機制,加強政府辦公智能化建設,特別是基層市場監管、稅務機關的智能化建設;④加大保護企業知識產權的力度。

上海既要有高大上,也要有老店鋪、老品牌、老味道

秦鈉代表建議: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積極回應老百姓新消費的升級需求。上海既要有高大上,也要有老店鋪、老品牌、老味道。要通過全市營商環境的持續提高,讓更多企業發展起來,特別是成長型、創新型的企業。

進一步壓縮土地出讓之前的各個辦事環節

陳容代表建議:①進一步優化相關制度設計,既要考慮與時俱進,也要兼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建議選擇代表性區域先行先試,再研究全面推行。②切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進一步壓縮土地出讓之前的各個辦事環節;③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對一些工業容積率和廠房的限高高度進行一定釋放;④對於好的企業引進價值評估,到達一定門檻的可以進行扶持。

對路邊小店要有更多包容

朱柯丁代表建議:在對存量商業區域規劃調整中,對路邊小店要有更多包容。城市規劃不僅僅包括大商業、大地產,在商業核心區,對路邊小店也要給予生存發展空間。對標國際營商環境,除了世界五百強,也要有百年老街上的百年小店,讓城市更有溫度。

發揮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營商環境系統工程建設

周偉代表建議:①政府層面要有頂層設計,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營商環境的系統工程建設中。②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充分體現時代要求,加快構建有上海特色的營商環境指標體系。③在改革過程中,加快知識產權保護架構的建立和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