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特斯邦威的帝国沉浮录

素材支持:综合网络渠道

青田的经商少年

1981年,新华社发了一篇报道,国务院要求加强市场管理,打击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温州八大王被列为重要打击对象。

这一年,周成建16岁,参与倒卖银元已经赚了近30万人民币。这是一笔到现在都不小的财产数目。

监管打击比想象的更快,周成建还没有筹划好这笔巨款的用途,就被政府悉数没收了,还被定了投机倒把罪。周父心疼儿子,便替未成年的儿子坐了一年牢。

周成建的家在浙江青田县黄垟乡石坑岭村。家里弟兄姐妹6个,周成建排行老四。父亲认为,老四脑子活络会想事情,所以在周成建只有8岁的时候就将家里的杂货店交给他打理了。他打理得有模有样,杂货店每年都有上千元的收入,这在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已经是相当可观的收入了。

周成建从小被学校认为是不好管教的孩子,但还是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县中学。不过在县里,他因为农村人的身份饱受欺辱,有一次,一个城里的同学居然用圆珠笔扎伤了他的后背,伤口足有两三厘米深。这件事对他的身心影响巨大。

美特斯邦威的帝国沉浮录

周成建老家风貌,引自2011年周成建微博

在投机倒把的打击风波后,已经初中毕业的周成建心怀愧疚,想学一门手艺,试过瓦匠、木工都不行,最后选择了裁缝。他展现了自己在裁缝方面的努力和天赋,只学习了一个月,就开始跟着师傅上门给人家做衣服了。周成建还通过一个舅舅的帮助,跑到了温州,去学习温州人的生意经。

1982年,17岁的周成建回到青田,四处筹资弄到了30万元,创办了青田服装纽扣厂。他把方圆几十里所有较好的裁缝集中到一起,专接大客户的订单。

那一年,邱光和已经31岁。邱光和跟着村长去了一趟香港观摩家电行业,回来立刻就成立了瓯海家用电器公司。这个时间,张近东在南京卖电器,黄光裕在北京卖电器,邱光和则在温州卖电器。

邱光和的电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几年内就在温州开起了5个门店。

但是周成建的服装钮扣厂效益不好,被一个大客户爽约后,30万元的创业资本耗费殆尽,付完工人工资后,只剩下了9000元。

“没钱还债,但当时我好像也没什么恐惧感似的。”若干年后谈起这件事,周成建说,“当时身上还有9000元,我想这就是我的翻本钱,我还是有机会的。”

1986年,21岁的周成建背负着30万的债务,黯然离开青田,重新去了温州。

立足温州

1986年,再次来到温州的周成建很快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胡佳佳。

周成建的这一段婚姻,鲜少有人知道内情。但是两个孩子都跟随母亲姓胡,引起了一些外界的猜测和议论。

不管怎样,周成建扎根温州了。他在妙果寺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温州妙果寺在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大江南北商贾云集的地方,也是后来温州各类专业市场的发祥地。

上一次接订单的模式,让周成建吃尽了苦头,所以这一次他不再相信大客户,采取“前店后厂”的模式,无品牌、无渠道,采购、设计、缝制、销售等环节,全部自己做,在温州站稳了脚跟。

美特斯邦威的帝国沉浮录

上世纪80年代的妙果寺商场

1994年8月21日,17号台风在温州瑞安梅头镇登陆,又正值农历大潮,形成了狂风、暴雨、大潮三碰头。这是温州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台风灾害,就连温州市区的潮水都涨到了1.5米,居民家庭和商铺损失惨重。

邱光和的门店、仓库全部被潮水席卷一空,损失高达千万,家电事业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他不得不思考,另谋出路。

这时候的周成建仍旧专注于他的服装事业。1994年前后,也是港派服饰在大陆极速扩张的时候,佐丹奴、班尼路等品牌占据着主要城市的繁华地段。

作为一个会做中山装、列宁装的老派裁缝,周成建都看在了眼里。他发现佐丹奴并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是进行轻资产虚拟化经营,也就是所谓“借鸡生蛋、借网捕鱼”的方式。

不甘于赚点小钱的他决定偷师佐丹奴,创立了美特斯制衣公司,也跑到广东找了加工厂合作。

为什么叫美特斯呢?周成建说:“美特斯,听起来一定没有农村的味道。”

从小出身在贫苦农村的他,受过城里人的凌辱,对于农村的土味,显然一直心有芥蒂。

可是因为同音字太多,他去注册美特斯品牌没有成功。他只好加长了名字,叫作美特斯邦威。邦威,寓意国邦之威。美特斯邦威,既显得洋气,又显得爱国,周成建对这个名字很满意。

1995年4月22日,周成建在温州解放剧院旁边开设了第一家美特斯邦威专卖店。开业当天,温州五马街全部铺上了红地毯直通“美特斯·邦威”专卖店。

美特斯·邦威,火了。这一年,周成建30岁。

很多人找上门来,希望成为美特斯·邦威品牌产品的代理渠道,其中包括邱光和。

1996年,周成建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也是他与第二任妻子的结晶,取名周邦威。这也是他第一个跟随自己姓氏的孩子。

温州双子

如果不是1994年的那一场台风,后来的中国家电市场,邱光和有可能成为与黄光裕、张近东齐名的人物。

台风毁灭了邱光和的家电梦,他寻找着新的创业机会,先去了河南搞房地产,结果被人骗了,项目烂尾,亏了几百万。

回到温州之后的邱光和发现了周成建的美特斯邦威正在高速扩张,于是也去申请成为了美特斯邦威的代理商。

干了一年之后,邱光和发现休闲服装这个事情可以搞,于是决定自立门户。周成建偷师佐丹奴奴,邱光和偷师美特斯邦威.

1997年,森马亮相温州。

美特斯邦威和森马,这两个诞生于温州的休闲服装品牌,从此开启了长达20年的比拼,从温州双子,发展成了中国双星。

在温州双子的带领下,温州的休闲服饰产业快速崛起。林明安的林中鸟,朱爱武的高邦,郑秀东的拜丽德,陈迷丽的雪歌,都在这个历史的大潮中诞生。

温州系的休闲服饰大军,开始在全国攻城掠地。

不走寻常路

2004年的国庆,一大批浙大的学生,骑着自行车,从城西偏远的紫金港校区到杭州的市中心延安路,因为那里有个叫美特斯邦威的服装品牌,全国首家旗舰店落成, 还搞了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

这一年,周杰伦以一首《龙拳》亮相春晚,又推出了专辑《七里香》,巩固了自己全民偶像的地位。

早在郭富城身上,周成建就体验到了明星代言的效应。他要做中国最好的服装品牌,也要拿下最流行的当红巨星,所以重金签下了周杰伦。郭富城的时代已经老去,美特斯邦威需要更年轻的偶像,去号召更年轻的消费者。

美特斯邦威的帝国沉浮录

学生党们,在这家美特斯邦威三层楼的旗舰店兴奋地挑选着衣服,也兴奋地讨论着背景里的周杰伦音乐,感觉自己浑身散发着青春与时尚的味道。

在三楼的一个角落里,一些人还发现了一个店中店,里面是一些复古风格的服装,问了店员,才知道那是美邦推出的另外一个品牌,叫作CH'IN祺。不过,也许是太过超前,这个中英夹杂、风格复古的品牌,并没有引起学生党们的购买欲望。

在这个新落成的美特斯邦威旗舰店的周边,也有着森马、高邦等品牌的店面,也有谢霆锋、蔡依林等明星代言的海报。

以美特斯邦威为代表的温系服饰行业,不仅都实行了虚拟经营的模式,也都走了相同的营销策略:当红的偶像明星配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

美特斯邦威——周杰伦。不走寻常路。

森马——谢霆锋、tiwns。穿什么就是什么。

高邦——蔡依林。衣出彩,就出色。

拜丽德——林俊杰。我要我的。

伴随着温系服饰大军的攻城掠地,佐丹奴、班尼路等港派服饰节节败退。不过这些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美特斯邦威是当之无愧的领跑王者。

温州的官方和民间,都已经忘记了他是一个青田人,把他视作新的温商领袖。

登陆上海滩

尽管温州极力挽留,但是周成建还是毅然远走。2003年,美特斯邦威的总部从温州迁到了上海。

上海是个国际化大都市,周成建希望美特斯邦威也能成为一个像ZARA那样的国际化品牌。

这一年,周成建与第三任妻子走在了一起。周成建曾经将他的三段公开婚姻,描述为“媒妁之言、事业伙伴和精神寄托”的三个阶段,引得外界的一些讨论。

邱光和也考虑过将森马迁往上海,毕竟上海有着人才、资本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但是态度没那么坚决,所以后来才有了温州、上海双总部的策略,至少注册地留在了温州。

在美特斯邦威推出CH'IN祺的时候,森马则是推出了童装品牌巴拉巴拉。

森马的这一变化,周成建注意到了,并派出人马远赴欧洲考察童装流行趋势。不知道为什么,周成建当时还是搁置了童装品牌。

直到十年之后的2012年,巴拉巴拉成为森马的主力品牌,笑傲全国童装市场时,周成建才醒悟过来,匆忙推出童装品牌MC kids和MOOMOO。

巅峰上市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中国向世界展现了自己的发展成就。

20天后的8月28日,美特斯邦威在深圳上市,成为A股休闲服饰第一股。

周成建喜欢数字8。

8月28日,这位服装业的新首富,乘坐8开头牌照的奔驰车抵达深圳交易所,敲钟仪式上矜持地微笑着向全场观众360度招手,面对此起彼伏的闪光灯,他脱口而出:“有这么多镜头,早知道穿得帅点了。”

美特斯邦威的帝国沉浮录

周成建身边的一位人员曾对媒体说:“美邦其实不差钱,上市对老板来说是有面子的事情,要完成。”

万科的王石,蒙牛的牛根生,复星的郭广昌等赫赫有名的企业家朋友,也给足了周成建面子,为美邦的上市站台,王石和牛根生还担任了美邦的独立董事。

美邦送给深交所的一份礼物,是一台以周成建创业初期的缝纫机为原型打造的镀金缝纫机模型。周成建立下豪言今后要做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裁缝。

美邦的高速发展,支撑着周成建世界裁缝的梦想。

2008年,美邦服饰营收做到了44.7亿,扣非净利5.8亿,已领先第二名的森马不止一个段位。

上市后,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美邦服饰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加速扩张。

2009年,美邦推出高端子品牌ME&CITY ,大手笔地请来了美剧《越狱》的男主温特沃斯·米勒(Wentworth Miller)作为代言人,希望更快地能建立多层次的品牌体系,与ZARA等国际巨头对抗。

这是进入千禧年后的第一个10年,也是美邦意气风发,一往无前的十年。

在美邦上市的2008年,淘宝网上线了新的平台淘宝商城(天猫商城前身),温州商人沈亚在广州悄悄创立唯品会,一场电子商务狙击实体零售的大战,已经在酝酿。

进击的号角

在国内休闲服饰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外国的资本也嗅到了商机。

2002年,优衣库进入中国;2006年,ZARA 进入中国;2007年,H&M 进入中国;2010年,GAP 进入中国。

这些国际快时尚品牌,短短几年时间便迅速占据各大城市的核心商圈,以超大店的模式,更新潮的设计,很快俘获了中国消费者的心。

周成建视ZARA为榜样和对手,因此面对凌厉攻势,作为国内休闲服装的老大,美邦依托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投入了战斗。

美邦的全国门店数量很快突破了5000家,企业的规模也迅速做大。2011年,美邦服饰达到自身的巅峰,当年营收99.5亿,扣非净利11.1亿。

那一年,森马服饰也成功上市了,当年营收77.6亿,扣非净利12.1亿。

温州双星闪耀中国,两者的市值不相伯仲。

也是在2011年,温州爆发了地方金融风波。企业倒闭、老板跑路成了全国瞩目的焦点。曾经服饰行业的小弟小妹,拜丽德、高邦等温系品牌,因为资金链的问题,相继陷入了经营困境。

库存的重压

有同行评价,周成建从小是一个内心有些自卑的人,这促使他不断超越自己,但是也会使他急于冒进以证明自己。

急速扩张的深水之下,危机四伏。

美邦虽说是以ZARA为榜样,但是实际操作上与ZARA大相径庭。

ZARA在中国仅有直营店,平均两周就会上新,都是小批量多款式,周期短,库存灵活。

周成建则坚定的认为“直营店+加盟店”的模式才是最好的,一线城市主做直营店,提升品牌影响力;三四线的城市主要是加盟店,提升市场覆盖率。因此美邦倾向于大量生产,仅生产周期就要2个月到3个月的时间。

同期,阿里巴巴的天猫,温商沈亚的唯品会,都已经快速崛起,吞噬着实体服装零售的市场。国内百货零售业哀鸿遍野。

2011年底,美邦服饰被曝出25.6亿的库存压仓,处在了舆论的暴风眼。

压力之下,周成建狠批下属“三蛋一不”,即混蛋、王八蛋、瞎扯淡以及不作为。

这一开骂,从上海骂到了各个分公司所在地,又从各地分公司骂回上海,从年底骂到了过年,从过年骂到春节上班,持续了数月之久,周成建的焦虑,可见一斑。

周成建对业绩不达标的员工采取了灭“蛋”政策。高压之下,公司骨干批量流失。一位前员工对媒体表示,离开的原因是出于“委屈”和“恐惧”。

高压政策表面上奏效了。2012年上半年,美邦服饰硬是消化了8亿库存,销售实现逆势增长。

但是又有媒体指出,美邦的去库存对象主要是关联企业爱裳邦购,以及大连、长沙等地的经销商,涉嫌强行向经销商压货。

美邦服饰发布公告,予以了反驳。

2012年,传说中的玛雅文明世界末日没有到来,但是之前高速扩张的国内服装业开始步入拐点,哀鸿遍野。李宁等服饰品牌也陷入了库存危机。而温州本土的高邦、拜丽德,更是受地方金融风波影响,濒临破产。

服饰行业唯一欣欣向荣的细分领域是童装,森马的巴拉巴拉此时异军突起,帮助森马度过了难关。

屡战屡败的转型

周成建是个眼光看得长远的人,但经常做了不适合自己做的事。

他很早意识到美邦低价走量的策略,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先后试水了CH'IN祺和ME&CITY 两个中高端子品牌,但是成效不佳。

在森马的巴拉巴拉已经稳居国内童装老大的时候,美邦才推出了童装品牌MC kids和MOOMOO,但为时已晚。

面对天猫商城、唯品会、凡客诚品等电商渠道的来势汹汹,美邦在2010年也强势推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邦购网。

但是电商的复杂程度也超出了周成建的预期,线上线下没有形成协同效应,反而加大了库存危机;同时美邦在物流配送等方面也无法跟上电商发展的节奏。2011年10月,仅上线10个月的邦购网,耗费6000多万元之后,偃旗息鼓。

2013年,O2O成为国内创业大潮的热门概念。美邦也启动了O2O战略,引入“一城一文化,一店一故事”的理念构建情景式购物。但运营两年之后,体验店依旧不见起色。

2015年,年仅20岁的少帅周邦威登场了。

周邦威有着年轻人的视觉,知道移动互联网和个性化是年轻的趋势,于是主导开发了“有范” APP,还冠名了互联网热门综艺《奇葩说》。

《奇葩说》主持人马东念起了标志性的花式广告语“有钱有势不如有范 ”、 "穿衣上有范,绝对不犯二"。

美特斯邦威的帝国沉浮录

遗憾的是,2017年8月,有范APP宣布内部运营调整,下线。

股市疑云

回到1994年,那个特大台风重创温州的时候,另外一场风暴是发生在A股,上证指数从顶部1558点一路下跌,到1994年7月29日,已经跌到了333.92点。

这一年,出生于宁波的徐翔才17岁,以数万元成本进入股市炒股。凶猛的资本市场给他上了生动的第一课,冥冥中也为他将来成为A股的大鳄打下了基础。

10年之后的2005年,已经声名在外的徐翔从宁波搬到上海,在浦东新区的汤臣一品买下了豪宅。

又过去了近10年,2014年,业绩处于扭盈为亏的敏感阶段的美邦,高调宣布联合另外一家上海温商企业均瑶集团筹建上海华瑞银行。由于正值牛市,二级市场如打了鸡血一般兴奋。

炒作美邦的带头大哥就是徐翔旗下的泽熙资本。通过投资美邦服饰股票,2014年底至2015年4月,泽熙曾半年获得4.5亿元的账面收益,超过美邦服饰2014年净利3倍。

巧合的是,周成建在2015年4月中旬,通过上海华服投资有限公司减持美邦服饰10%股份,减持均价则为美邦服饰三年多来股价高点。

6月,股灾来临。

7月,国家队出手救市。中信证券四大营业部对美邦服饰的净买入金额均在1亿元以上,合计买入金额达29.05亿。美邦服饰成为国家队净买入最多的个股之一。

这与国家队的投资偏好并不吻合。根据美邦服饰2015年三季报,公司净利润当期大幅下降,并预测2015年将处于业绩亏损状态。

当时有人质疑,国家队选择在高位接盘,涉嫌协助泽熙从美邦服饰解套。

由于股市的极端行情,和民间的质疑声不断加大,监管部门决心治理各类乱象。

8月,救市主力中信证券发生反腐巨震,数人被带走调查。

11月,徐翔等人因为涉嫌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等行为,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2月,市场传出郭广昌现正在协助相关司法机关调查。而郭广昌正是周成建曾经落泪感谢过的好友。华瑞银行的筹建,也是基于复星退出,美邦才得以接手。

2015年12月30日,周成建出席浙商大会,在发表演讲时突然表示:“我认为我自己做了太多不该做的事情,放弃了太多不该放弃的东西。”

2016年1月7日,周成建失联,直到一周后才回岗履职。

背后的故事至今依然扑朔迷离。

帝国的沉寂

在经历了股市的风波之后,周成建异常低调。

2016年11月,没有明显征兆,周成建突然宣布卸任美邦服饰董事长、总裁等职务,由女儿胡佳佳接任。

由于胡佳佳的特殊身份,坊间一度猜测,与周成建有过财产瓜葛的第一任妻子,是不是要回来掌权。

彼时,美邦服饰已是危机重重。由于业绩连续亏损,美邦服饰未来可能被ST,面临着被退市的风险。美邦2016年出售了全资子公司华邦科,以此获利,化解了退市风险。

美邦服饰还更换了代言人,一口气请来了五位二线的小鲜肉,推出“爱怎样,就怎样”的五大系列风格服装。

但是年轻人的上阵,并没有改变美邦的颓势。2017年美邦营收64.73亿元,净利润亏损3.06亿元。

2018年上半年,美邦发布的业绩预告仍然为亏损。

反观森马,2016年、2017年的利润连续超过10亿元。其中的童装业务支撑起了森马的半壁江山。

而周成建一直追赶的榜样ZARA,母公司业绩也节节攀升,创始人身家一度超过比尔盖茨,跃居世界首富。

2018年以来,森马服饰的股价上涨了80%,已经逼近牛市时的历史最高峰,市值是曾经老大哥美邦服饰的4倍有余。

周成建也许会困惑,他比邱光和小14岁,又是裁缝出身,更年轻,也更专业,为什么森马依旧大步前行,美邦却跌跌撞撞。

他在微博上,曾经反思:“将昨天经历过的冲动、迷茫、错位的心路历程转化为正能量,以此警醒自己。”

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铸就了它曾经的辉煌,也酝酿了它如今的没落。

在刚刚过去的7月18日招商大会,作为集团董事长的周成建又亮相了,他希望美邦开启一个全新的三年,再次回到市场的第一梯队。

然而,市值已经较最高峰跌去80%的美邦,市场留给它的试错机会,已经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