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说,气候变化会危及全球近一半的含水层

研究说,气候变化会危及全球近一半的含水层

地下水层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全球有 20 亿人以地下水来获得生活中基本的水资源以及农业或工业用途。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表示,气候变化将影响到 44% 地下水层对水资源的供应。

论文由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和美国组成的联合国际研究小组,他们利用现有的地下水数据建立了一个计算模型,将地下水储量在气候变化中产生的反应做成了一个动态时间表,时间表显示,在未来的一个世纪里,地下水位对水资源的补给与降水和蒸发之间的联系与变化,只有一半的地下水层可以进行平衡补给,剩余部分都面临枯竭的危险。

地下水层积水的原理是通过降水从地表渗进土壤,再通过土壤渗透到地下水层。雨水通过地表的基岩过滤至积水层往往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各地的地质条件也不同。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干旱和降雨等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都会对地下水储量的补充与流失产生持久影响。

研究小组发现,气候变化并不会让所有地区的含水层变得更枯竭,受降雨量总和和降雨强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气候在变得潮湿的同时,地下水层可能会变得更充沛。干旱地区地下水层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要慢一些,也比潮湿地区的储备时间要长,现在撒哈拉沙漠下的含水层还未摆脱一万年前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研究人员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水环境的研究,但在现有的研究中,针对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地下水层的了解有滞后性,甚至现在仍无法准确测量含水层中剩余水量情况,随着时间的推进,水资源的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紧迫。

2015 年 NASA 就曾通过卫星数据观测到,全球 37 个最大的含水层区域中有 21 个正在枯竭。这些面临枯竭的含水层常年只有外流,而没有新的流入。也有研究表明,美国加尼福尼亚中央河谷、印度、西班牙南部和意大利上恒河流域地区的含水层都会在 2030 年时消耗殆尽。

“尽管地下水枯竭是个全球性问题,但在探讨出解决方案时,也要在当地进行执行,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美国安大略省的土木工程与应用力学教授 Tom Gleeson 说。

题图:ponaksom.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