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F-2戰機的那些是是非非

日本在二戰後經濟飛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不少政客迫不及待得要使日本成為政治軍事強國。相應的日本自衛隊也飛躍發展,而其中F-2戰鬥機更是日本戰鬥機史上一塊嶄新的里程碑。

關於日本F-2戰機的那些是是非非

三菱F-2戰鬥機,是日本航空自衛隊隸下的主要戰鬥機種之一,也是接替F-1戰鬥機任務的後繼機種。由三菱重工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合作,以F-16為基礎共同研製,於1995年完成原型機並於2000年開始服役。 在戰機世代上屬於第四代戰鬥機改進型,即第四代半戰鬥機。它也是是世界上第一種將機載主動相控陣(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投入服役的機種,搭載J/APG-1相控陣雷達,該型雷達由日本率先世界使用砷化鎵半導體打造,由日本國內獨立研製生產。但該型雷達在服役初期由於日本在軟件整合能力方面的欠缺,導致其性能不穩定,也被經常詬病。這在之後改進的J/APG-2雷達應用之後才有所改觀,J/APG-2整體性能與美國雷神公司研製的APG-79相控陣雷達相當,後者主要裝備美國海軍F/A-18E/F超級大黃蜂。

關於日本F-2戰機的那些是是非非

F-2C初期設計構想

三菱F-2初期的主要任務為對地與反艦等航空支援任務,因此航空自衛隊將其劃為支援戰鬥機,換裝J/APG-2之後F-2憑藉先進的電子戰系統和雷達,其在空對空作戰中也很有不錯的表現,日本防衛省在平成17年(2005年)防衛大綱廢止支援戰鬥機和攔截戰鬥機分類,將F-2劃為多用途戰鬥機F-2憑藉其良好的性能使得日本繼F-1戰鬥機“超音速零戰”的綽號之後將F-2冠以“平成零戰”之稱。

F-2研製

自80年代後期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2戰機計劃公佈以來,其設計方案多次更改,經費預算不斷增加,最後定型日期也一推再推,直到1995年10月7日,首批4架原型樣機才開始試飛。1995年12月,日本政府最終批准了生產130架F-2型機(83架單座的F-2A型機和47架雙座的F-2B型機)的計劃。2000年10月2日,日本F-2戰鬥機在日本三澤空軍基地舉行了服役典禮。

關於日本F-2戰機的那些是是非非

最終服役的F-2採用了單發、單垂尾、大邊條、翼身融合和腹部進氣道的總體佈局,從外形上看幾乎與F-16沒有什麼區別。F-2的最大變化是在航空電子系統方面。該機採用的很多電子設備都是新研製的,其性能有不少優於F-16飛機上的設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火控雷達。它採用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有源相控陣技術,大約由800個3瓦砷化鎵發射接收模塊組成。這種雷達的特點是,每個天線都可單獨發射電磁波進行電子掃描,不需要機械轉動天線,搜索範圍大,處理速度快,可靠性高。

關於日本F-2戰機的那些是是非非

J/APG-1主動相控陣雷達

F-2具有攜帶和使用多種武器裝備的能力。如在空對海武器方面,可攜帶ASM-1/ASM-2反艦導彈、CBU-87集束炸彈。此外,F-2還可裝備兩種型號的CCS-1光學反艦制導炸彈。這些裝備使得F-2能在遠距離精確攻擊敵海上和灘頭目標。

關於日本F-2戰機的那些是是非非

三菱F-2掛載的AAM-4空対空導弾

儘管F-2以對海作戰為主,但其空戰能力也不弱。它還裝備了先進的空空導彈,具有較好的近距格鬥性能和超視距作戰能力。F-2戰機能夠在飛行中接受空中加油,其作戰半徑約810公里,續航里程在4000公里以上。

F-2設計特點

由於日本的F-2戰機是以美國空軍的F-16C/D型戰鬥型為藍本設計建造的,在飛機外形、動力設計、搭載武器等方面吸取了不少F-16的優點和特長。但為了突出日本國土防空的特點,日美兩國又在幾個重要方面對F-2的設計做了改進:由於採用了先進的材料和構造技術,使F-2飛機機身前部加長,從而能夠搭載更多的航空電子設備;機翼大量採用吸波材料以降低雷達探測特徵;配有全自動駕駛系統等。F-2戰機採用通用動力系統公司的F110-GE-129型渦輪發動機推動,能夠產生更大的推動力。根據使用場合不同,F-2戰機被設計為單座和雙座兩種型號。

關於日本F-2戰機的那些是是非非

三菱F-2與通用F-16輪廓對比

為適應日本國土防空和綜合作戰的需要,F-2也仿效F-16被設計成多用途的戰鬥機,既能進行空中格鬥,又可對地實施攻擊或進行海上護航。同美軍的F-16相比,F-2更偏重於對地實施攻擊和提供近距離火力支持。由於F-2戰機通常需要長時間滯空執行任務,並要求能夠在短距離內起飛及降落,所以日本空中自衛隊選擇了既堅固又輕巧的合成材料來製造機翼,而且F-2的機翼比F-16的機翼大25%,因而能夠增加燃油貯存量和裝備更多武器。F-2的機身長度為15.52米,寬11.13米,能夠在飛行中接受空中加油,其作戰半徑約810公里,續航里程在4000公里以上。F-2戰機能夠掛載的武器非常多,僅導彈和炸藥的外掛點就有11個,能夠裝備2枚AIM-9“響尾蛇”導彈或是三菱公司的AAM-3型空對空導彈,3枚反坦克制導炸彈以及4枚ASM-1型或ASM-2型反艦導彈。此外,F-2戰機還裝有一門20毫米的機關炮可用於近距離的火力支持。

關於日本F-2戰機的那些是是非非

F-2的設計是在第40批F-16C單座戰鬥機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的改動包括:加長了機身,重新設計了雷達罩,集成了先進的電子設備(包括主動相控陣雷達、任務計算機、INS以及集成電子武器系統等),加長了座艙,增加了機翼面積並採用了單塊複合材料結構,機翼前緣採用了雷達吸波材料,在機身和尾部應用了先進的複合材料和先進的結構技術,加裝了阻力傘。

日本F-2 VS 中國殲10

美國“國家利益”曾發表觀點,日本的F-2戰鬥機在遠距離空戰中將佔據優勢,它能在超視距範圍發射AAM-4B導彈,然後“打了就跑”撤退。得益於數據鏈系統,F-2還能最大限度協調發射的遠程導彈。文章稱,雖然中國的新型相控陣雷達可能更先進,但是考慮到日本在雷達方面長期的使用經驗,所以可以認為日本人的雷達更好。

關於日本F-2戰機的那些是是非非

日本F-2戰機

美媒稱,另一方面,如果戰鬥發生在近距離,那麼殲-10將取得優勢,這是因為殲-10配備了F-2所沒有的機載紅外搜索跟蹤系統 ( IRST) 。

美媒最後總結道,殲-10和F-2都有著各自的優勢和不足。在遠距離相遇,F-2將能夠“生吞”殲-10,但在近距離,形勢正好相反。鑑於遠距離空戰將首先爆發,因此F-2將可能在雙方進入可視範圍之前結束戰鬥。最終F-2將在這場戰鬥機對決中笑到最後。

那麼美媒的說法到底有無道理?

首先,殲-10和F-2確實可堪比較,前者在1998年首飛,後者則在1995年首飛,兩者在各自國家都肩負著振興本國軍用航空工業的希望。美媒一直認為,殲-10項目其實脫胎於上世紀80年代流產的美國以色列聯合研製的“幼獅”戰鬥機,因此與F-2一樣也擁有“美國血統”,這種說法早被批駁,就不再贅述。

關於日本F-2戰機的那些是是非非

殲-10戰鬥機

與F-16相比,F-2最大的變化是在航電方面。在該機服役的2000年,其很多電子設備都堪稱世界一流,不少性能甚至優於F-16,其中以有源相控陣雷達為代表。但是據報道,雖然F-2看似不錯,但是其實受到了美國的“技術閹割”,在研製之初,美國就要求F-2在技術上不能超越美國的F-16C戰機,技術上的限制以及昂貴的造價使得F-2從誕生伊始就處於一種尷尬境地,雖然日本近年來也在盡力升級該型戰機,但是由於先天不足,其最終效果如何也不得而知。

退一步講,就算F-2經過升級後能夠煥發“第二春”,但就算只比較數量,以其區區幾十架的裝備數量(包括因海嘯受損的18架,至今仍未全部修復),與中國這邊幾百架數量的殲-10系列戰機對抗,結果如何也是顯而易見。(AOPA雲:楊媛媛)

AOPA雲【軍機頻道】,專注軍事飛機內容分享,科普類戰機闡述,實時類軍機報道。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aopayun(長按可複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