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創投圈的“流量明星”鄭爽:第6家公司成立,進軍AI!

潛伏創投圈的“流量明星”鄭爽:第6家公司成立,進軍AI!

而今,常年潛伏創投圈的一位流量小花頻頻進入了大眾視線。近日,#鄭爽張恆合開公司#登頂熱搜榜。網友爆料,演員鄭爽和男友張恆合開了一家科技公司——上海鯨谷座人工智能科技。而投資界從公開數據查詢,這已不是鄭爽第一次在創業圈試水。

演員大可分兩種:全職和兼職。

全職的演員一直在演藝圈裡建造自己的流量池和財富大廈,而兼職的那一撥則把演藝圈當成的跳板,積累知名度之後,可以做做投資、搞搞創業。

影視圈即便進入了深冬,但創投圈永遠都在路上。混跡於兩個圈子的焦點,新的“賺錢入口”才能夠更快速的找到。

而今,常年潛伏創投圈的一位流量小花頻頻進入了大眾視線。

近日,#鄭爽張恆合開公司#登頂熱搜榜。網友爆料,演員鄭爽和男友張恆合開了一家科技公司——上海鯨谷座人工智能科技。而投資界從公開數據查詢,這已不是鄭爽第一次在創業圈試水。

鄭爽“AI奇遇”:交上男友,開了公司

縱觀“熱搜體質”的鄭爽,歷年來成為大眾輿論的焦點不是因為感情就是因為創業。

距離上一次比較大的熱搜還是因為在《這!就是鐵甲》這檔綜藝節目。這檔由優酷、天貓出品、創客星球聯合創辦、優制娛樂承製的網綜,打造的是機器人團隊之間的PK。上線4小時播放量破億,兩天內收穫近2億收視率!

雖然節目已經落下了帷幕,但沒有想到的是長尾效應如此之大。作為全球參與國家最多的鐵甲格鬥節目,擔當主理人的鄭爽與該綜藝賽事總監張恆成為了戀人,重要的是這場機器人戰鬥也再次激發了鄭爽的創業野心。

投資界從企查查的數據顯示瞭解到,演員鄭爽於12月20日投資、註冊了一家名為“上海鯨谷座人工智能科技”的公司,其中鄭爽為該公司大股東、實際控制人,而男友張恆則是該公司法人代表。

公司經營範圍包括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人工智能公共數據平臺、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與經紀代理服務、大數據服務、新興軟件及服務、數字文化創意軟件開發、電子商務(不得從事金融業務)、經營性互聯網文化信息服務。

據頁面信息顯示,企業註冊資本2000萬元。其中鄭爽出資1360萬元人民幣,佔68%;而張恆則出資640萬元人民幣,佔32%,兩個人擁有公司全部股份。

雪糕APP,開啟個人IP營銷新勝地

其實,鄭爽一直都在演藝事業的路上,尋找創業方向。

從天眼查獲悉,鄭爽旗下還有5家公司。包括上海鄭爽影視文化工作室、熊大熊二影視文化工作室、新沂好好學習影視文化工作室和上海跳耀影視文化工作室。而這幾家公司鄭爽均為100%持股的股東和法定代表人。

其中九江鄭爽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1000萬人民幣,由鄭爽的父親鄭成華擔任法人。涉及業務領域包括文藝創作與表演服務、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服務、商務信息諮詢服務、演出經紀代理、影視經紀代理業務等等。而眾所周知的“yeah虛擬小號”的鄭爽微博小號也將認證改為“九江鄭爽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同時,在當下各個明星大V把自己的流量分散到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社交平臺之時,鄭爽更是另開爐灶,開發了一個APP“雪糕群”,主要功能就是為了方便和粉絲進行聊天互動,當時引發行業一片轟動。

投資界從APP store搜索“雪糕群”瞭解到,當前用戶評分高達4.9。而縱觀近2千的使用評價,基本上都是鄭爽的鐵桿粉絲,且粘性強大。而她也曾經表露開發APP的初衷:表示自己在微博上受到很大壓力,所以開發了“雪糕群”。

據悉,鄭爽曾經在2017年承諾用戶超100萬就開啟直播功能,使得眾多鐵桿粉絲紛紛入駐。但實際上,當下明星直播已經成為常態,無論是一直播、小紅書都有明星直播的身影。而鄭爽單單憑一己之力,要讓“雪糕群”在整個直播平臺領域活下去,實屬不易。如果要說其核心競爭力和創業邏輯,那就只能是自己身上龐大的粉絲群體與個人IP價值。

對於創業成本,鄭爽曾透露投資了400萬,擁有20多名技術人員,公司工作人員每月兩三萬,可見燒錢程度不小。而鄭爽也曾經直言,自己以前不知道軟件這麼燒錢,也為推廣升級軟件傾注心血。

對於鄭爽創建的“雪糕群”APP的盈利模式尚不能給以最好的評估,但實際上明星自己開發APP數不勝數:搖滾歌星鄭鈞曾斥資百萬打造原創音樂APP“合音量”,但最由於本身體驗不佳,用戶少,基本銷聲匿跡;鹿晗投資了一家全球購物的電商平臺——達令,主打跨境購物。雖然自從鹿晗成為達令的投資人後,用戶猛增,但因為品類不全,用戶粘度並不高……

而除了開發APP,進行其他領域創業的明星也大有人在。包括岳雲鵬、韓寒涉足餐飲,李冰冰黃曉明進入投資圈等等。

結語

初入“創業江湖”的明星們,總認為即使自身創業經驗不足、不懂產品開發和管理,也可以直接僱人或者交給合夥人打理。他們眼裡的創業門檻低,成本可控,能夠在主業之外還可以賺一份快錢,何樂而不為。

鄭爽的“AI”創業之旅會如何發展,只能讓時間驗證。但明星身上的“光環”往往是遮住了他們理性的雙眼,總認為天然擁有大幫粉絲加持,創業總會更順。但現實總是比想象更殘酷一些。

不過當下,眾多流量明星擁有著自己的致命缺點:沒有實力做保障,生命週期很短,基本靠吃青春飯。以防被冷落時片酬斷崖式下滑,早早鋪路創業或許也是最好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