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死亡哨所”,6年易主數十次,守軍無一能活

文|書生

對越反擊戰期間,解放軍和越軍在邊境線上進行多次激烈交鋒,如老山戰役、法卡山戰役等等,但要說最慘烈的還是“死亡哨所”爭奪戰

中越陸地邊境線東起廣西北倉河口,西至中國、老撾、越南三國交界點(位於我國雲南寬羅珊山),全長1000多公里,1979年對越反擊戰期間,我國在邊境線上大概有近千個大大小小哨所,其中大多數規模較小,甚至連名字都沒有,“死亡哨所”當時就是這麼一個無名哨所。

中越“死亡哨所”,6年易主數十次,守軍無一能活

該哨所位於邊境線約700米的一座主峰上,海拔約1500米,中越戰爭爆發前,我國在這個哨所只有一個班的兵力,總共才12人,裝備也比較簡陋,幾乎沒有重武器,防禦工事也只是一條壕溝而已。1979年2月10日越南方面公然入侵我國領土,派出特工趁夜襲擊了我軍哨所,猝不及防之下我軍12名戰士全部陣亡。

1979年2月17日,我國在忍無可忍情況下,對越南發起自衛反擊戰,2月19日凌晨,我軍在得知哨所士兵全部遇難後,立即組織兵力將其奪回,並全殲越南守軍。之後解放軍佈置雷區、修建防禦工事,但因為該哨所位於頂峰位置,面積較少,無法囤積較多兵力,因此守軍力量並不多,不久越軍組織優勢兵力,再次突襲哨所,我軍戰士全員陣亡,無一後退。

中越“死亡哨所”,6年易主數十次,守軍無一能活

就這樣反反覆覆,這個哨所幾度易主,被中越雙方士兵爭奪數十次,每次戰鬥規模都不大,但戰鬥卻異常慘烈,不管是解放軍還是越南守軍,差不多全都戰死了。基本上是一方剛拿下陣地,建築工事還沒還得及修建,對方的炮火就轟來了。

這樣的拉鋸戰一直持續到1984年,解放軍再一次收復該陣地後,加強兵力部署,同時加大對越軍打擊力度,使得越軍無暇顧及陣地,殘酷的爭奪戰這才終結。據資料記載,從1979年至1984年這6年間,中越雙方在這個無名哨所發生幾十次爭奪戰,而且每次守軍幾乎都全部陣亡,無一倖存,這在戰爭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因此該哨所也被稱為“死亡哨所”。

中越“死亡哨所”,6年易主數十次,守軍無一能活

據記載,中越雙方為爭奪死亡哨所共犧牲5000多人,其中解放軍陣亡人數至少有1000人,僅1984年軍最後一次收復該哨所時就犧牲187人,陣亡231人,傷亡不可謂不慘烈。後來我軍在原有基礎上擴大了死亡哨所規模,人數也從十幾人增至一百多人,並修建了集屯兵、娛樂室、給養室、彈藥庫等工事,現在還有一個籃球場供士兵娛樂。

目前,死亡哨所已經被作為愛國教育基地對外開放,只要獲得批准都能去參觀,而且目前這裡還有紀念碑,詳細記載了對越反擊戰期間我方戰士和越軍戰鬥的詳細經歷以及當初戰士們用刺刀留下的遺言,多是“誓與陣地共存亡”“誓死不退”等等。

中越“死亡哨所”,6年易主數十次,守軍無一能活

現在,每當有新戰士來到死亡哨所,第一堂課就是了解先輩們的英勇事蹟,我國邊境線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解放軍戰士用鮮血染紅的,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