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青春時光大量花在學習 CPA 上值得嗎?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236144/answer/68355209

——原答案寫於2015年底,更新於2018年底,歷時三年,備考實錄——

2015年,備考第一年,22歲,大約從四月開始,用了大半年時間從零基礎自學,報六考五過二,戰略隨便翻了翻書,但臨場決定棄考,過財管60.25、審計69,掛會計54、稅法57、經濟法57(實踐證明法學生不要輕視經濟法,考察的角度和方式與司考不太一致)。

2016年,備考第二年,23歲,那是暑期我在一家券商投行實習。其實當時能夠得到實習崗位也是拜cpa所賜,問我出售了一批原材料,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會計處理有何不同,在三張表上可能引起哪些變動。一邊實習一邊重新備考,報四考四過三,過會計62、稅法63和經濟法63,掛戰略47。

2017年,備考第三年,24歲,正式入職一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因為工作忙所以複習地很少,報一考一過一,過戰略68,結束cpa專業階段。

2018年,備考第四年,25歲,工作第一年,大約是零零碎碎看了三個月,每天晚上看一兩個小時這樣子,綜合72上岸。

雖然一考就是四年,而且每科都是擦過,但是whatever,goobye cpa~

把自己的青春時光大量花在學習 CPA 上值得嗎?

最開始的學習是從一本《會計學原理》開始看的,由於沒有壓力又是在家,大概每天能看個把小時,所以大概兩三個月都沒看完,而且什麼也沒記住。於是就決定,那就考CPA吧,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考慮:

(1)逐漸意識到,不懂財務的法律人,公司、證券、金融、銀行、涉稅等法律業務可能很難做好,關鍵不做這些領域又不怎麼容易賺錢(當然這都是當時的想法,現在看起來很膚淺);

(2)我是那種比較喜歡大段時間用來集中學習的人,對於完全零基礎的我,以後很難有這種半年的空閒時光,現在不考以後也就不會也不能再考了;

(3)我對自己的自制力有很清楚的認識,沒有考試的壓力我是在是學不下去;

(4)當時高分過來司法考試和夏令營考試給了我爆棚的蜜汁自信

(後來看起來自己面對cpa就是個學酥)。

說實話,備考CPA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期間也有很多次想放棄,零基礎直接學CPA,就好比新生兒直接學110米跨欄。自學的難度確實很大,比如當時老聽“計入當期損益”,以至於我很長時間都以為有個科目叫“當期損益”,再比如至今我都沒太搞明白合併報表裡內部交易的調整。

克服遺忘也非常難。好不容易啃完了第二章《金融資產》,馬上又出現了第四章《長期股權投資》,到第25章《企業合併》、26章《合併財務報表》,拍拍腦門媽呀這都是什麼鬼,馬冬梅?不對,牛夏蓮?還是朱秋菊?應該是羊春紅吧?更不必說六門課同時從零基礎開始學了。

CPA單個知識點真的都不是特別難,難在內容太多,太過於龐雜。CPA多門同時備考,其實就是和遺忘作鬥爭。

但是不得不承認,這世上大多數的事情還是勝不過堅持。

雞湯一點說,司考、CPA這種週期長、通過率低的非選拔性考試,不僅僅是知識儲備的增加和熟練程度的提高,更多的是心智成熟和歷練。在你一次次想要放棄、甚至是還沒開始就想放棄的時候,一次又一次鼓勵自己堅持下去,付出努力的同時承擔巨大的失敗風險。但這也恰好是為什麼很多人問我自己是否要參加cpa\司考這種考試的時候,我會建議他們慎重,還是要自問一句自己是不是想好了願意付出多少努力還是願意承擔多少風險。如果一開始就想著試試吧試試吧,隨便考考玩玩,那我覺得還是看電視劇睡覺打遊戲比較舒服。

在CPA考試的那天,看到好多棄考的人發微博,感慨一下青春流逝,自己卻什麼也沒有;感慨一下自己不夠勇敢,勵志明年再戰。那時候就在想,無論考試結果如何,能夠勇敢出考,就已經贏了。

實際上,我所在的考場,接近50個考位出考最多的一場也就二十多個人,而且這些人中有不少純粹是打醬油,很多人都是發呆熬到考前30分鐘交卷。

當然棄考這種事情不便評論,每個人都有充分的理由,但其實每個理由也都是藉口罷了。

“沒有考試,就沒有學習”,這句話是我考完試後自己胡編亂造的,不過我覺得還是挺有道理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非出於強烈興趣和高度自制力的支撐,沒有壓力、漫無目的的學習,大多會是懶散、低效甚至半途而廢的。

但如果給自己規劃一個宏偉的藍圖,加以相對周密的計劃、相對嚴格的執行和不斷的自我鞭策,就會發現原來可以做這麼多,考完試再回頭來看,有一定基礎的人,兩三個月複習兩三門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所以說,把自己的青春時光大量花在準備CPA上是很有意義的,前提是,你無法保證這些時間一定會被用來做更有意義的事。

如果你有其他有意義的計劃,那我建議你不要考CPA,因為它需要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就考試結果來說,只有通過和沒通過,沒有折中和保底;只有破釜沉舟,沒有全身而退和回頭是岸。

在沒有負擔、精力旺盛的年輕時光不把這些該做的事情做完,難道要等到拖家帶口、“頭髮都去哪兒了”的時候再去考嗎?有些東西年輕不學以後可能就學不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