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航班起飛晚點了,但卻能提前落地呢?

最近小橫總是能從後臺收到這樣的疑惑:

為什麼我的航班起飛晚點了,但卻能提前降落呢??


為什麼我的航班起飛晚點了,但卻能提前落地呢?

其實很簡單,讓我們先來了解兩個概念——

航班時刻表&實際起飛時間

你知道“航班時刻表時間”與“實際飛行時間”之間的區別嗎?

“航班時刻表時間”是指我們在購票的時候,購票網站給我們的時間;而“實際機起飛時間”是指飛機從發動機啟動到關車所用的時間。

實際上,“航班時刻表時間”要比“實際飛行時間”長一些,這可是航空公公司為了保準準點率的小心思呢。

讓我們來舉個栗子。以“上海虹橋”到“北京首都”的航班為例。該航班在航旅縱橫APP上顯示的飛行時間是2小時20分鐘,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航班時刻表時間。


為什麼我的航班起飛晚點了,但卻能提前落地呢?

但實際上呢,此航班的實際飛行時間一般是在2小時左右。所以啦,只要航班延誤沒有超過20分鐘,都是有可能提前到達噠!

聽到這,你已經掌握了80%啦,那麼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原因會讓我們提前到達呢?小橫老師再教大家一個公式:

實際飛行時間 =地面滑行時間+空中飛行時間


“實際飛行時間”是由“地面滑行時間”加上“空中飛行時間”得來的,所以,影響實際飛行時間的因素還會進一步由“地面滑行時間”和“空中飛行”決定。

▌ 如何縮短“地面滑行時間”?

排隊情況、流量控制、機位都會影響地面滑行時間,如果按最理想狀態來算,沒有排隊,沒有流量控制,飛機就停在離跑道最近的機位,那麼我們就可以把時間縮短再縮短啦!

為什麼我的航班起飛晚點了,但卻能提前落地呢?

▌ 如何縮短“空中飛行時間”?

“空中飛行時間”的主要影響因素是“速度”、“高度”和“航路”,讓我們分別來學習下。

為什麼我的航班起飛晚點了,但卻能提前落地呢?

此時你肯定會想,那飛快一點不就好啦!

其實不然,對於飛行速度,並不是越快越好,航空公司會有一個“成本指數”,這個指數主要是用來計算速度與耗油的。飛的快,油耗就高,成本就高;但是飛的慢雖然節約了燃油,飛機的利用率卻低了。所以航空公司會綜合考慮制定“成本指數”,而這個指數也就影響到了飛機在巡航時的速度。飛行員一般都是按照這個經濟速度來飛的,甚至在進入顛簸區域的時候,還要減速度到一個安全速度的。


為什麼我的航班起飛晚點了,但卻能提前落地呢?

飛行速度搞不定,那我們來佔佔高度的便宜吧。我們知道,高度越高的地方,氧氣越稀薄,其實不只是氧氣,而是大氣稀薄,這樣對於飛機來說,阻力也就會更小。可以簡單的認為飛得高阻力就小,相對來說同樣的空速我們可以獲得更大的地速。所以,對於長途航線,可以申請更高的高度飛行,這樣就可以進一步加快速度啦,是不是很棒!


為什麼我的航班起飛晚點了,但卻能提前落地呢?

到這你以為就結束啦?大招還沒放呢!航路也很重要哦!要知道,飛機從上海飛到北京當然不是一條直線就連接上了,在空中有無數的航路,我們的飛機選取其中一條飛行。如果趕上飛機少,天氣又好,管制員會指揮我們直飛某個點,這樣可以少一些繞圈的路,縮短航線距離,節省時間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