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洋垃圾禁令實施滿一年,美國小鎮快“受不了”了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報道,中國自2018年1月起,開始禁止從國外進口24種"洋垃圾"。在美國,經過幾個月的調節,大城市因為相對發達,而且擔心將成本轉嫁給居民會導致他們不願回收利用,所以大多自行承擔在回收垃圾過程中出現的損失,基本能保證城市居民免受其影響。但是,在美國的農村和小城鎮大多承擔不起這個財政負擔。於是,面向城市居民的回收服務與面向農村和小城鎮居民的回收服務之間差距越來越大。農村和小城鎮的居民即將面臨"垃圾圍城"的挑戰。

中國洋垃圾禁令實施滿一年,美國小鎮快“受不了”了

報道中以美國幾個農村和小城鎮為例,說明了美國目前有不少農村和小城鎮在回收垃圾方面遇到不少難題。如密蘇里州的漢尼拔有人口1.8萬,它已不再接受標號為3、4、5、6或7的可回收塑料,如酸奶容器和洗髮水瓶;賓夕法尼亞州伊利附近的村莊不再回收玻璃;在紐約州的哥倫比亞縣,居民們很快將不得不支付一年50美元的費用才能把垃圾傾卸給縣裡的某個廢品回收中心。

在農村及小城鎮中,各家各戶往往相距較遠,致使收集成本要高一些。農村社區要花更多的錢把可回收物運往能找到市場的回收中心。而且它們產生的垃圾達不到買家想要的量,收集和運輸這部分廢料的成本將超過其價值,所以很多廢料回收處理公司都不願意到美國的小鄉鎮進行廢料回收工作。

中國洋垃圾禁令實施滿一年,美國小鎮快“受不了”了

在以前,中國的"洋垃圾"禁令還未實施,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廢品出口地,佔了約百分之四十的份額,美國有4萬人從事著和垃圾出口中國相關的工作。就拿2016年來說,2016年全年,美國共向中國大陸進口了價值約56億美元的廢品。

中國洋垃圾禁令實施滿一年,美國小鎮快“受不了”了

自從中國實施"洋垃圾"禁令後,美國就陸續出現"洋垃圾危機"。先是美國各個垃圾回收商回收來的可利用廢物堆積如山,無處安放;接著各個垃圾回收商又出現人手不足,需要大批工作人員參與垃圾回收產業;然後因為有些類型的廢料價值下降,還有一些變得一文不值,回收商不願意回收這部分廢料,美國地方政府只能出面承擔這部分廢料的損失;最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美國的不少鄉鎮將要面臨"垃圾回收難"的問題。

中國洋垃圾禁令實施滿一年,美國小鎮快“受不了”了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近一年來美國出現的"垃圾回收危機"就是因為過於依賴此前中國的廢料進口。之前的美國廢料回收產業,只需要回收廢料,然後出口到中國,既能減輕垃圾回收負擔,又能賺錢,自然是樂此不疲。但如今,他們需要自行回收再利用。這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成本,對於美國的廢料回收行業而言當然是個極大的挑戰。但"自己生產的垃圾自己處理"難道不是理所應當的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