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上交國寶索要800萬被拒,專家稱最多給2萬,3年後賣出1800萬

老人上交國寶索要800萬被拒,專家稱最多給2萬,3年後賣出1800萬

清朝末年,溥儀的退位標誌著清政府的垮臺,原先的皇親貴胄享受的都是奢侈豪華的生活,但是沒有了皇帝,他們這些管制俸祿也就不復存在了。於是皇族就只能吃祖先留下的“老本”,他們開始變賣家中的古董。這些古董都是具有真正歷史價值的文化遺產,匯聚著我國先人的智慧。好東西是從來不愁賣的,他們家裡的寶貝很快就出手了。尤其是溥儀的弟弟溥傑,他偷偷進宮將有名的字畫盜運出宮,千餘件的書畫被瓜分殆盡。

老人上交國寶索要800萬被拒,專家稱最多給2萬,3年後賣出1800萬

19世紀末,一些愛國人士同時也是古董收藏愛好家將自己家中的傳家寶,以及收藏多年的古董字畫主動上交給國家,當然其中也會參雜一些高級仿品。1992年,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帶著自己家中收藏的字畫來到了北京瀚海藝術品拍賣公司,老人希望能得到專家的親自鑑定。經過幾位專家的認真鑑定後,得出了統一的結論:這是一件失傳已久的國寶。專家希望老人能將這件國寶上交給國家,但是被老人拒絕了。

老人上交國寶索要800萬被拒,專家稱最多給2萬,3年後賣出1800萬

其實這副字畫是出自宋朝的江南才子張先的《十詠圖》,並且是皇室歷代收藏的真品。為何皇室和專家們如此看重這副字畫?其實原因很簡單。張先在宋朝是有名的畫家,他傾其畢生精力才創作完成了這一副《十詠圖》。由此一來,其珍貴程度就可見一斑了。

老人上交國寶索要800萬被拒,專家稱最多給2萬,3年後賣出1800萬

這件事後來被文物局得知後,他們找到老人表示願意出1萬元將這幅畫作收回。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當時的一萬可是非常值錢的。但是老人並沒有同意,老人表示國家出800萬會考慮一下。這個數字放在現在都是一筆巨資,更換何況是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後來專家說最多隻能給兩萬,老人還是堅持自己的立場,專家只能空手而歸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文物局只好請國家出面,將這幅字畫進行拍賣。3年後,國家派出故宮的專家代表前去競拍。但是令人沒想到的是,最後的結果是國家用1800萬的高價拍到了這幅畫。因為國家認為這是我國的瑰寶,國家有權利和義務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

張先的這幅字畫在故宮失蹤後,時隔七八十年才又重新回到了故宮。幸好國家能及時把它挽救回來,我們還能去故宮看到這樣的歷史瑰寶,不然現在估計已經在其他國家的展覽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