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了解白褲瑤多元的,民族文化

白褲瑤的民族傳統文化 歷史 悠久、內容豐富,雖然經過幾百年的社會變遷和歷史滄桑,白褲瑤民族的文化傳統內核至今仍然比較好地得到保護,其根源於白褲瑤的強烈民族認同意識、傳統倫理規範的繼承,傳統信仰、安定和諧的社會秩序思想的維繫等。強烈的民族認同意識。白褲瑤的民族認同意識主要是表現在傳統服飾文化的維繫、傳統農耕文化的維繫和傳統居住文化的維繫等。

一起來了解白褲瑤多元的,民族文化

傳統服飾文化的維繫。白褲瑤的服飾是彰顯民族身份認同的最顯著特徵,是增強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載體,也是判斷是否是本民族成員的重要標誌之一。在廣西南丹縣裡湖瑤族鄉的許多民族群眾自古以來就有崇尚民族服飾的傳統,在日常生活中都習慣穿民族服裝,尤其是中年以上的民族群眾。“白褲文化對白褲瑤的 發展 進程起著主導地位,並決定著白褲瑤與其他瑤族支系在宗教信仰、生產條件、性格心理上的各種差異,這種差異構成白褲瑤文化的特徵。”筆者調查發現,白褲瑤的民族服裝認同率是最高的,大多數白褲瑤群眾都認同本民族的服裝,認為穿自己辛勤勞動製作的衣服好。以穿本民族的服裝感到自豪。穿上自己做的衣服更加能夠凸現自己能幹和手巧,要知道一個連本民族的衣服都不懂製作的適齡姑娘往往在白褲瑤地區被視為是笨拙的。因此,很多年輕的姑娘在家都喜歡製作本民族服裝,這是她們去相親的必備條件之一。

一起來了解白褲瑤多元的,民族文化

傳統居住文化、陀螺文化、銅鼓文化、喪葬文化的維繫。在白褲瑤地區,基本上是維繫傳統的居住文化,大部分民族群眾居住在深山老林的半山腰或山頂上,以土屋瓦房或A字型的草房為主要建築。最具有建築特色的是穀倉,維繫了上百年的穀倉文化至今仍然在白褲瑤的村落四處可見,每家每戶屋旁邊都建有一個小小的穀倉。白褲瑤的穀倉與其他民族不一樣,穀倉不是建在屋內而是建在屋外(據說是白褲瑤的社會風氣極好,從來沒有偷盜事件發生)。穀倉體積不大,比屋小許多,是用來儲存糧食之用,是用木材、竹竿、茅草等建成、設置精密。倉頂成A字型,底下用四根圓柱支撐。古老的穀倉具有獨特的防雨、防鼠、防盜、防火等功能。

一起來了解白褲瑤多元的,民族文化

陀螺文化是白褲瑤的獨特文化。打陀螺是白褲瑤的傳統活動之一,具有禦寒、社交、娛樂等重要功能。打陀螺是白褲瑤群眾的愛好,幾乎人人會打,技藝精湛。陀螺是用木頭製作,碗口大,託頂刻著許多花紋,並用長繩繞起,拉著繩子用力一劈,陀螺就在地上打轉。陀螺傳說是白褲瑤祖先為了禦寒而創立的一項活動,後來逐漸演化成為鄉村集會、過年過節、集市比賽的重要活動項目之一,誰把陀螺劈得最猛、讓陀螺轉得最久。誰就是陀螺的贏家,受到年輕姑娘們的讚揚。打陀螺同時也是青年男女們結交朋友、認識新人、尋找配偶的重要載體。

一起來了解白褲瑤多元的,民族文化

白褲瑤自古以來就有銅鼓崇拜的傳統,白褲瑤的銅鼓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白褲瑤民族之象徵。白褲瑤把銅鼓當作一種神器,認為銅鼓具有銅鼓神,一般的村落都需要銅鼓神來庇護。因此,在白褲瑤,銅鼓的存在就有深厚的文化根基,銅鼓的使用也顯得十分神聖。據有關數據顯示。“南丹縣境內的白褲瑤銅鼓,共有311面(其中裡湖229面,八圩80面,小場2面)。南丹縣白褲瑤人口為27900餘人,依次 計算 ,白褲瑤平均每89人中即有一面銅鼓,其銅鼓密度之高居國內外當今使用銅鼓民族之首”。銅鼓文化的維繫主要靠一種信仰和崇拜,其表現形式往往與安葬文化交織在一起。在白褲瑤地區不是隨時或隨便都敢使用銅鼓,只有在特定的場合下才能夠使用,並且必須在祭鼓儀式之後才能使用。“喪葬活動至今仍然是白褲瑤銅鼓最主要的使用場合。”白褲瑤認為,“喪事打銅鼓是表示對死者的哀悼,使死者安然進入陰間,登上天堂,消遙自在”。喪葬是白褲瑤群眾集體活動的重要活動之一,獨特的是,在隆重的喪葬活動裡包含著多種活動,喪葬不僅僅是對死者的哀悼,同時也是青年男女物色對象的重要場合。據南丹裡湖白褲瑤生態博物館陸朝金副館長介紹。喪葬當天,很多附近鄉里的青年男女前來參觀,他們打扮得漂漂亮亮,邊觀看葬禮邊尋找對象,並且是女性佔主動地位,當遇到自己喜歡的人就跟他對唱情歌並逐漸離開葬禮去偏僻的地方約會。易言之。白褲瑤的喪葬文化蘊涵並催生其他文化的生成。

一起來了解白褲瑤多元的,民族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